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基础知识.
• 嫩:水色呈黃褐色或油绿色。 • 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40cm),
水中溶氧条件好。
三、水质管理的基本要点
1、经常加注新水(冲水) 2、科学使用增氧机 3、合理养殖模式 4、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改良剂 5、定期施用生石灰 6、适当使用杀虫剂 7、合理施肥投饵
科学使用增氧机
使用原则:
• 晴天中午开机; • 阴天清晨开机; • 连绵阴雨天半夜开,傍晚不开机; • 浮头早开机; •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每天中开 机的原则。
显差异,食性也不一样。
一般鱼类的食性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 型:
• 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白鲫等。特点:口较大,
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 筛网(海棉状), 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 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长春鳊(柳叶鳊)
等,均摄食大量水草或幼嫩陆草。
• 杂食性鱼类:如鲤、鲫等。其食谱范围广而杂,
运转时间可采取: 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凉爽短; 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短; 负荷面积大开机时间长,面积小短。
2、发病的原因:
①环境原因素 ②病源 ③鱼体的抗病能力、鱼种的优劣
病原
宿主 亚健康
发病 亚健康
环境
3、鱼病的种类
①微生物病(病毒、细菌、真菌)
②寄生虫病(原虫类、蠕虫类、甲壳类)
③非寄生虫病(机械损伤、感冒、气泡病、 营养不良、藻类中毒等)
• 环境改良剂、 • 消毒剂、 • 抗微生物剂、 • 抗寄生虫药、 • 生物制品、 • 微生态制剂、 • 中草药 • 其他
5、防治鱼病的基本原则
①防重于治的原则 ②以症下药的原则 ③最小剂量原则 ④了解药物性能,掌握使用方法
6、主要防病的措施
①坚持“四消毒”(池塘、鱼体、食场、工 具) ②投喂“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③合理的放养比例和密度 ④管理好水体环境 ⑤坚持预防,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70%以上。
八、混养搭配和合理放养密度
混养搭配:在池塘中根据鱼类的生物 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 进行多种鱼类,多种规格的混养,可充分 发挥池塘水体和鱼种的生产潜力,合理利 用饵料,提高产量,是我国池塘养鱼的重 要特色。
混养的优点:
• 合理和充分利用饵料 • 合理利用水体 • 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 • 获得成鱼和鱼种双丰收 • 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天然饵料 颗粒饲料
水份
高(约80%) 低(10-12%)
营养物质的质量和数量
低
高
废物的数量
多
少
对环境的污染
大
小
致病的可能性
大
小
饲料效率(系数)
低(高) 高(低)
单位投入成本
大
小
4、购买饲料须知
• 尽量购买大品牌、知名度大厂家饲料 • 颗粒饲料破碎率应小于1% • 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硬颗粒饲料>10分钟,
七、鱼种放养(成鱼)
确定养殖品种主要依据:一是市场性,选择 市价格高的或新品种,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二是 可得性:苗种的供应来源方便;三是技术掌握的 程度和资金投入的能力。
1、以花白鲢为主养鱼,搭配少量吃食
主要 性鱼,即主要是以施肥为主的养殖模式。
养殖
2、 以吃食性鱼为主养鱼,搭配少量花
模式 白鲢和凶猛性鱼,吃食性鱼的产量占
2、动物性饲料
螺蛳、蚌、摇蚊幼虫、水蚯蚓、水生昆虫、蚕蛹、鱼粉等
3、配合饲料
根据养殖鱼类的生长对蛋白质、氮基酸、脂肪、碳水化 合物(糖类、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将各种饲
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并制成颗粒饲料。 不同种类的鱼,同种鱼不同生长阶段其配方不同。
天然饲料与颗粒饲料的主要差异
比较项目
决定用药程序;
• 对于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各国的规定有所不
同:美国是鱼不死亡后再用药2~3天;我国 则是规定5~7天;
• 方法是拌饲料(减少至1半)每天一次投喂
药物饲料。
正确的休药期决定水产品安全
• 休药期的规定是为了让水产动物体内的药
物彻底代谢掉,避免对消费者产生影响;
• 要根据不同的水温掌握,变温动物的药物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
为什么要养鱼?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取 利润,即赚钱。
要获得较好的利润,就必须顺应市场, 就要掌握和了解生产管理技术,用图表示:
● 作为生产者,是无法控制或扩大市场的,
但可以控制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
还可以控制经营管理及技术管理
两个方面,使两者结合。
鱼种 饵料(质量、数量) 水质
来达到预期目的。
微生物(细菌、病毒等) 生 孚(直孚、云孚) 底栖动物 高等植物 鱼
五、渔用肥料
在主养花白鲢的池塘,施肥的目的是培 养主养鱼饵料。养鱼肥料主要分为无机肥和 有机肥二类:
1、无机肥:俗称化肥(化学肥料),具有养分量 高、肥效迅速、肥劲较短,可直接为水生植物吸收 利用,分解不消耗氧气等特点。
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尿素 主要种类有(常用)
轮捕轮放的作用:
• 有利于活鱼均衡上市 • 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数量 • 充分利用鱼池空间,有利于鱼类生长 • 有利于提高饵料,肥料的利用率 • 有利于提供鱼种的自供。
注意: 捕捞技术问题——捕捞时调节水质)
水质管理与鱼病防治
一、水质管理 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
经营和生产
此图简单地说明
管理
市场
了鱼类养殖业的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水产养殖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鱼?
• 终身生活在水里 • 用鳃呼吸 • 运动器官:鳍(游泳、平衡) • 大多数鱼披有鳞片 • 变温的脊椎动物
二、食性
• 不同种类的鱼类,其食性是不同的,但在
鱼苗阶段的食性基本相似。
• 不同的鱼,其取食(摄食)器官构造有明
毒性 使用方法
一般无毒性
主要作基肥、也可作 追肥
铵(氨)态氮肥、生石 灰等对鱼类有一定毒性, 特别是水温高、PH值高 时
一般宜作追肥
鱼池施肥 对各类池塘的施肥效 对肥水池塘效果好,瘦
效果
果均好
水池塘不佳
来源
来源广,可就地取材 靠购买商品肥
施肥操作 施肥量大,操作麻烦 施肥量小,操作方便
3、池塘的合理施肥
鱼池的合理施肥:
• 保持池水营养盐类平衡(水桶原理) • 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选择不同的肥料 • 保持池水具有充足的溶氧,防止施肥后发
生缺氧
• 根据肥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或无
机肥
六、渔用饲料
水生植物:浮萍、轮叶黑藻、苦草等
1、植物性饲料 饼粕:菜籽饼、豆粕、棉饼、尾粉等
陆生牧草:黑麦草、苏丹草等
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1、栖息水层: 养殖鱼类的栖息水层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2、生活习性 不同种类的鱼类由于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
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性。实际上 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是鱼类的本能。
四、养鱼池水体生态环境
鱼池生 态环境
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
光照 温度 溶氧
PH值(酸碱度) 营养盐类(无机盐) 有害物质
7、选购使用鱼药要注意的事项
①认准药品包装的标识。 ②看准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③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以及生 物鱼药、生物制品、中草药制剂 ④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 ⑤注意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做到安全用药, 水温、药物随水温升高毒性增加。
正确的用药程序和方法决定用药效果
• 疾病种类不同,用药程序是不同的: • 对于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一般是根据生活史
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主要是使用大草、粪肥 等有机肥,到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化肥鱼,从 90年代开始,科研人员根据池塘中饵料生物的营养 需要,研制出水产养鱼专用肥——水产用无机复合 肥、有机无机复合肥。
水产专用肥的特点:根据养殖鱼类容易消化的 饵料生物(如硅藻、隐藻等),配有多种微量元素 和经微生物发酵后的有机肥(一般含10%),达到 了营养全面,并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营养物质,改 善了池塘环境,并能降低养殖鱼类的发病率,生产 效率得到了提高。
磷肥:过磷酸钙
2、有机肥料: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料、有 机肥料养分较全面,作用持久,但肥效较迟, 且耗氧多,也易污染水质。
主要种类:绿肥、粪肥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比较
项目
有机肥料
无机肥料
肥料养分 肥效速度
含多种营养元素,肥分 全面,但每种营养元素 含量较低
迟效
对水质的 耗氧量大,易引起池水
作用
缺氧
确定主养鱼类和配养鱼类
• 市场需求 • 饵料肥料来源 • 池塘条件(肥、瘦、深、浅) • 鱼种来源
合理放养密度:
在一定密度条件下,放养量越高,净产量越高。 超出一定范围,尽管饵料供应充足,产量也难再增 加,甚至产生不良结果,其主要原因是水质难以调 控,限制产量的增加。(边际效应)
决定放养密度的依据:
• 池塘条件 • 鱼种的种类和规格 • 饵料、肥料供应量 • 饲养管理措施(配套设备、轮捕轮放次数、经验、技术等 • 历年经验
决定放养密度的依据:
• 池塘条件 • 鱼种的种类和规格 • 饵料、肥料供应量 • 饲养管理措施(配套设备、轮捕 轮放次数、经验、技术等 • 历年经验
轮捕轮放
——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 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的 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份达到商 品规格的鱼,再适应补放鱼种,以提 高池塘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 即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 去大补小。
许多生产活动都是由自由生产到有标 准生产,由多标准到统一标准,水产生产 也不例外。
近几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现, 严重地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水产 品出口贸易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和生产者的重大经济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