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古人论天地: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3.古人为了观测和记忆的方便,将这些恒
星划分成组,并根据其大致的形状给予
命名,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星座,中国古
代叫做星官。

283个星官,命名就像一
个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有普通百姓及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如:老
人、织女、斗、箕等;有皇族和为皇族
服务的人员,如:帝、太子、后妃、女
史等;有帝国的整个官僚体系,如三公、
九卿等。

4.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
儿童之谣也。

(语出顾炎武)
5.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殷商时期的甲
骨文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上,记
载着各种类型的彗星、太阳黑子;西晋
发掘的汲冢书中,保存有世界上最早的
陨石雨记录。

6.为什么明清皇帝居住的地方叫做“紫禁
城”?因为天顶拱极又称为紫微垣,是
皇权的象征。

《后汉书》:“天有紫微宫,
是上帝之所居也。


7.北极星在天空中看起来固定不动,中国
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
中国古代,北极星因为其特性被称为
“帝星”。

意为群星之主。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极
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杜甫)”
8.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
玉衡、开阳、摇光。

斗柄指东,天下皆
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
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9.太微垣出现在春季的星空,是三垣的上
垣,象征行政机构,星名亦多用官名命
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
大夫等。

10.天市垣出现在夏季的星空,是三垣的下
垣,象征天上的市集,是平民百姓居住
的地方。

“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

”所以,
天市垣的左右垣各星都是用诸侯的名
称。

11.秋冬季星空宛如战场。

河鼓、右旗、天
垒城、垒壁阵、羽林军、九州殊口、军
井、军市、天狼等星。

12.二十八宿依次为:东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斗牛女虚危室壁;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井鬼柳星张翼轸。

“人生不相见,动
如参与商。


13.四象:东方苍龙(二月二龙抬头),西
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龟蛇合
体,北方玄武大帝脚下神兽左蛇右龟)。

14.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

古人划分
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
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等十二星次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
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

就天文说,
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扪
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星
分翼轸,地接衡庐。


15.七政:金木水火土(五纬)日月,或称
七曜。

16.五十年退一度。

最早计算岁差的历法是
祖冲之的《大明历》。

17.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小雅》;明
星有烂——《郑风》;七月流火——《诗
经》流火指的是心宿。

18.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
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

中国古代的历
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19.每月的第一天——朔;初三——朏;最
后一天——晦;大月十六、小月十五—
—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0.三正:夏正(建寅的农历月份,就是现
行农历的正月)殷正(建丑,即现行农
历的十二月)、周正(建子,即现行农
历的十一月);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殷正
以十二月为岁首,周正以十一月为岁首。

古六历(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
颛顼历—秦、西汉
太初历(三统历)—两汉—司马迁,刘歆四分历—后汉三国
乾象历—东吴—算圣刘洪,琅琊人景初历—曹魏两晋刘宋北魏—杨伟
大明历—梁陈—祖冲之
麟德历—唐—李淳风(“武德皇帝旧制”)授时历—元朝—郭守敬
大统历—明朝—刘基
时宪历—清朝—前明徐光启,德国汤若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