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主备:王冲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茅盾的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学习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流程: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1)小说《百合花》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缝衣服、献被子。

(2)“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讯员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在刚刚接触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保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3)找出《百合花》一文中前后呼应的几处细节描写,试分析文中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特征。

明确:细节描写: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和树枝,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四次写衣服上门钩撕破的衣洞,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

形象特征:小通讯员:腼腆、纯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新媳妇:腼腆、羞涩、拘谨;热爱战士、心灵纯洁美好。

(4)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明确:用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庄严的主题。

当时最常见的是慷慨激昂的笔调。

(5)茅盾认为小说《百合花》在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何特点?明确:作者把这两者结合更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细节描写,安排得自然而又巧妙,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

1. 找出小说《百合花》中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明确:比如第四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作用:1、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了一派生计勃勃的和平景象;2、巧妙地烘托了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3、表现了战士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烘托小说主题、表现人物性格;5、也突出了“我”是文工团员的身份;比如:第48节的环境描写。

作用: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烘托人物害怕在这样的环境下进攻会有巨大牺牲的痛惜之情,表现对战争环境的担忧之情;比如:小说第50节对家乡中秋环境的描写。

作用:1、舒缓紧张的气氛,调节读者的阅读情绪;2、表现了战士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2. 小说《百合花》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何寓意?明确:“百合花”是被子上的图案,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优美品质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作者以此为题,不但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

3.茅盾在第三段中说“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在最后一段说“它是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这两处是不是前后矛盾?明确:不矛盾,前一处的“闲闲”是指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后一句的“闲笔”,是指与人物、主题无关的描写或叙述。

四、迁移运用1.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

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此时她的心里所想。

(50字左右)2. 《百合花》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举例说说其作用。

明确:示例一:枪筒与野菊花的对比。

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示例二: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

”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3. 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评论观点进行比较,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明确: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

(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五、布置作业教后反思:《小说家谈小说》教案(二次备课)备课教师:范胜荣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8日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茅盾的文章,理解作者的评论观点,学习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流程: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3题,2.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感知课文内容。

(1)小说《百合花》围绕哪几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直接提生交流展示,其他生补充纠正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小通讯员跟“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缝衣服、献被子。

(2)“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讯员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直接提生交流展示明确:在刚刚接触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保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3)读完整个故事,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直接提生交流展示,要求从文中找出依据明确:小通讯员:英俊、腼腆、纯朴、憨厚、勇敢、热爱生活、关心同志、舍己救人。

新媳妇:美丽、羞涩、热爱战士、深明大义、善良、支持革命、纯洁。

(4)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直接提生交流展示明确:用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庄严的主题。

当时最常见的是慷慨激昂的笔调。

(5)茅盾认为小说《百合花》在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何特点?直接提生交流展示明确:作者把这两者结合更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细节描写,安排得自然而又巧妙,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

1.细读课文《百合花》,找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几处细节描写,用心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精讲点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心理活动,学生小组分工完成学案——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和树枝: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表现“我”对物存人亡的悲痛之情。

四次写衣服上门钩撕破的衣洞:第一次(34节)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他缝军衣的感人场面;第二次(45节)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关心;第三次(56节)“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表现通讯员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最后一次(59节)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崇敬和悲痛之情。

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百合花被子是小说的情节的纽带:有了它,就有办法把两位人物联系到一起。

第一次表现出新媳妇的觉悟高和对革命的支持,因为她只有这一条被子;第二次表现了新媳妇的大方,也为下文受伤的通讯员被抬到她的被子上进而新媳妇的献被这两个情节做铺垫;结尾巧妙地点出了小说的主题:军民之间纯洁美好深厚的感情。

总结归纳:细节描写这不仅使得作品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而且使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2. 小说《百合花》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何寓意?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级展示,教师精讲点拨明确:百合花为题的寓意: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主题: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被等情节的叙述,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3.茅盾在第三段中说“这闲闲的两笔,前后呼应”,在最后一段说“它是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这两处是不是前后矛盾?明确:不矛盾,前一处的“闲闲”是指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后一句的“闲笔”,是指与人物、主题无关的描写或叙述。

四、自主质疑学生再看“预习导学”“自主质疑”部分,预习时的疑问如果现在仍解决不了小组交流讨论,还解决不了集体讨论。

五、迁移应用1.假如小说中写到的百合花被已被保留下来,后来又被征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请你为这条来历不平凡的被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解说词。

教师指导:以说明这条被子的来历为主,可以适当穿插有关人物的描述;可以倒叙,也可以以时间为序进行叙述;语言一定要简洁生动,有一定的抒情性。

学生自主写作——班级交流展示2. 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评论观点进行比较,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学生自主思考——班级交流展示明确: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

(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有力的分析论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