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政策对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

国家政策对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我市从2003年开始对限制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政策进行清除,从我市目前的就业政策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零障碍。

目前除机关事业单位录用人员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要求要求公开招考外,全部放开,真正实现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只要是用人单位需要用的人,全部予以接收,不再认为设置障碍,鼓励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地生源的毕业生。

2、零收费。

我市从2003年开始对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实行免费进场,不再收取门票。

另外同时要求用人单位从开始和毕业生洽谈到最后录用都不得向毕业生收取报名费、笔试和面试的费用、押金等,同时也取消了毕业生协议书鉴证费用、违约费用、改派费等,真正实现了毕业生就业过程零收费。

3、积极引进高层次毕业生。

我市从建市之初开始就重视引进高层次毕业生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03年又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人才资源开发的若干规定》(泰发[2003]22号),文中对引进博士、硕士的优惠政策给予了明确,4、鼓励毕业生创业。

03年和05年出台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中,都大篇幅的增加了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毕业生可在市或市(区)人才中心办理人事代理后(第一年免费办理人事代理,第二年减半收取人事代理费),到市人才领取《泰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优惠证》,然后凭证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5、关注未就业毕业生。

从05年出台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看,对于未就业毕业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须面临的几个选择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需要自己家庭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几个选择:一、单位性质的选择1、机关单位:根据目前我省的相关政策规定,毕业生要进入国家机关,目前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作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分配到基层锻炼,在基层锻炼一年后,根据表现,在选调至相应部门,我市每年的规模不足10人;第二种是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从目前情况看,一般有两次,一是参加由中组部、人事部联合组织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一般面向在京的国家机关和直属的地方国家机关(如国税、气象部门),二是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联合组织的全省公务员招录考试,目前一般一年一次,一般都在春节前组织报名,春节后进行笔试。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现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对象放的越来越宽,一般只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就可以了,户籍、性别、政治面貌、职称、身份都不再成为报考公务员的障碍,对于应届毕业生也不再有更优惠的政策。

这也是近几年公务员招考空前火爆的原因,我市曾经创下600多人竞争1个职位的记录。

2、事业单位:根据我市有关文件精神,3、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各种企业中,因其用工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规模,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愿意到国有企业去4、非公经济组织:目前已成为我市吸纳人才的主要载体,也是这几年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份,为我市的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外企:随着这两年我市吸纳外资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市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由于这部分企业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工资标准相对较高,而且可能还有出国的机会,也成为毕业生向往的地方。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考虑究竟进哪样性质的用人单位,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求职过程。

1、准备进国家机关。

如在校表现很好,可争取成为省委选调生。

如若不然,就必须准备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可以查看往年的招考简章,认真进行复习,提前做准备。

2、准备进事业单位。

3、企业。

一般国有企业,比较注重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表现,如是党员、学生干部、获得奖学金等,会获得加分因素;非公经济组织,更多的注重毕业生的能力,更多的关心,你能做什么,而不在乎其它;外资企业更多的关注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

总之,我们认为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固然好,但这些单位提供的岗位,特别是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再逐年减少,即使有,一般要求学历层次比较高,一般会要求本科以上,大专层次的岗位所占的比例不是太高。

因此,毕业生在积极参加招考的同时,千万要有平常心,企业同样锻炼人,而且现在招录更多的面向社会,即使进了企业,也还有参加招录的机会,千万不能有非机关事业单位不去的想法。

二、工作地点的选择毕业生究竟在哪儿工作,也是让毕业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1、省内与省外。

江苏的经济发展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列,而且近几年也始终保持快速的增长,是毕业生向往的地方,但和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北京等地向比,有时在某些方面还有些差距。

2、市内与市外。

是否回泰州工作,也是很多泰州籍毕业生颇费思量的问题,泰州作为政治上有特殊意义的城市,这几年,有快速的发展,毕业生的需求也逐年增加,需要吸纳更多的毕业生。

3、市直和各市(区)。

回到泰州是在泰州工作,还是在各市(区),很多毕业生首选在泰州,认为泰州的机会肯定要比各市(区)多,有一定的道理。

4、城市与郊区。

“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市郊一间房”,毕业生择业扎堆大城市的现象依然没有消减,城市人才的供过于求直接影响薪酬水平和求职机会。

现在人才流动障碍越来越少,人才流动的成本也在变小,毕业生可根据自己家庭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更能提高自己能力的角度进行选择,千万不要宁可在大城市漂着,也不到小城市去,我认为不太妥当。

如果一心想到大城市去,毕业时就要抓着机会,比如到上海,如毕业时就能去,最好直接去,如不然,就会对工作经历和学历都会有严格的要求,难度会计较大。

毕业生可充分利用国家规定可将档案和户口等挂靠在学校的政策,暂时将档案和户口挂在学校。

三、待遇与能力提升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要解决好待遇与能力提升的关系,有的单位因为行业的特殊原因,工作清闲或能力要求也不是太高,但仍然可以获得高的薪水或好的福利;但有些单位虽然自己很努力,但待遇仍然不是很好,但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技术人员是我国恢复高考后录取的一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我市从某著名科研院所引进回来的人才,后由于长期未能从事所学习的专业技术工作,刚过40岁,单位由于机构改革,单位解体,下岗。

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毕业生也根据自己实际,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四、专业是否要对口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选择的工作,是否要专业对口,专业对口意味着自己的寒窗时光没有白费,意味着比其它专业的人更有可能出成果。

以后如获提拔,也不至于被人说成“外行人领导”。

轻视专业对口说明大学生在就业时比较注重回避风险,有主动追求理想目标的勇气,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择业的功利性。

五、是否要找工作不就业族虽然在毕业的毕业生中占的比例不是太高,但绝对数肯定在增加,解决不好。

1、考研。

这在不就业族中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不少毕业生读研,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就业高峰,但不少毕业生读研,主要是出于就业压力,并不是太清楚,我毕业之后,干什么。

2、出国。

这是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毕业生在考虑的,但读几年之后,回来干什么,或能干什么,要认真思考,不要让“海归”,变成“海待”。

3、创业。

4、在家闲着。

部分毕业生由于家庭条件不错,一时未能找到乘心如意的工作,宁可在家闲着,也不愿意随便找个工作将就,其实我们认为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间越长对毕业生越不利。

六、薪酬的高低很多的毕业生将自己的薪酬的要求在1000元以上,事实上,评价一份工作的价值,薪酬水平只是因素之一,还要看企业发展状况、岗位的发展空间、劳动强度、福利,以及工作地点的生活水平、工作环境等,这些都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

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

因此,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择业要知己知彼。

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

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

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社会又允许你做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应与本人所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

(2)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

(3)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

(4)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

(5)不怕挫折。

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

建议:多听一些校内安排的毕业生心理调适专题讲座;多看一些相关资料;也可以同老师和师哥师姐谈谈这方面的感受,以取得帮助。

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上)毕业大学生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在知识,能力和人格方面有了积极显著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

一般来说,同学们都准备毕业后在专业领域内一展身手,凸现个人价值以实现自我。

然而当今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面对各种思潮的困扰,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初涉人世的毕业生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大多数的毕业生在经过自己的理性思考以及与亲友和老师的交流后,都能排解心理困惑,调整心态,愉快的走向工作岗位。

但是也有个别毕业生因为缺乏交流,过于内向,面对种种压力和选择,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给自己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1、不能面对现实和接纳现实大学毕业生大都自视较高,在走出校门之前,大都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开创一番大事业的宏大抱负。

但由于他们涉世尚浅,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

在择业过程中大家并未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等与以后从事的职业是否匹配,没有深入考虑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产生不安或不满情绪,失去竞争的勇气。

2、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很多同学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他们往往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希望一毕业就进入好单位,在较短时间里一举成名,沉溺在对未来的设想中,却不能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现在做起。

殊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日积月累的经验的沉淀,怎么可能会成功。

3、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①焦虑和急躁。

毕业前夕,绝大多数同学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

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十年寒窗付诸东流,无颜回江东见父老乡亲;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