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

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

T↗
在 转 化 曲 线 右 侧 , 等
焓线上,随P↘,T↗, μJ <0,致热区 转化线上, μJ =0
μJ <0
致热区 P
29
4 积分节流效应
1 V TH V dp T Cp p1 T p
p2
(6-14)
积分节流效应的求法:三种 (1) 公式法

特点: –① 工质部分供热,部分作功 –② 供热量与乏汽无关 –③ 热电循环效率

QRH QH
QH H 1 H 7
Q RH H 6 H 2 ws 热效率 QH
ws H 1 H 2 (1 )H 2 H 3
ws Q h 能量利用参数 QH
为乏汽从汽轮机流出后进
入冷凝器,乏汽在冷凝器
2
锅炉
冷 凝 器
中放出汽化潜热而变为该
压力下的饱和水,放出的
热量由冷却水带走,达到
状态3,饱和水经水泵升 压到P1进入锅炉,在锅炉
4
水泵
3
吸收热量,使工质变化到
状态1,完成一个循环。
3
问题在于: ( 1 )湿蒸汽对 汽轮机和水泵有浸蚀 作用,汽轮机带水量 不 得 超 过 10% , 水 泵 不能带入蒸汽进泵; ( 2 )绝热可逆 过程实际上难以实现 。 第一个具有 实际意义的蒸汽动力 循环是郎肯循环。
郎肯循环:饱和水
卡诺循环:等熵过程 郎肯循环:不可逆绝热过程,若忽 略掉工作介质水的摩擦与散热,可 简化为可逆过程。 (5)工作介质吸热过程不同 卡诺循环:等温过程 郎肯循环:不可逆吸热过程,沿着 等压线变化
5

定压升温 沸点 定温定压汽化 饱和蒸汽 定压升温 过热蒸汽

WS sWSR
7
(4)
水泵中工作介质的单位耗功量 kJ/kg
w p H H 4 H 3
w p vdp vp v p4 p3
(5) 热效率
由于液态水的不可压缩性,水泵中工作介质耗功量可按下列式近 似计算
定义:锅炉中所提供的热量中转化为净功的量 数学式:
T-S图
T 4 3 QL S
4
QH
T吸 T放
1 Ws
2
2.
郎肯循环
卡诺循环:湿蒸汽 郎肯循环:干蒸汽
郎肯循环也是由四个步骤组成,与卡诺循环不同表现在
(1)工质进汽轮机状态不同
(2)膨胀过程不同
卡诺循环:等熵过程
郎肯循环:不可逆绝热过程
(3)工质出冷凝器状态不同 (4)压缩过程不同
卡诺循环:气液共存
过热蒸汽经汽轮机膨胀做功后于0.008MPa压力下排出(点2),乏 气在冷凝器中向环境温度 t0=20 ℃ 下进行定压放热变为饱和水
(点3),然后经泵返回锅炉(点4)完成循环,已知汽轮机的额
定功率为15104 kW,汽轮机作不可逆的绝热膨胀,其等熵效率为 0.75,而水泵可认为作可逆绝热压缩,试求:
6
α -αh
冷 凝 器
3
6 4 5
P’
7 2
αh
水泵
3
5
加热器
4
水泵
S
21
解:
22
6.2



节流膨胀与作外功的绝热膨胀
一. 节流膨胀过程
高压流体经过节流阀后迅速膨胀到低压的过程称为节 流膨胀。 1. 特点:等焓过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1 2 H c gZ Q WS 2
Q=0(来不及传热), Ws=0(不做功) 若忽略掉动能、位能的影响 ∴ΔH=0 对于H=f(T,P) ∵ P发生变化 ∴T也随之发生变化
T P H
H P H T
T P
24
H Cp T P
V dH C p dT [V T ]dp T P
dT 0
时,
H V V T P T T P
不产生温度效应
当μJ<0时,表示节流后压力下降,温度上升,
V V T 0 T P
致热
27
( 3)

结论
节流膨胀过程的主要特征是等焓过程; 理想气体节流时温度不变,不能用于致
① ②
冷、致热;


真实气体节流效应取决于气体的状态,
在不同的状态下节流,具有不同的微分节流 效应值。
23
2. 微分节流效应(焦汤效应)
(1) 定义式 流体节流时,由于压力变化而引起的温度变化, 称为微分节流效应 数学式: ∵H=f(T,P) 节流过程:
T J P H
(6-12)
dH 0
H H dH dT dP T P P T
节流膨胀不同。
S V p T p T
(Maxwell第一关系式)
Cp S T T p
T S p S
V T T Cp
(6-16)
式中:压力单位为大气压atm,温度单位为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对于不同的流体,其表达式不同。
31
二.对外作功的绝热膨胀
1. 可逆绝热膨胀 特点:等熵过程 (1) 微分等熵温度效应 定义式:
T s p S
(6-15)
(2) 等熵膨胀致冷的可能性
对于定组成单相体系,自由度为2,S=f(T,P) 对于等熵过程:
对卡诺循环: 对郎肯循环: 要使η↑: (1) H2↓,降低压力P2(汽轮机出口蒸汽压力) (2) H1↑,提高汽轮机进口蒸汽的压力或温度
ws TL c 1 QH TH
ws H 1 H 2 H 1 H 2 QH H1 H 4 H1 H 3
(3) 使吸热过程向卡诺循环靠近,以提高热效率
若p变化不太大,μJ为常数
TH J ( p2 p1 )
若p变化大,μJ不为常数,用式(6-14)计算,但很
麻烦,一般不用。
30
(2) T-S图法
T T1 T2
等H线
P1
TH T2 T1
P2
(3)
利用经验公式估算
S
对于空气,当压力变化不太大时,不考虑温度的 影响,可直接按下式近似估算: 2 273 TH 0.29( p 2 p1 ) T 1
这说明了理想气体在
节流过程中温度不发
生变化
26

真实气体
有三种可能的情况,由定义式知
T J P H
当μJ>0时,表示节流后压力下降,温度也下降
V V T 0 T P
致冷
当μJ=0时,表示节流后压力下降,温度不变化
V V T 0 T P
S S dS dT dP 0 T p p T
32
T p S
S p T S T p
说明了任何气体在任何状态下 经绝热膨胀,都可致冷。这与
0.004MPa,中间抽汽压力P’为0.13MPa,抽汽量为10kg/s,其中一部 分进入加热器,将锅炉给水预热到抽汽压力P’下的饱和温度,其余
提供给热用户,然后冷凝成饱和水返回锅炉循环使用。已知该装
置的供热量是50103kJ/h.试求此蒸汽动力循环装置的热效率与 能量利用系数。
20
1
汽轮机
T
锅 炉 P’ 7 α 热 用 户 2 1
12
1.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的热效率
w Q
T 1
s

wSH wSL w p QH QRH

wSH wSL QH QRH
P1
3
8 7
6 2 4
p2
p3
1
5
2 S
QR
H
3
wsh+wsL 4
结论:
(1)η 提高 (2)乏汽湿含量减少,干度增加。
13
1 1kg
2.回热循环
T
αkg
(6-13)

1 V J [V T ] CP T P
25
(2)节流膨胀致冷的可能性
① 对理想气体
T =0 J P H
∵ PV=RT
R V T P P
V=RT/P
R RT T J P P 0 Cp
(1)此动力循环中蒸汽的质量流量;
(2)汽轮机出口乏气的湿度; (3)循环的热效率.
9
例6-2
插图
1
t=320 ℃ 核 反 应 堆
汽轮机
T P1=7MPa t1=360 ℃
1
锅 炉
2
或 2’ 冷 凝 器
4 3 2 2’ P2=0.008MPa S
10
4 3

解:
11
一. 提高郎肯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
H5 H4 H 2, H 4
结论: (1)减少了工作介质吸热过程的温差(不可逆),由TH-T4 减少到TH-T6 (2)热效率提高,但设备成本提高。
15
3. 热电循环


分为两种:
(1)
特点:
背压式汽轮机联合供电供热循环
① 冷凝器中冷却工质的介质为热用户的介质(不一定是冷
kJ/kg
QL H 2'3 H 3 H 2'
kJ/kg (理想)
QL H 23 H 3 H 2
(3) 汽轮机工作介质的单位产功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