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幸福中享受教育 从教育中追求幸福

在幸福中享受教育 从教育中追求幸福

在幸福中享受教育从教育中追求幸福——幸福苑实验学校第二轮自主发展三年规划(2014年9月—2017年8月)一、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宁波市幸福苑实验学校1998年创建,曾是宁波市老三区第一所“幼小衔接,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国有民办性质的实验性学校,现已由国有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转制成公办小学。

学校位于幸福苑小区内,校园绿树环抱,环境优美。

学校总占地面积10327平方米,建筑面积7049平方米,共 23个教学班,在校生931人。

在职在编教师53人,配有音、体、美、科、英、计等14位专任教师。

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43人。

学校先后获得“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宁波市消防安全五星级学校”、“宁波市平安校园4A级学校”、“江东文明单位”、“江区和谐单位”、“江东区师德群体创优先进单位”、“江东区先进党支部”、“江东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江东区退教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一级绿化花园式单位”、“浙江省城镇示范学校”、“浙江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走向新世纪的特色学校”等。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优势1.学校从国有民办办学体制一路走来,经历国有民办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洗礼,传承了优质服务的理念和教育行为,老师视学生和家长为服务主体,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服务意识强的教师队伍。

9名教师曾被评为区学科骨干、市、区教坛新秀、省、市教改之星等荣誉称号,14人次在市、区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

2.学校管理规范。

学校立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落实管理精细化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性常规管理工作,力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效果良好。

3.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

学校先后以“人格健全教育”、“朴实教育”“礼育教育”的理念,以课题实施为载体,扎实推进德育,不断夯实“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育人平台,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三)主要问题及不足:1.核心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特质有待进一步凝练与丰富。

目前教师对学校文化、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等的认识还缺乏系统与清晰的思考,办学理念有了,但教师是否理解办学理念对学校实际的文化价值?虽然学校多次组织专人就办学理念及文化纲领组织全体教师作了专题报告进行了学习,但教师在具体感悟和理解上是否把握?2.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

但是,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

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动力不足,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3.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

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4.学校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近几年来,我校在运行机制方面有投入,但仍显薄弱。

如对校务我们加大了民主、公开力度,教师参与率大大增强,但对决策的科学性方面还缺乏指导;在常规与创新方面,常规成为叠加,缺乏创新与整合;评价的反馈与激励,重视过程,也做了工作,但评价的手段不完整、不科学,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急需优化。

二、学校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教育发展纲要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秉承“尚礼修炼厚德和谐成就幸福”的办学理念,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重依法治校,以文化育人,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眼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推进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把幸福苑学校建成“文化管理凸显,学校特色鲜明,教学质量再提高,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幸福乐园。

(二)总体目标以“幸福教育”为最终目标,继续坚持“孝宽严”的校训,三年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管理上追求科学规范人文自主;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合作、有凝聚力、敢于改革的教师队伍,形成“和谐温馨、务实向上”的教师团队精神;构建“健康阳光、明礼智慧”幸福课程体系,培养“健康阳光、明礼自主”的幸福学子;以“家长委员会”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

三、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和目标达成标志(一)追求“科学规范、人文自主”的幸福治理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构建“科学规范、人文自主”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治理的水平。

措施:1.建设以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民主化平台,逐步走向管理人本化、管理自主化,引领全体教师在管理行为中关注细节,加强学习,坚持常态。

2.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发扬“和谐温馨、务实向上”的团队文化,提升教师对“尚礼修炼厚德、和谐成就幸福”办学理念的认同感。

3.完善各项考评制度。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考评制度,并不断完善。

加强学校对各处室、各教研组的考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考核、评估、协调、奖惩,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鼓励他们提建议,参与学校管理。

5.以礼育为主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儒雅、朴实、坚韧”的校风,营造具有浓郁“礼育”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6.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狠抓安全工作,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思想,努力打造平安、卫生、文明的绿色校园。

7.严肃各部门工作作风,凡事要做到细致深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凡事要恪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之规定。

达成标志:1.继续争创“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争取获得“5A级平安学校”荣誉称号。

2.完善“温馨办公室”、“先进教研组”、“班主任达标”、“星级教师”等考评制度。

3.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在教职工中的满意率达90%以上,提高家长对学校满意率。

4.部门、个人目标明晰,达成过程清晰,实行各部门“月工作目标上报制”。

5.及时反馈处理校长信箱、校长热线、教师满意度调查、网上师德热线等窗口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提高学校教师团体的廉政执教能力。

(二)形成“和谐温馨、务实向上”的幸福团队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合作、有凝聚力、敢于改革的教师队伍,形成“和谐温馨务实向上、”的教师团队精神。

措施:1.师德师风建设方面:(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围绕“展教育梦想,做幸福教师”这一目标,从“拓视野,展梦想”;“学标准,明职责”;“树目标、促行动”;“展师能、促和谐”四个层面加强教师责任感与爱心的教育,提升教师爱岗敬业精神。

(2)塑造教师形象工程。

创设校园义工平台,突出党员示范作用。

引导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三年规划相吻合,成立师德督查团,开展“师德播报”和“微感动故事”评比活动。

(3)建设教师组室团队。

开展以组室为单位的团队游戏、拓展训练、竞赛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个人的归属感,学年末评比最佳团队。

2.抓教师的专业发展:(1)开展教师专业分层发展工作,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每位教师制定的教师专业发展三年目标进行落实。

积极创造条件,定期派部分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铸成发散点;定期让部分骨干教师开出示范课或开展讲座,形成发散面,不断开拓教师的教育思维空间和教育理论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2)结合师训工作,以“新课程,新教材”为主题,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培养措施,做好师傅团队带徒活动。

以“新课程,新秀启航”为主题,开展青年教师跨学科教研活动及“青年教师满师汇报展示”活动。

(3)重视教科研一体化,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主题性学科竞赛;以研促教,确保每位教师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精心营造“教师之家”,设立教研组固定活动场地,给予成员归属感。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充实自我。

(5)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市区内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开宽教师视野,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6)健全和完善学校星级教师评定工作,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争当名师,力争上游。

3.实施“幸福教师健康工程”,提升教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加强教师眼病、咽炎、肩颈痛等常见病的防治。

大力提倡每个教师至少有一项终身喜爱的文体活动项目,掌握一定体育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学校建立教师健身娱乐室,购置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呼啦圈、毽子、棋类等健身和体育器材,保障教师每天锻炼1小时,并每学期召开一次以健身为目的的教师运动会,做到人人都能亲身体验到文体活动带来的快乐,人人都能在文体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定期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和幸福人生的讲座,教师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和谐相处,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看待领导和同事、看待工作和压力,保持健康心态。

达成标志:1.建立自主分层式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2.制定达标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评定方案。

3.培养4-5名区级学科骨干、区教坛新秀。

4.教师课题参与率达100%,争取每学年有2-3个课题在区级及以上立项。

5.设自我实现平台,完善“教师成长档案”。

6.开展青年教师满师汇报活动,开展跨学科“校园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活动、“新秀教师风采展示周”活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周”活动。

7.完成市级课题系列结题工作。

(三)培养“健康阳光、明礼自主”的幸福学子目标:以前期的礼仪教育为德育工作平台,努力打造规范化的德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培养明礼自主的幸福学子。

倡导德育工作全民化,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构建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

措施:1.导德育工作全民化,全面树立人人育人的意识。

(1)实行德育导师制,全校每位老师至少建立一名德困生档案,并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作用;(2)建立班主任师徒结队,在实践中进行“传、帮、带”,解决新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3)完善班主任业务档案管理,重新编制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使德育教育有章可依,有据有查,有迹有辨。

(4)继续举办校班主任节活动,开展师生、家校互动,从而进一步营造尊重班主任、理解班主任、热爱班主任的氛围,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打造德育阵地规范化,逐步推进少先队工作(1)加强少先队组织的队伍建设,在原基础上新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成立“啄木鸟小队”提高少先队员的整体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