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学复习资料XX

气象学复习资料XX

一、名词解释1、气压(air pressure):指单位截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或从某一点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空气注重量,称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第六单元)2、气压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第四单元)3、露点(dew-point temperature/dew-poinr):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其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第四单元)4、辐射雾(radiation fog):在晴朗微风而又比较潮湿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温度下降,当气温降低到露点或露点以下时凝结而形成的雾。

(第四单元)5、平流雾(advection fog):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下垫面的冷却作用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雾。

(第四单元)6、地转风(geostrophic wind):地转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第六单元)7、梯度风(gradient wind):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吹的风称为梯度风。

(第六单元)8、海陆风(sea and land breeze):由海陆热力差异而产生的具有明显日变化的周期性风。

白天近地面层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叫海风,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叫陆风。

9、季风(monsoon wind):大范围地区的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改变的盛行风。

(第七单元)10、气团(air mass):在广大空间里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块空气。

(第八单元)11、锋(front):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倾斜的过渡带。

(第八单元)12、冷锋(cold front):(第八单元)冷气团势力强,推动暖气团向前移动的锋。

13、暖锋(warm front):(第八单元)暖气团势力强,推动冷气团向前移动的锋。

14、热带气旋(tropical hurricane):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暖性气旋性涡旋。

15、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在静止大气中,当某一气块受到外力作用在垂直方向产生扰动后,若周围大气有使它返回起始位置的趋势时,大气层结是稳定的;若周围大气有使气块更加远离起始位置的趋势时,大气层结是不稳定的;若气块随时都与周围大气取得平衡时,这种大气层结称为中性。

由此可见,大气层结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的力扰动后,周围大气使气块具有返回或远离起始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第五单元)16、气旋(cyclone):在北半球低层大气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辐合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气旋,在南半球则相反,顺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辐合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气旋。

(第八单元)17、反气旋(anticyclone):在北半球低层大气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四周辐散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反气旋,在南半球则相反,逆时针方向旋转向四周辐散的大型空气涡旋称为反气旋。

(第八单元)18、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9、高压(high pressure):由闭合等压线围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系统。

空间等压线向上凸,形似山丘。

20、低压(low pressure):由闭合等压线围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系统。

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

二、问答1、暖锋天气特点: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先后出现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连续性降水,分布在锋前300~400公里,北半球,锋前吹E~SE风,锋后吹S~SW风,南半球,锋前吹E~NE风,锋后吹N~NW 风2、冷锋天气特点:冷锋分为一型冷锋(缓行冷锋)、二型冷锋(急行冷锋)。

一型冷锋天气: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先后出现雨层云、高层云、卷层云、卷云,连续性降水,分布在锋附近及锋后;二型冷锋: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出现积状云带,在锋线附近产生对流性降水天气(冬季时可能为层状云和连续性降水)。

在北半球,冷锋锋前吹S~SW风,锋后吹N~NW风,南半球,锋前吹N~NW风,锋后吹S~SW 风3、冷气团和暖气团的天气特征:冷气团:冷气团一般形成于冷天气,层结稳定度减小,气层往往趋于不稳定,冷气团中由于湍流、对流活跃,所以低层能见度一般较好,常形成积云或积雨云,甚至出现阵性大风、阵性降水或雷暴天气。

暖气团:一般含有丰富的水汽,气压低,容易形成云雨天气,气层趋于稳定,往往呈现出稳定天气,也可能形成层云、层积云,甚至毛毛雨、小雨等天气。

因为低层空气迅速冷却,还会形成平流雾,所以暖气团中能见度通常比较差。

4、平流雾的特点:暖湿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温度降低至露点或以下时形成的雾。

特点:浓度和厚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环境适合即形成,随风飘移,常伴有较多层云,形成在冷暖流交汇处冷流一侧。

5、辐射雾的特点:地面辐射降温(冷却),使适地面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或以下时形成雾。

辐射雾与平流雾相比其范围、厚度均较小;一年四季都能产生,尤以秋季和冬季最为频繁,晴夜微风形成;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出前最浓,日出后逐渐消散;辐射雾有明显的地方性。

6、云的分类:A.按高度分:1)高云(>5500m)分为:卷云、卷层云、卷积云;2)中云(2500~5500m)分为:高层云、高积云;3)低云(<2500m)分为:层云、雨层云、层积云、积云、积雨云、碎雨云B.按形成分:1)积状云(绝对不稳定):卷云、积云、积雨云2)波状云(条件性不稳定):卷积云、高积云、层积云3)层状云(绝对稳定):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层云7、中国海的季风现象:季风:大范围地区的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改变的盛行风。

东亚季风:原因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天气特征:冬季,我国渤海、黄海吹西北风,东海偏北风,南海东北风,气候表现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季风来临快,强度大;夏季,渤海、黄海吹东南风,东海偏南风,南海西南风,气候表现为高温、潮湿和多雨,季风来临慢,温度弱。

8.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ropical hurricane)的分类: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将热带气旋分为4级,我国和日本都采用这个标准:热带低压TD 风速<34节(风力<8级)热带风暴TS 风速34~47节(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STS 风速48~63节(风力10~11级)台风T 风速≥64节(风力12级)我国中央气象台将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经度180°以西,赤道以北)上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从每年1月1日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数字编号,如9906表示1999年出现在上述海域的第6个热带气旋。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与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一道同时启用一套新的这一区域的热带气旋命名法,即除了保留原来热带气旋编号法外,也对每个热带气旋起名字。

(十一单元)9.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特征,运动路径:①外围区:气温向中心逐渐升高,气压向中心逐渐下降,风速向里逐渐增大,自中心传出涌浪且风浪向中心逐渐增大,伴有阵性降水,强度向中心增大。

②涡旋区:平均宽10~100km不等。

温度向中心迅速升高,气压呈漏斗状急速下降,等压线特别密集,风速达到最大。

Cb和Ns组成庞大的云墙,伴随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恶浪滔天昏天黑地。

③眼区:平均半径5~30km。

温度达最高,气压降至最低,风速降至4级以下,降水停止,晴天少云。

出现金字塔浪,海况恶劣。

(十一单元)移动路径:源地:菲律宾的东洋面(西移型);关岛、马绍尔群岛附近(西北型(登陆型));中国南海(转向时型(抛物线型))10.三圈环流模式(cell):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风带: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南半球东南信风)、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赤道无风带、副热带无风带(第七单元)三、天气预报的翻译A、气象传真图的种类适于航海使用的气象传真图很多,主要有:1、地面图(AS,FS)2、高空图(AU,FU)3、卫星云图(VS,IR)4、海良图(AW,FW)5、海流图(SO,FO)6、海温图(CO,FO)7、冰况图(ST,FI)8、热带气旋警报图(WT)1. Typhoon warningT 9019 FLO925HPa24.2N 129.4E PSN goodNW 06KTMax winds 95KT near centerOver 50KT within 125NMOver 30KT within 575NM NE-semicircle255NM elsewhere【翻译】:台风警报:1990年第19号台风,弗劳,中心气压925百帕,中心位置24.2°N29.4°E,定位精确(误差<20海里),台风中心正以6节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近中心最大风速为95节。

在半径125海里的范围内风速超过50节。

风速超过30节的范围在东北半圆半径为575海里,其他方位为255海里。

【注】:英文简报中的热带气旋(或风力≥10级的强低压)的定位精度一般分3种:PSN GOOD表示飞机定位,误差小于20海里;PSN FAIR表示卫星定位,误差为20~40海里;PSN POOR表示外推定位,误差大于40海里。

2、ASAS JMH161800Z SEP 1990Surface analysis【翻译】:第一个AS为图类代号,意思是地面分析,第二个AS为图区代号,表示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区域,JMH 为发射台呼号,表示东京一台,第二行表示图时为1990年9月16日18时(世界时),第三行是图类的英文全拼。

来自于日本传真台,东京一台1990年9月16日18时(世界时)的亚洲地面分析图。

3、Shai obsy (observatory 气象台的意思)synoptic situation 090000Zow 1002 hPa at 35N 106E stationary filling upLow 1017 hPa at 35T 115E stationary filling upLow 1007 hPa at 53N 127E moving Ely 12 KTS with cold front from center passing 5 1N 124E to 50N 115E and warm front from 46N 128E passing 40N 125E to 35N 113EHigh 1043 hPa at 49N 108E moving ESE 12KTSHigh 1023 hPa at 30N 115E moving slowly weakening【翻译】:上海气象台9日0时发布的天气形势在北纬35度,东经106度,有一个低气压,中心气压1002百帕,静止不动,并正在加强中;在北纬35度,东经115度有一个低气压,中心气压1017百帕,静止不动,并正在加强中;在北纬53度,东经127,有一个低气压,中心气压1002百帕,以12节的速度向东方向移动,冷锋自低压中心经过北纬51度东经124度到达北纬50度东经115,暖锋自北纬46度东经128度经过北纬40度东经125到达北纬35度东经113度;在北纬49度,东经108度,有一个高气压,中心气压1043百帕,正以十二节的速度向东南偏东方向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