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ppt课件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ppt课件


• 幼儿智育的目的
– 发展幼儿的智力 – 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和初步动手的能力 –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 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 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 幼儿智育的方法
–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游戏
– 营造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 特点
– 受社会需求变化的影响 – 日趋多元与丰富,强调促进幼儿自主与全面发展的理
念,注重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培养 – 对劳作、环境与家政教育的关注、对儿童生活素质与
能力的重视
• 美国:
– 重视儿童的生活照顾 – 传授初步的宗教、道德及知识 – 注重发展儿童的天性及社会合作精神 – 进步主义的影响——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 建构主义——注重智力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后,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
• 特点:
– 由远离儿童身心特点到重视儿童本位、重视全人格的 培育
– 有明显的生命关怀性 – 重视基本的生活能力
三国的教育目标演变过 程有什么共同点?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 20世纪80年代前
– 1904年《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 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 – 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 1979年《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情感发展和身体发展确立为学前教育的基础目标
• 目标内容(P.110-P.111)
• 特点
– 由片面到综合全面 – 发展适宜性与文化适宜性是其确立目标观的综合出发
点 – 重视基本知识经验的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
特别强调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 日本:
– 教授小学前的预备知识 – 《保育纲要》——教育的综合性、功能的多样性 – 通过“玩”来进行教育 – 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
•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学前教育目的
– 幼儿园教育目标
•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 和谐发展
– 幼儿园课程领域目标
•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2012年10月9日《3-6儿童学习与发展南》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闫菲菲
本章框架
• 学前教育目的概述
– 学前教育目的的内涵及价值取向
– 学前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层次
– 各国学前教育目标的演变与特点 –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 幼儿体育
• 幼儿智育 • 幼儿德育 • 幼儿美育
含义、目的 原则、方法
学前教育目的的内涵
• 要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 • 要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时代特点 • 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不同需要
– 社会发展需求是学前教育目的确立的外在依据
学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儿童本位
– 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 的生长与发展
– 代表人物:卢梭、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杜威……
各国学前教育目标的演变与特点
• 德国:
– 深受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思想的影响,注重儿童的自 我发展与自我教育,强调根据完人的原理来促进幼儿 的全面发展
– 《巴伐利亚幼儿的陶养计划》 – 课程领域:游戏、社会教育、语言教育、动作教育、
韵律与音乐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 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
• 含义:
–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进行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增强幼儿 的身体素质,培养其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活动。
– 主要包括生活卫生教育、自我保护与保健知识教育、 身体的运动与锻炼教育、心里卫生教育。
• 幼儿体育的目的
– 保证幼儿生命和身体健康,为幼儿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以养成良好的性格
• 幼儿智育的原则
– 直观性
• 现场演示法、现场参观法、语言直观法
– “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 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 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 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确定的
• 学前教育目的:
– 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 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 制定学前教育目的的依据:
– 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是确立学前教育目的 的内在依据
特征
• 幼儿体育的基本方法
– 讲解示范法 – 动作与行为练习法
• 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 游戏法
• 幼儿体育的原则
– 全面发展 – 趣味原则
—安全原则 —教育性原则
幼儿智育
• 含义
– 幼儿智育指幼儿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幼儿 的认知发展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 育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初浅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 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 发幼儿的求知兴趣的教育活动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功能特点
• 价值规范性、普遍性、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
•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容特点
•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儿童为本
• 幼儿园课程领域目标的特点分析
• 相互渗透、相对独立
• 幼儿园教育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的关系
• 课程领域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相对独立&相互渗透
幼儿体育
• 社会本位
– 传递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的 之一,强调学前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陶冶活动,学 前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开展
两种渊源: 1. 强调通过新人的培养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 使儿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
儿童将来所处的特点环境
儿童本位?OR 社会本位?
学前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层次
• 学前教育目的的结构
– 横向:德、智、体、美 – 纵向:认知、情感、行为技能
• 学前教育目的的层次
– 国家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目的 – 领域教育目标 – 各年龄段教育目标 – 单元教育目标 – 活动教育目标
• 学前教育目标体系建构要注意的问题
– 恰当把握学前教育目标体系建构的方法 – 学前教育目标体系建构的全面性与连续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