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早期诊断意义

高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早期诊断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 研 究 收 集 了 从 2007年 10月至 2008年10月 在 深
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并经详细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既 往无心绞痛、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 性脑卒中并可每6个月随访1次,连续2 a者。排除既 往有心血管病史、Hs-CRP>10 mg/L、肝/肾功能异 常者、CIMT>0.9 mm或已有斑块形成、近期感染 者。符合上述要求者75例。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采集及分组 75名研究对象入选后 即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 >55岁 , 女 性 >65岁 ; 吸 烟 ; BMI> 28 kg/m2; 血 脂:甘油三酯(TG)> 1.7 mmol/L,总胆固醇(TC)> 5.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HDL-C)< 1.04
动脉硬化是一类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疾病[1] , 但 炎 症 因 子 如 高 敏 C反 应 蛋 白 (Hs-CRP)在 动 脉 硬 化 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仍存在争议[2]。心血管高危因 素 人 群 中 血 浆 Hs-CRP水 平 高 且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厚 度 (CIMT)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厚[3],CIMT可用来评价动 脉硬化的存在及其程度[4]。但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滞 后性,为此,故本研究首次探讨Hs-CRP不同基线水 平对CIMT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效率。
况及初次就诊和6、12、18、24个月复查时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BMI、吸烟、收缩期高血压、他汀类药物和2型
糖尿病均与Hs-CRP相关(P<0.05),尤以2型糖尿病最明显(r=0.5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显示,BMI、吸烟、收缩期
高血压、他汀类药物、 2型糖尿病和Hs-CRP均 与CIMT有关(P<0.01), 尤 其 是Hs-CRP最明显 (β=0.57)。24个月随访期
收 缩 期 高 血 压 、 应 用 他 汀 类 药 物 、 T2DM存 在 关 联 , 其 中 BMI、 吸 烟 、 收 缩 期 高 血 压 、 T2DM与 HsCRP呈正相关,他汀类药物与Hs-CRP呈负相关。相 关 关 系 中 , T2DM对 Hs-CRP影 响 最 大 。 BMI、 吸 烟、收缩期高血压、T2DM以Hs-CRP和颈动脉内中 膜厚度呈正相关,他汀类药物为负相关。 2.2 Hs-CRP基线值与及CIMT增长
间,第4区组CIMT增长最明显。结论 Hs-CRP有独立的动脉硬化和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R 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5-0507-03
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5.010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s-CRP、年 龄、性别、血脂、血糖、血压和CIMT的相互关系; 用方差分析和 q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s-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CIMT的相互关系 75名研究对象血浆Hs-CRP分别和BMI、吸烟、
收稿日期:2012-02-20;修订日期:2012-06-19 作者简介: 师姗姗(1978- ),女,本科,主治医师。
mmol/L; 高 血 压 ; 2型 糖 尿 病 (T2DM)。 依 据 HsCRP基线四分位值,将其分为4组, Hs-CRP基线值 范 围 分 别 为 : A组 < 0.8 mg/L, B组 0.8~ 1.40 mg/L,C组1.41~2.0 mg/L,D组>2.0 mg/L。 1.2.2 血浆Hs-CRP等指标的检测 清晨采集空腹静 脉血3 mL,采用IMMAGE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放射免 疫法)检测血浆Hs-CRP,最低检测值为0.2 mg/L。同 时检测血脂、血糖。 1.2.3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 CIMT的检测由深 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超声科两位检测人员独立进 行。采用7.5 MHz 线阵分析探头,对研究对象进行 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近 段1 cm为本实验所采用固定检测点),取左右测量值 的 平 均 值 为 检 测 值 。 随 访 者 每 6个 月 测 量 一 次 C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年增加值计算如下:(随 访值-基线值)/随访时间,单位为(mm/a)。 1.2.4 心脑血管事件随访 心脑血管事件在本研究 中定义为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心血管事件 相关的死亡。心肌梗死:典型心肌缺血临床症状、 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变化、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升 高;缺血性脑卒中:脑缺血相关临床症状、头颅 CT脑缺血坏死灶;死亡: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的 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
基 线 时 , 各 组 间 CIMT值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6个月后,与A组相比,D组患者CIMT值 明 显 升 高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0.05); 随 着 随 访时间延长,各组间差别逐渐增大, 24个 月 时 , D组 患 者 CIMT值 为 (0.99± 0.06) mm, 而 A组 为 (0.67±0.04) mm(P<0.05)。 与 此 同 时 , B、C和D组 内患者随着随访时间延长,CIMT值逐渐增加,24月 后,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 者 24月 后 CIMT值 与 基 线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2.3 随访24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例数
高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早期诊断意义
师姗姗,刘幼文,金光临,王 涓,曾繁芳 (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广东深圳 518020)
摘 要: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75名动脉硬化
患者根据Hs-CRP基线四分位值将其分为4组,比较其空腹血浆Hs-CRP、TC、LDL-C 、HDL-C、T G、血糖、临床一般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