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实验指导目录实验一疾病常规检查方法与诊断 (1)实验二细菌性、真菌性、藻类性鱼病的病变标本及病原体的观察 (4)实验三单胞菌的人工感染与分离 (6)实验四单殖、复殖吸虫类的观察 (7)实验五甲壳动物病病原体的观察 (9)实验六虾病的观察 (10)实验七线虫类的观察 (11)实验八纤毛虫类的观察 (12)实验九原生虫病及病原的观察 (14)实验一疾病常规检查方法与诊断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实验课的学习,了解常规的肉眼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疾病的方法,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疾病诊断。

二、实验材料活的或刚死的病鱼。

三、实验方法(1)体外检查1.肉眼检查:观察鱼有无病症、有无大型寄生虫。

并对出现部位、寄生虫的种类、数量等情况作好记录。

2.显微镜检查:对鱼体表主要部位,如鳃、鳍、体侧刮一些黏液或用剪刀下少量鳃、鳍组织,放在滴有一滴蒸馏水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并做好记录。

(2)体内检查实质器官如肝、肾等组织器官切下一小块,放在干净的两块载玻片之间挤压,组织压碎后移开一块载玻片,在有压碎的组织一片载玻片上加一滴水后,加盖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做好记录。

(3)检查顺序1.体表粘液:目检鱼体两侧,各鳍。

除肉眼可见的病原体及其胞囊外,其中如原虫、吸虫囊蚴等可用解剖刀将体表粘液刮下进行镜检。

2.鳍:将各鳍拉开,目检,或将鳍全部剪下置玻片上逐个进行镜检。

3.鼻腔:先用肉眼观察是否有大型寄生虫或病象,然后用吸管从鼻孔里吸取少许内含物镜检。

4.鳃:包括鳃的外观形态、颜色,刮取鳃粘液或取鳃丝镜检。

鳃的颜色和种种病象,并把详细观察情况记录下来(左右两边鳃要分别说明),肉眼检查完毕,即用小剪刀取一小块鳃组织(检查左右第一、二两片),放在已滴入有适当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片迅速进行镜检。

检查原生动物后,可把整个鳃放在培养皿里,加入清水,将整个鳃辨逐片剪下,在解剖镜下观察。

观察时用两根解剖针,把鳃丝逐条挑开,仔细观察。

或用镊子把每片鳃片上的粘液完全刮下检查。

5.血液:检查血液可从鳃动脉,心脏、尾动脉取血。

根据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

从心脏取血:两鳃盖之间的鱼体腹面及狭处的下方为围心腔将此处的鳞片除去,用小剪刀将皮肤剪开一个小口,再用微吸管插入心脏,即可吸取血液。

血液可用涂片和置于培养皿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分别进行镜检。

6.吸口腔:经肉眼检查后,再用镊子刮限上下颚一些粘液,进行镜检。

7.体腔:首先将鱼剖开,注意避免将腹腔里面的肠或其他器官剪破,体腔内器官显露出来时不要急于把内脏取出或弄乱,首先要仔细观察显露出来的器官,有无可疑的病象,或有否大型寄生虫。

如果发现有白点,可能是粘孢子虫或其他寄生虫。

肉眼检查完毕。

把腹腔液用吸管吸出镜检。

接着把整个内脏放在解剖盘上,将逐个器官分开,依次进行检查。

8.脂肪组织:用压碎法把脂肪组织压薄后检查。

9.肠道:将肠的外壁上所有的脂肪组织,尽量除干净,否则在检查时,许多脂肪油滴混进肠的内含物里,会妨碍观察。

除干净脂肪组织后把肠前后伸值,检查前、中、后三段。

10.肝、脾、胆囊、心脏、鳔、肾、膀胱、性腺、眼、脑、骨髓、肌肉等,应先用肉眼检查,以后用压碎法进行镜检,并固定和保存标本。

四、病鱼检查诊断原则先肉眼后镜检先外后内先腔后实五、检查时应注意事项1.具有典型症状的活鱼或刚死的鱼。

2.鱼病检查诊断原则:先肉眼后镜检、先外后内、先腔后实。

3.检查的鱼体,解剖所取出的内器官,必须保持湿润。

4.检查时要按顺序进行,小心操作。

解剖过程中应保持器官的完整,避免混淆和污染,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5.为了防止通过器械污染,每一器官接触的用具须洗净后,再使用。

6.一时不能诊断的病象,要注意保留标本。

六、实验问答1.病鱼检查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什么?2.在主要器官检查时,发现哪些病原体?登记到病鱼检查记录表。

3.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诊断。

4.假如我们看到一条鱼下颌比上颌长许多,是什么原因?鱼病检查(调查)记录表:鱼名:学名俗名编号全长标准长体高重量年龄性别鱼的来源:塘名面积水深实验二细菌性、真菌性、藻类性鱼病的病变标本及病原体的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细菌性、真菌性、藻类性鱼病的病变标本和病原体的观察,掌握病变症状和病原体的形态特征,为今后诊断传染性鱼病打下基础。

二、实验用具、药品显微镜解剖镜小镊子小剪刀解剖针凹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吸管火柴载玻片草酸铵结晶紫液革兰氏碘液番红液95%酒精0.85%生理盐水蒸馏水三、实验材料1.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肤霉病、鳃霉病、嗜酸卵甲藻等鱼类病变标本。

2.水霉、鳃霉活体或固定标本。

3.烂鳃、肠炎、赤皮等病原细菌活体或其他标本。

4.嗜酸卵甲藻标本。

四、实验内容(一)病变标本观察:1.烂鳃病观察:肉眼观察病鱼头部颜色特别暗黑,鳃丝腐烂发白,常带有许多污泥,严重时鳃丝尖端软骨外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圆形小洞,从外表看像透明的天窗。

2.肠炎病变观察:病鱼头部黑,肛门红肿,严重时用手轻压病鱼腹部就有血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解剖观察全肠呈紫红色,肠壁形成血浓或乳黄色的粘液。

3.赤皮病的观察(又称出血性腐败病和赤皮瘟):主要病变是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在鱼体腹部两侧,更为明显,鳍基部充血及鳍条腐烂。

4.肤霉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绵霉属(Achlya)和水霉属(Saprolegnia)。

水霉主要寄生在鱼的表皮,其菌丝是细长的丝状体,繁殖多了,呈灰白色的棉花状,又称为“生毛病”。

肉眼容易辨别出来。

5.鳃霉病:病变主要特点是病原体侵入鳃丝,鳃微血管被堵塞,鳃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苍白成粉红色,但由于鳃霉肉眼不易观察到,特别是菌丝体在鳃组织内寄生的情形,须用显微镜检查。

6.嗜酸卵甲藻病变标本和病原体的观察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病原体嗜酸卵甲藻(Oodinium acidophilum)。

寄生的成熟个体呈肾脏状,中部有明显凹陷,体内充满碎末淀粉粒,淡绿色的质体和色素体。

中央有一个大而圆的细胞核,随着卵甲藻的生长和发育,寄生增生的粘液细胞就愈多愈厚,严重感染病鱼,肉眼看时,就好像涂了一层高低不平的朱粉样子,故有打粉病之称。

(二)病原体的观察:1.烂鳃病的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olnmnaris):赤皮病的病原体荧光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用载玻片和凹玻片进行高倍镜或油镜观察细菌活体的运动、繁殖方法。

2.固定染色观察:细菌可用镜检做活体检查,但由于体内很小,胞质透明,细胞结构不易辨别,用革兰氏染色,根据对染料的不同反应,可区别细菌为两大类,即革兰氏染色阴性或阳性。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上一滴蒸馏水,用无菌操作挑取少量的菌种,在玻片上与蒸馏水混合均匀并涂成薄层,自然凉干或通过火焰二、三次,用结晶紫染色1分钟,水洗、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然后用95%酒精脱色,立即水洗,再用番红进行复染0.5~1分钟,水洗、凉干、进行镜检。

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可见赤皮和肠炎病原体都是短小的杆菌,单个或两个相连,因为都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染色后均呈红色,烂鳃的病原是粘细菌,经染色也呈红色,但菌体呈细长杆状,较前两种为长。

3.观察肤霉和鳃霉:肤霉肉眼可辨出来,再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清晰看到肤霉菌丝体构造,并常看到幼孢子来。

观察鳃霉,一方面观察鳃霉寄生鳃片表面部分情况,另一方面观察鳃的切片,可看到象蚯蚓一般在鳃丝表面或鳃轴软骨中穿来穿去,经过的地方,组织受破坏,微血管堵塞。

五、作业1.烂鳃、肠炎、赤皮病病变得主要特征和病原体特征,请绘图。

2.鳃霉与水霉病变及菌丝体有哪些区别?请绘图并注明结构。

实验三原生虫病及病原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观察孢子虫病的病变标本及常见属的孢子形态。

二、实验药物、用具香柏油二甲苯碘液甘油酒精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管三、实验材料患孢子虫病的病变标本、艾美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的固定或活体标本。

四、实验内容1.艾美虫病:鱼的肠壁上,呈白色小结节,会引起肠炎和肠穿孔,艾美虫的卵胞呈球形,外表有一层厚而硬的外膜,成熟的卵胞内包含四个椭圆形孢子。

孢子内包着两个互相颠倒,长而弯的包子体,呈香蕉形。

2.粘孢子虫病:粘孢子虫寄生在海、淡水鱼中鳃、体表、肾、胆等部位,甚为普遍,种类很多。

粘体虫(Myxosoma)和磺泡虫(Myxobolus):孢子呈卵形或椭圆形,侧面观察像两块凸透镜,前端有2个披束。

前者没有嗜碘泡。

都寄生在肠、胆束、心、骨、鳔、膀胱和脊髓等部位。

二极虫(Myxidium):孢子呈椭圆形。

有两个极内,呈梨形或圆形,位于孢子的两端,主要寄生于鱼类的胆内。

四极虫(Chloromyxum):孢子椭圆形,顶面观为圆形,四个大小相似的梨形极内,位于孢子前方,寄生于鱼类的胆内。

单极虫(Thelohanellus):孢子瓜子形或长卵形,极内呈瓶状或梨形,嗜碘泡明显。

3.大眼鲷匹里虫(Pleistophora Priacanthusisupnov):寄生于海产大眼鲷鱼的体腔内,重度感染的鱼割开体腔可见到乳白色孢囊,孢子卵形,长2.92—8.17微米,宽1.87—3.83微米,前端稍尖,后端圆。

极帽位于孢子的前端,孢子中部有一椭圆形的胞核,后端可见一后液泡。

极虫盘绕在尾子孢质层中。

4.孢子虫的检查方法:用吸管吸一滴保存的标本(或取活体标本),放在载玻片上,再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看完之后,可用解剖针轻轻触动盖玻片一下,这样可以看清孢子的壳面观(正面观),与缝脊面观(侧面观)。

如碘孢子,单极虫,滴上碘液后稍候片刻,可见到孢子中呈棕色或玛瑙色的嗜碘泡。

五、作业将你所观察到的孢子虫类病原体绘图,并说明其构造。

实验四纤毛虫类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识别寄生在鱼体上的各种纤毛虫如:车轮虫、小瓜子虫、斜管虫、半眉虫、肠待虫、标体虫以及吸管虫类的毛管虫的形态构造。

二、实验药品、用具生理盐水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剪镊子盖玻片小吸管纱布擦镜纸凹玻片三、实验材料车轮虫、小瓜子虫、斜管虫、半眉虫、肠袋虫、杯体虫、毛管虫等的固定标本和活体标本。

四、实验内容:1.车轮虫(Trichodina):寄生在鱼鳃瓣和皮肤上。

虫体较大,侧面观像帽子,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反一面叫反口面。

反口面圆形像盘子,其他边缘生有一圈纤毛带,借这纤毛带可静止不动地附着在鱼的鳃瓣或皮肤上,也可以不断地来回滑动。

同时也借助纤毛游泳前进。

游泳时十分活泼,常用反口面向前或向上,像车轮转动的样子前进。

硝酸银的染色标本,身体呈碟形,附着盘中心表现均匀的黑色,齿体的锥部互相套合成齿环,齿钩扁平状,钩柄长而细小,齿棘呈细长的针状。

苏木精染色标本注意其核的形态,大核马蹄形;小核纺锤形,位于大核左臂前部的外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