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就在你心中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深入地解读理解并接受作者艺术的观点,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2、识别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体会文章议论中充满激情的语言特色。
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内涵。
3、学习文章独特严谨的论证结构。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音乐不同凡响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关于“无垠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的论述。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六、教学设计(一)预习指导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作者分几方面来阐述2、你平时喜欢听什么音乐什么音乐最令你心动为什么3、课外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体味诗中所描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想想为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
4、课外阅读《故乡的榕树》,品味最后一段作者流露的浓浓的乡情。
5、课外阅读《明湖居听书》,仔细诵读7、8段,揣摩作者是如何描写王小玉说书的高超的技艺,如何把无形的音乐之美状写出来的。
5、提出各自在预习中的难点,互相讨论。
(二)导入新课播放作者的成名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主旋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一、解题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乐谱是世界共同的文字。
欣赏音乐就是接受文化的董陶,就是继承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与古今中外音乐的心灵沟通。
音乐的表现力是无限丰富的。
本文从“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三个角度向我们介绍了音乐的艺术世界。
二、课文的总体分析1、课文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2)总体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音乐就在你的心中。
”第二部分是(3至5)分论从三个角度论述了音乐的艺术世界。
2、第1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其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请具体分析两个设问句的含义。
(1)作用是:吸引读者的视线,引出文章的中心。
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和意思的跃进,有反问的意思。
暗示着他内心的困惑、怀疑。
(2)第一问“音乐是什么”是全文的总起。
与后面的3至5段,构成总分关系。
(3)第二问“我--懂吗”借助这一设问,批评了某些理论家对音乐的错误分析。
这里,使作者感到困惑的是什么是他们把音乐变得僵硬、枯干和不可亲近了。
这完全是违背了音乐的基本规律。
在否定之后,引出了作者自己对音乐的正确理解:“音乐就在你的心中。
”(4)作为音乐家的作者为什么对音乐的定义越来越朦胧,越来越糊涂使作者困惑的是什么是理论家对音乐的“分析”,把音乐变得“僵硬、枯干和不可亲近了”。
作者毫不留情地批评僵硬、刻板的理论分析。
(5)“冷冰冰的解剖刀”是什么意思比喻理论分析家没有感情、一成不变、泥古僵化的理论分析,正是这种冷冰冰的理论分析把行如流水、动人心弦的音乐肢解支离破碎。
(6)再回头看文首的两个问句,就能发现作者是别有用心的。
什么用意借助文首的设问,引出对僵硬、刻板理论分析的批评,在批评的基础上再引出自己的观点。
(7)作者不是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再正面阐述,给我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什么手法(先抑后扬)3、为什么说“乐为心声”“这是音乐最神奇的魅力”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论证说明这一点的(1)因为音乐是发自人们内心的声音,是人们的心里话,是人们真情实感的表露。
情感是人类共有的,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最容易沁入人们的内心深处,从而引起情感的强烈共呜。
作为表情艺术的音乐,表情性是它的最主要的特征。
“乐为心声”说出了音乐的最主要特征。
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引起某种感情并表达某种感情的工具。
”音乐的表情性在生活中是经常可以体会到的,如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泪湿清衫;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泪流满面,等等。
(2)课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证“乐为心声”“这是音乐最神奇的魅力”这一观点的:A、比喻:说音乐“像雷电一样”可以“劈开”心扉,让人心“颤抖”、“翻腾”,心花恕放。
形象地说明了音乐对听众的深远影响。
因为音乐是表达音乐家真情的艺术,而为种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所以最能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B、引用:引用朱俊在《仰视音乐》中形容的:音乐可以“捕捉到”、“听到”、“嗅到”的,具有非凡的魅力。
C、引申:先解释“情动于中而形于声”--“中”指内心;“声”指音乐。
这句话的意思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就成为动人的音乐。
此句出自《礼记乐记》此文论述了音乐的本系。
同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有了真情,才有音乐。
”也就是说,发自内心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就成为动人的声乐或器乐。
这是解开音乐之谜的钥匙。
“有了真情,才有音乐”这个结论也照应了本段的开头的“乐为心声”这个分论点。
4、为什么说“乐为多声”,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A、因为目前音乐的流派众多,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听众群,所以作者说要用三只耳朵吸不同的音乐,以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
B、因为音乐“缤纷多彩”,“宽容”,“包涵量特别大”,所以现代人应该用三只耳朵去听三种不同的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
C、还因为人的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多面体的现代人,会同时爱好多种音乐,会用“三耳朵去听音乐”。
“百货中的百客”,用在文章中,是指什么其原意是什么句子中的“中”应该怎么样读--是指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其原意是指百种货物合乎百种顾客的胃口。
“中”应该读为(zhòng)。
5、作者是如何阐述“乐为多声”这个艺术观点的A、先用“阐述”:指出音乐“缤纷多彩”、“宽容”、“包涵量特别大”,所以现代人应该用三只耳朵去吸三种不同的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
B、次用“举例”:例举在纽约,不同的音乐流派有不同的听众。
C、最后“归纳”:人们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既可以走进“崇高”,也可以享受“美妙”。
多面体的现代人会同时爱好多种音乐,会用“三只耳朵吸音乐”。
6、课文是如何论证“乐为无声”“无限是音乐又一神奇的魅力”这一观点的A、先解释“无言之声”这个暗喻。
此语出自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意是说巨大的声响反而听不见,庞大的东西反而看不清,正如“超声波”反而人们听不见,乐山大睡佛人们看不清楚一样)。
这里的“无中生有”的“无”是指万物本源的那个混沌未开的鸿蒙世界;万物都起源于这个“无”,音乐也是从这个“无”中生出来的。
它生出一个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生出一串无边无际的奇思妙想。
“大千世界”也是暗引,原是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
这里的“大千世界”是指音乐世界的广阔无边。
B、接着引用孙薇的话,一再强调“无限”和“无穷”,进而生发出作者的观点:“无限,是音乐世界又一神奇的魅力。
”C、最后,再引用意大利诗人的诗句“我用无垠/把我照亮”作为印证,从而推出了全文的结论:“无限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并照应标题“音乐就在你心中”。
三、重点句段的分析理解:1、“音乐,它可以像雷电一样,一闪间劈开你的心扉,让你的心颤抖,让你的心翻腾,让你的心苞绽开朵朵鲜花。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排比、拟物,形象地表达了音乐对听众的影响。
(2)指出这句的本体和喻体。
--运用雷电在人们心中引起民的反应来比喻音乐对人的影响。
本体是“人们心目中反应,如颤抖、翻腾、绽开鲜花似心花恕放的美好心情,等等”,喻体是“雷电”。
形象地说明美好的音乐能激起人们的美好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情动于中而形于声”一句应该如何理解(1)中,指内心;(2)声,指音乐;(3)这句话的含义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就成为动人的音乐。
(4)此句出自《礼记乐记》,论述的是音乐的本系。
(5)作者用这句话提出自己的观点是:有了真情,才有美乐。
不仅仅揭示了“音乐是什么”的答案,而且照应了本段开头的“乐为心声”的分论点。
3、音乐,可以“捕捉到一些快乐的影子、悲伤的痕迹;听到严酷的命运之门被沉重地敲响;嗅到从绿色田野上飘来的幽香……”(1)这个句子出自朱俊的《仰视音乐》;(2)用上面的句子的好处是:音乐作品可以叙述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也可以反映风俗生活;可以描绘自然风光;也可以抒发人们的多种感受和思想情感。
作者运用这个语句,运用“通感移觉”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音乐作品表现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4、“音乐是一个缤纷多彩的音响万花筒”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1)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向。
(2)这个句子形象地说明音乐的“缤纷多彩”“宽容”和“包涵量特别大”,体现了音乐风格、类型和题材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5、怎么样理解“无限是音乐又一神奇的魅力”(1)是说音乐可以流入人们的内心,激发起惊人的感情,产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生出一串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2)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限”。
这个境界要人们通过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去感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这种心理感受有无限的伸展的空间,魅力无穷。
6、“我用无垠/把我照亮”中的“无垠”指什么(1)“无垠”在这里是指“无限”。
即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2)作者用意大利诗人加雷蒂的诗句来印证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限”。
音乐欣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感官的欣赏、感情的欣赏、理智的欣赏。
此处的“无限”指理智欣赏的阶段。
也是音乐欣赏的最高阶段。
四、写作方法归纳1、这是一篇文艺论文。
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提出“音乐是什么”的论题,然后提出分论点;下设三个分论点,即“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最后得出结论,即“音乐就在你的心中”,回应标题。
2、语言形象生动。
议论中充满激情。
文章多用贴切的比喻,并引用名人名言论证。
说说下列比喻或论证,比喻或引申引用论证说明什么:(1)“音乐像雷电一样”“劈开你的心扉”--比喻音乐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共鸣;(2)“音乐是一个缤纷多彩的音响万花筒”--比喻音乐包涵量特别大;(3)用意大利诗人的诗句“我用无限/把我照亮”--印证“无限是音乐又一神奇的魅力。
”(4)文中的比喻和引用引申论证,充满激情的语言,不仅仅有力地支撑着三个分论点,使读者获得理性的认识,更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练习1、解释词义心扉:扉,门;正襟危坐:襟,端正;遐想:遐,远;温馨:馨,香气;如痴如狂:痴,极度迷恋。
2、注意朦胧金碧辉煌无垠钥匙3、填空(1)《音乐就在你心中》出自《三只耳朵听音乐》。
作者是陈刚。
(2)本文的作者与何占豪共同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
(3)文中提到的三种不同的音乐是: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
(4)文章从“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三个角度介绍了音乐艺术的境界。
(5)本文论述的中心是:音乐就在你的心中。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格(1)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曲都像空气、水流那样轻轻地渗进了商店、办公室和人们的心中,显示出它们无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