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的共混改性..
增韧机理:CTBN颗粒脱胶或断裂后所形成孔洞的 塑性体膨胀和颗粒或孔洞所诱发的剪切屈服变形。
增韧效果决定于CTBN和环氧树脂间的化学键合、橡胶 相是否形成、橡胶相的组成、橡胶相颗粒的大小分布以 及环氧树脂基体分子结构及其分子中的环氧官能团数量。 这些结构形态受众多因素影响: 1、CTBN中丙烯腈含量 2、CTBN的分子量 3、CTBN的添加量 4、固化剂 5、固化温度
(一)聚砜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
聚枫改性双酚A环氧胶 具有强度高、韧性 好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
PS F的结构与双酚A 环氧树脂 的结构相类似,溶解 度参 数相近,如果用 P SF作为增韧剂改性双酚 A环氧树脂,可 以 获得较好的相容性。 PS F的结构 中,二苯基矾这一高度共扼的芳环体系使聚 矾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共扼体系中二苯基矾的基团处于 牢固的空 间位置,硫原子上氧原子对称无极性,硫原子又 处于 最高氧化状态,具备抗氧化特性;异丙撑可减少分子间的作用 力,赋予聚合物一定的韧性和熔融特性,且侧链上是非极性的 甲基,可减少 吸湿性;醚基可增大链的柔曲性,链端容易绕其两 端发生内旋转,可增大聚合物的熔融特性和在溶剂中的溶解 性。
补偿作用是:指橡胶相的断裂表面能远大于 环氧树脂基体相,大5-10倍。因而增韧环氧 树脂体系的断裂表面能得以提高。 诱导作用是:指当连续相延展性较大时,对裂 纹不敏感。如果是均相体系,当受到拉伸应力 时,在整个受力段只有一条住裂纹,裂纹前沿 有银纹和剪切带能吸收能量。如果是两相体系, 橡胶颗粒可以引发大量的银纹和剪切带,由于 银纹和剪切带能吸收大量能量,而使韧性显著 提高。
高交联密度的环氧树脂体系,未观察到银纹结构。
Bascom、Hunston提出,Kinloch发展建 立了孔洞屈服理论。裂纹前端的三向应力场与颗 粒相固化残余应力的叠加作用使得颗粒内部或颗 粒/基体界面破裂而产生孔洞。微孔洞产生体膨 胀,颗粒赤道上的应力集中而诱发相邻颗粒间基 体的局部屈服。屈服过程导致银纹尖端钝化,减 少应力集中和阻止断裂。
总之,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增韧效果 决定于分散相结构、连续相结构及界面键合等 因素。
(一)、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改性 环氧树脂
CTBN:低分子量带有端羧基的液体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 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有物理共混和预聚 两种方法。 物理共混:是将端羧基丁腈橡胶溶于环氧树脂中, 在固 化时与环氧树脂产生相分离, 形成海岛结构而增韧环氧 树脂; 预聚法:是将端羧基丁腈橡胶与环氧树脂预聚, 端羧基 丁腈橡胶末端的羧基与环氧基团发生反应, 形成嵌段结 构, 在室温下具有更高的剥离强度和断裂韧性。端羧基 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在改善树脂脆性的同时, 并没有 显著地降低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聚醚砜(PE S)对双氰双胺固化的四官能环氧体 系具有增韧改性作用。但是对二氨基苯砜(D D S)固化的该种环氧来说可形成互容均相体 系,其模量 和玻璃化温度基本不下降断裂韧性 也 没有提高。
(二)、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
此共混目的:降低固化过程中(固化温度降至 室温过程)产生的内应力 引入丙烯酸丁酯的方法:
粘接强度高 粘接面广 具有活性极大的环氧基、醚键和羟基, 它们使环氧树脂的分子和相邻界面产生 化学键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大分子 环氧树脂的固化主要是依靠环氧基的 开环加成聚合,因此固化过程中不产 生低分子物 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很强的内聚 力,分子结构致密所以它的机械强
收缩 率低
机械强 度高
优良的电 绝缘性
环氧树脂增韧的必要条件:两相结构,分散 相(橡胶相)和连续相(基体)。 橡胶颗粒的大小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 的影响不大,决定增韧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连 续相的性质。连续相延展性越大,橡胶相增 韧效果越显著。连续相很脆时,橡胶相增韧 作用小,甚至会作为杂质削弱材料的抗破断 能力。 橡胶相的作用: 1.补偿作用 2.诱导作用
(五)、聚醚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 (六)丁腈羟-异氰酸酯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 (七)端羟基聚丁二烯改性环氧树脂 (八)、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九)液体端羟基丁腈橡胶(HTBN)改性环氧 树脂
三、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
橡胶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的橡 胶有小部分溶解于基体中,体系弹性模量 与玻璃化温度有所下降。 为了在温度要求高的场合运用,用耐热 性高、有一定延展性的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 树脂。该体系的优点就在于改性剂的加人不 影响改性体系的模量和玻璃化温度。
液体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6、环氧基体平均网链长度及官能团数目 P313-317
(二)、液体无规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液体无规羧基丁腈橡胶:丙烯腈、丁二烯、丙烯 酸的三元共聚物。 橡胶分子链中有氰基和羧基,与环氧树脂有一定的 相容性及反应性。增韧效果低于CTBN,但价格大大低 于CIBN。 影响液体无规羧基丁腈橡胶增韧效果基本上类似 CIBN。有几点需注意: 1、橡胶含量及固化剂体系对增韧效果的影响
环氧/酚醛树脂
酯 环 氧 树 脂 聚 氯 乙 稀
/ /
环氧树脂与酚 醛树脂.
二、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橡胶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能发生较大的形变,当外力 解除后,又能迅速恢复其原来形状的高分子弹性体。
天然橡胶 橡胶 合成橡胶 通用橡胶 丁苯橡胶 顺丁橡胶 异戊橡胶 乙丙橡胶 丁钠橡胶 丁腈橡胶 氯丁橡胶 氯基橡胶 氟橡胶 氯醚橡胶 硅橡胶 聚氨酯橡胶 聚硫橡胶 丙烯酸酯橡胶
稳定性好
环氧树脂优点:
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 物理、化学性能。耐腐蚀、耐溶剂 等化学稳定性优良,对碱及大部分 溶剂稳定;它对金金属和非金属材 料的表表面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 介电性能良好,固化收缩率小,制 品尺寸稳定性好,硬度高,柔韧性 较好。
环氧树脂缺点:
固化后质脆、耐冲击 性较差和剥离强度和开裂 应变低,即韧性不足。 所以要用各种改性方法 来提高它的韧性。
1、丙烯酸丁酯单体“就地“聚合。降低固化内应 力,但环氧树脂Tg下降,影响热性能。 2、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制造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 PMMA为壳的核-壳结构粒子并将其分散于环氧树 脂中,加入固化剂后加热固化即得共混改性产物。 两相结构,降低固化内应力又不使环氧树脂Tg下 降,保持了环氧树脂耐热性。
防锈油漆,环氧类 油漆,丙烯酸类
(三)、端胺基 PU 增韧 EP 异氰酸酯与多羟基化合物作用得到 PU 预聚体, 该 预聚体与普通脂肪胺或芳香胺反应能生成端氨基 PU( 见图 1) 。
其改性原理为:液态聚硫橡胶末端的硫醇基(-SH) 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 )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含柔性链段的嵌段物,该柔性嵌段物参加到固 化环氧树脂结构中,而赋予交联固化环氧树脂柔韧 性质。 此反应在室温下进行极缓慢,缺乏实用性。在实 际应用中,环氧树脂和液态聚硫橡胶必须与胺类 固化剂一起运用,才能得到所希望的固化速度和 固化产物。
改性的方法
1. 加入改性剂;加入增塑剂、增柔剂。 提高韧性,但材料耐热性、硬度、模量、电性 能降低。 2. 添加填充剂; 改善一些性能,降低成 本,石棉纤维和玻璃纤维增韧、增加耐冲击性。 3. 添加别种热固性、热塑性树脂合金化 增韧改性,橡胶类弹性体等;增韧用的橡胶一 般为反应性液态聚合物(RLP)型。
2、固化温度的影响
P320
(三)、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有机硅树脂具有低温柔韧性、低表 面能、 耐热、耐候、 憎水、介电强 度高等优点。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既能降低环氧树脂内应 力, 又能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 耐高温性等性 能,使树脂具有良好的韧性、 压模性能、 粘 接性能以及抗冲性能。
有机硅聚合物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 热稳定性, 且聚合物链上基团不活泼, 与环氧 树脂上的活性基团几乎不反应。有机硅与环 氧树脂的相容性差,简单的共混方法进行改性, 由于两相间界面张力过大, 改性效果较差。 为了改善树脂间的相容性, 一般采用填加过 渡相的办法。 有机硅增韧环氧树脂机理: 用有机硅改性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环氧 树脂进行增韧、 降低其内应力。
强韧热塑性粒子增韧: 1、桥联约束效应
与弹性体不同,热塑性塑料往往具有与 环氧基体相当的弹性模量和远大于基体的断 裂伸长率,这使得侨联在已开裂脆性环氧基 体表面的延性热塑性颗粒对裂纹扩展起约束 闭合作用。
2、裂பைடு நூலகம்钉锚
颗粒侨联不仅对裂纹前缘的整体推进起约 束限制作用,分布的侨联力还对桥联点处的裂 纹起钉锚作用,从而使裂纹前缘呈波浪形的弓 出状。
有机硅加入后的增韧效果不仅取决于环 氧树脂体系中第二相的相畴尺寸及分布, 树 脂本身的特性、 体系固化条件等往往也是影 响增韧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获得最佳的增韧 效果应满足两条标准:1、 增韧剂或改性剂最 初能溶于树脂, 凝胶前沉淀下来形成分散相 颗粒; 2、树脂基体应具有高度塑延性, 交联 密度、 固化剂的刚性及官能度适宜, 改性剂 适宜。环氧树脂交联结构的形成受多种因素 影响, 并决定着固化物的性能。交联密度是 用来表征改性树脂物理性能最常用的参数, 增韧效果与交联密度直接相关, 环氧树脂的 交联密度越高, 玻璃化温度越高, 增韧难度越 大。
灌环 封氧 导树 热脂 有 机 硅
环氧树脂有机硅硅酮密封胶 环氧
,
,
燃 水有 环机 氧硅 树阻 脂燃 阻胶 ,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四)、液态聚硫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液态聚硫橡胶为硫醇端基乙撑缩甲醛二硫聚合物,结构为 HS-[-C2H4OCH2O-C2H4SS-]n-C2H4O-CH2-O-C2H4SH,它是环 氧树脂的优良增韧改性剂。
特种橡胶
橡胶制品
用于增韧环氧树脂的橡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所用的橡胶应能与环氧树脂在未固化前相容,即 应溶解在树脂中,并且分散良好。橡胶分子量不能 太大;而当环氧树脂固化时,橡胶能顺利析出,呈两 相结构,因此橡胶两反应点(交联点之间分子量又 不能太小。 2.橡胶应能与树脂的环氧基相互作用,橡胶至少要 有两个端基官能团(或侧基官能团),才能产生牢 固的化学交联点。增韧用的橡胶为RLP型,分子量 在1000-10000,且两端以至侧基带有能与环氧树脂 反应的官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