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引航课件
一、内河航道尺度
航道尺度是指一定水位下的航道深度、航道宽度、航道曲率 半径和通航高度。 航道标准尺度指在全年通航期内,为保证船舶安全通航,根 据河流通航条件而确定的通行保证率下,航道中所必须维护的最 小航道尺度。故航道标准尺度又称航道保证尺度。 1.航道标准深度(h) 航道标准深度是航道在枯水期内所应维护的最小水深,是航道的 主要尺度。它的确定一般应从营运经济和航道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 证。航道中应维护的最小水深为: h=T+△h 式中:h——航道标准深度(m); T——允许通船舶的最大吃水深度(m); △h——剩余水深(m)河槽的平面形态,河流的断面积和比降等。山区河流, 平原河流。河流的断面分为纵断面及横断面。一般纵断面是指导沿河流 中线或线的剖面,以横座标为河长,纵座标为高程,即可绘出河流的纵 断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河流纵断面示意图 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为河流在该处的横断面。它的下界 为河底,两侧为河槽斜坡,上界为水面线。横断面也称为过水断面。它 是计算流量的重要因素。
一、河流的基本组成
河流最基本的组成可分为两部分 : 1.陆地表面的线性凹地---河谷; 2.河谷上流动的河水。 河谷的形成与地质过程、地流的冲淤变化有 关。河谷一般由谷底、冲积层、谷坡、阶地、河 床、河槽、河漫滩等部分组成。根据其组成特点 可分为阶地河谷与无阶地河谷两大类。
1.谷底:河谷的最下部分。 2.冲积层:淤积在谷底上的泥沙、砾石、卵石、石块等。 3.河床:河床的经常或被水流淹没的部分。 4.河槽:河床中经常或正被水流淹没的部分。 5.河漫滩:冲积极层的一部分,因泥沙等淤积在近岸边而 形成,洪水时被淹没,而中枯时则露出水面以上。 6.谷坡:河漫滩以上两侧较高的陆地部分。 7.阶地:分布在谷坡上,排列较平坦,呈阶梯状的地形。 是由河流下蚀和侧蚀作用形成的。 河水是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河谷流动的水流。正是由于 河水的存在使得水上运输才有可能。
△h= △TCP+ △h1+ △h2
当前,长江航道局对长江干线主要航区的航道 标准深 度规定为: 川江 2.9m 中游 2.9m 下游 南京以下4.0 m 南京以上10.5 m
2.航道标准宽度(B) 航道标准宽度是指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具有航道标准水 深的航道宽度。也就是整个通航期内航道中应保证的最小宽度。 航道标准宽度是制定,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船舶 (队)的尺度、航(队)型、船性;航道形态、水流流态、气 象情况等。 内河航道中,若不考虑风流等外界因素对船舶,只考虑船 舶到航道边界的安全距离d,船与船之间的安全距离c,则有: 单线航道:B单=Lsinβ +bcosβ +2d 双线航道:B双=L1sinβ1+b1cosβ2+ L2sinβ2+b2cosβ2+2d+c 在具体航道中,一般以该航道计划通航的最大船队尺度为 计算标准。为更安全取见,取cosβ=1,一般规定 c=1/2(b+ Lsinβ); d=1/4(b+ Lsinβ);则上述航道标准宽度计算公式可 改写为: 单线航道B单=1.5(b+Lsinβ); 双线航道B双=3(b+Lsinβ)。
第二节
航道尺度和航道等级
凡是能进行水上运输的天然河流称天然河道,它与 河运、湖泊、水库等统称内河水道。 水道中具有一定深度、宽度、净空高度和弯曲半径, 能供船舶安全航行的水域称之为航道,通常用航标标示。 习惯上,将航道中水深大、流速大的水域称为主航道, 其它相对主航道而言,能缩短航程、提高航速、减少航 行时间(缩短营运周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汊道或 主流两侧的缓流区称为副航道或经济航道。经济航道有 三种:缓流航道;短捷航道;经济迂回航道。
6.一至五级航道分节驳顶推为代表队型;六至七级航道以拖 带、机动驳顶拖和分节驳项推为代表队型。表列船型主尺度, 在船舶设计建造时允许做少量调整,但所组成的船队须适应 《标准》规定的各项通航尺度。表无吃水是标准装载量时的数 值,其最大吃水和最大装量可根据具体航道、水文及运输等条 件确定。 水文和气象条件、船舶的结构、强度、和抗风浪能力的大小, 可将内河航道分为A、B、C三个航区,即J级航段,按滩地流速 大小划分为J1、J2、J3三档。 J1级航段:航区内滩地流速为5.5m/s以上至6.5m/s的航段 J2级航段:航区内滩地流速为4.5m/s以上至5.5m/s的航段 J3级航段:航区内滩地流速为3.5m/s以上至4.5m/s的航段 航区等级按A级、B级、C级高低顺序排列,如表1-4所示。 不同的J级航段分别从属于所在水域的航区等级。 低等级航区的船舶不得在高等级航区内航行。各级航区的 船舶,如不满足急流航段的特殊要求,不得航经该急流航段。
内河引航
甘浪雄 主 讲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
第一章 内河航道
第一节
河流基本知识
河流是指陆地表面上的线性凹地与在其上 流动的河水的总称,是在壳构造运动的基础上, 水流与河床长期地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河不是 一种天然水体,它由一定区域内的地面水及地 水下所补给,并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周期性地 沿着由它本身所造成的连续延伸的线性凹地流 动着。水利、航运、养殖及人类生存、供水巨 大的作用。
图1-5
二、内河航道等级
交通部重新制订颁发了《全国内河通航标准》。这个《标准》 适用于全国通航内河。《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搞要如下: 1.属于下列范围的,应近具体条件研究确定:湖泊、水库航 道及其水上过河物建筑通航净空尺度;流速3m/s以上,滩多、 水势乱的山区河流的船型船队、航道及水上过河建筑物的通航尺 度。 2.通航海船的内河航道,其受海船控制的那部分尺度,应根 据船资料研究确定。国境河流,按我国有关规定和具体条件参照 《标准》执行。 3.以拖运木排为主或重要的木排运输航道,如本《标准》尺 度不够时,可按林业部门的标准(或规范)执行。 4.标准将通航载重量50吨级至300吨级驳船的航道依次分 为七级,见表1-3。每级有几种船队型式,以适应广泛的需要。 具体河流的航道等级,应在近、远期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 论证选定。 5.凡不易扩建或改建的永久性工程应按核定的远期航道等级 执行。
表 1- 4
航道等级 A B C
计算波高x计算波(m)
波高范围(m) 1.5~2.5 0.5~1.5 0.5一下
2.5x30.0 1.5x15.0 0.5x5.0
长江干流、珠江、黑龙江、黄河等水系主要通航河流航 区等级的划分。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C级航区,其中自宜宾至兰家沱 为J3级航段,自铜锣峡至奉节为J2级航段,自奉节至南津 关为J1级航段;自宜昌至江阴为B级航区;自江阴至吴淞 口,包括横沙岛以内水域,为A级航区。 珠江水系: 黑龙江水系: 黄河水系:
设计时,需根据我国各河流实际航行经验,综合考虑下 述因素,进行分析确定。 1)船舶航行时,因船体下沉需增加的水深。 在理论上已有不少半经验公式,其中以霍密尔公式较为简便: 式中:△Tcp——平均吃水增量,即船舶动吃水量(m); h——航道水深(m); V——船舶对水速度(m/s); T——船舶吃水(m); M——与船型(L/b)有关的系数见表1-1。 表1-1 吃水增量系数m数 L/b m 3.5
0.0038
4.0
5.0
6.0
0.002
7.0
0.0016
8.0
0.00145
0.0029 0.0023
2)为保证推进器的安全而需增加的水深。 3)为保证舵效应,以达到操纵灵活安全而应增 加 的水深。 4)防止船舶因波浪或其它原因偶然触及河底需 增加的水深。增加的水深用△h1表示。 5)顶推船编队后的吃水增值△h2。 综上所述,船舶所需剩余水深为:
二、河流的分类与分段
河流与地壳、气候、土壤、植被、河道演变、人工用水等 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密切相关。每条河流都具有各自的特征。河 流,根据地质地貌,水文特征和航行条件可分为山区河流与平 原河流两大类。 1、山区河流 山区河流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沿程多为开阔 段与峡谷相间,平面形态极为复杂,两岸与河心常有巨大突出, 岸线极不规则,急弯卡口比比皆是。由于山区坡面陡峻,降雨 强长较大,汇流时间短,洪水的猛涨猛落是山区河流重要的水 文特点。山区河流的水面纵比降一般都比较大。山区河流的流 速大。山区河流的流态十分紊乱。山区河流的河床多为原生基 岩、乱石或卵石组成,山区河道易于遭受突然而强烈的外界因 素影响,而产生河床的显著变形。总的来说山区河流流速大, 水位变幅大,流态紊乱,航道尺度水,航行条件较差。
第三节
河流动力学基本原理
河流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水流作 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河床又反过来作用 于水流,影响水流的结构。二者构成一个矛盾的 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永远 处于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一、泥沙运动的基本形成
河流中运动着的泥沙,根据其运动状态的不同,可 分为推移质和悬移质两大类。 1.推移质运动 泥沙所采取的运动形成,与其本身粒径的大小、在 河床上所处的位置以及水流条件等因素有关。在河流中 泥沙一颗一颗地沿河床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运动一 阵、停止一阵,呈间歇性。运动着的泥沙与静止的泥沙 经常彼此交换。前进的速度远较水流速度为小。这一类 泥沙叫做推移质,在水流挟运的泥沙中属于比较粗的一 部分。当河床上有一定数量的推移质向豢运动的时候, 河床表面往往形成起伏的沙波。 这种滑动或滚动着的泥沙,在运动中始终保持与床 面接触,所以叫接触质。在床面附近采取跳跃式前进的 泥沙,叫跃移质。跃移质是推移质的主要运动形式。
3.航道最小弯曲半径(R) 航道弯曲半径是指航道弯曲 处,其轴线圆半径长度。也叫航 道曲率半径或航道曲度半径。为 此把保证最长的下行船队能弯曲 河段所必须的航道弯曲半径称为 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图1-4 曲 度半径 按我国通航标准规定,船舶 (队)航行所需要的航道最小弯 曲半径,在1~4级航道为4~5倍 船舶(队)长度;在5~6级航道 为4倍船舶(队)长度,如长江 航道局规定川江的航道最小弯曲 半径为750m。 实际工作中,常在航行图或 航道图上量取航道的曲率半径, 现将几何作图法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