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

《论语》: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 有斯疾也!”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 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 周公。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 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 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 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 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17.21)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3.14)
Q1:周礼是怎么形成的? Q2:孔子为何如此推崇周礼?
克己复礼:
克,约束,克制。 复,回归。 礼(主指周礼) ,它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 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礼仪。
题解:克服、约束自己的歪思邪想,让思 想走上正轨,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回归到(周) 礼的要求,以达到“仁”的境界。
《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与作用,及周礼的特 点。包括(3.14)、(7.5)
第二课时:讨论当时的礼崩乐坏情况及孔子提出的 复礼方案(正名与克己),包括(3.1)、
(6.25)、(16.2)、(13.3)、(12.11)、(12.1)
第三课时:讨论礼之本质,即礼与仁与孝的关 系,包含(17.11)、(3.3)、(1.2)、(2.8)、
仁的条目,即具体做法——四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依礼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核心。
关于“礼”
《礼记》: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 于禽兽。
《左传》: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者也。 夫礼,所以整民也。
《荀子·礼论》: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 皆有称。
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敬、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时, 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 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 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读完祈祷文, 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心诚 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庸》说:“至诚如 神。”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他 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 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 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 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开始散播谣 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 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
那么如何挽救天下?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 而已矣。” (13.3)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 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 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 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
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 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 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 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感动, 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 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 公请回来,请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 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 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 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子曰:“甚矣 吾衰也!久矣 吾不复梦见周 公!”(7.5)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 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 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 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 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派 儿子伯禽去管理鲁地,临行时他告诫说: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 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作为在位者 礼贤下士之典范。
礼 何谓“ ”??
“礼”的起源?
“礼”的发展?
Q1:不仅是社会等级制度的破坏,连生活上的 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破坏,具体表现在哪一句话?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Q1:孔子有必要对一个杯子大发感慨吗? 言外之意是什么?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 现实又怎样呢?
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周礼的内涵: (1)社会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
周礼的内涵
(2)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何所谓“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 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礼”——“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礼的作用——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 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仁的内涵——克己复礼为仁
对鬼神
对人
各种仪制
“礼”的作用?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 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 而现实又怎样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
Q1:从这句话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怎 么样?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 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 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 道,则庶人不议。”(1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