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只有到了自律的水平,儿童才算有了道德。自律和他律 的分水岭大致是7岁
1.德育 (道德教育)
❖ 学前儿童没有道德 ❖ 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如果学前
儿童的利他行为没有自觉的目的,也就证明了学前儿童没 有道德。
1.德育 (道德教育)概述
如果说学前儿童没有道德,那学前儿童德育是什么呢?
7.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注意的要点
➢热爱与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功能 ➢抓住教育契机,挖掘生活、游戏中的教育价值 ➢遵循德育规律实施德育
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 直观、形象、生动,重视体验学习,切记说教。 注意个体差异
案例:举手发言
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不是先用“没有举手不许发言”、“谁不举手我就 不叫谁发言”等生硬的命令式的语言向幼儿交代纪律,而是巧妙地让幼儿自己 制定这条纪律。当幼儿七嘴八舌地回答问题时,这位老师说:“唉,小红你说 得很好,可惜我听不清。小明你也讲得很不错,可我也听不清。怎么办呢?我 可想听你们说话了,你们自己想想办法,看怎样使老师能听清你们每个人说的 话呢?”于是幼儿热烈地讨论起来了,最后他们自己想出了办法:“我们一个 个轮流说。”老师问“那你们轮流时怎么表示呢?”幼儿说:“举手!举手的 时侯老师先叫到的就先说,后叫到的就后说。”这样,“举手发言”的纪律就 在教师巧妙的指导下,由幼儿自己定出来了。
5.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
【讨论】你的父母和老师采用过哪些途径对你进行德育的?
5.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
• 幼儿园勤俭节约视频
5.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途径
德育渗透在 日常生活中
时时处处有德育 最基本途径
专门的 德育活动
6.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榜样模范;鼓励表 扬) 实践性原则(日常联系、行为强化)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一致性原则
6.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原则
当幼儿将玩具收捡整齐之后,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说“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 子”,也可以对孩子们说:“玩具放在柜子里,又整齐又好看!下次我们再 玩这些玩具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找到它们在哪里,多好。”
分析讨论:你觉得哪种表扬好,为什么?
案例:《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 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在了解情况 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 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 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 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 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 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 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 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 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4.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 • 礼貌待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如礼貌用语的运用 • 文明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德 (2)良好的人际交往 • 提供交往的环境 • 正确的交往方式和策略 • 亲社会行为 (3)劳动教育,培养初步的责任感 •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说到做到 (4)萌发学前儿童爱老师、家乡、祖国的情感
学前儿童德育
1.德育 (道德教育)
道德??? 品德???
1.德育 (道德教育)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 的总和。(社会现象)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 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 反映或再现。(个体现象)
7.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注意的要点
➢热爱与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功能 ➢抓住教育契机,挖掘生活、游戏中的教育价值 ➢遵循德育规律实施德育
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 直观、形象、生动,重视体验学习,切记说教。 注意个体差异
学前儿童智育
思考: 何为学前儿童智育? 智育=知识技能教育?
1.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
幼儿是否有道德?
成熟、自觉的道 德?
进行幼儿德育的 重要性和可行性
2.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行为规范 以及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p86)
道德教育的开端,品德的启蒙
3.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
•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 情感
德育实质上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1.德育 (道德教育)
思考:幼儿有道德么? 会不会用有没有道德来形容一个儿童吗?
1.德育 (道德教育)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无律→他律→ 自律的过程。 他律,儿童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 自律,是指儿童以自身具有的价值标准来评价行为的好坏。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学习 和掌握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前儿童智力 (p91),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的教育活动。 eg. 春天
思考:“热胀冷缩”
2.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
➢ 发展幼儿智力 ➢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 ➢ 培养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 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 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 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案例:玫瑰花与爱
在帕夫雷什中学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 非常惊讶,花期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 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 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 ,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 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 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 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 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 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