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学]公共危机管理-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三、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一)、公共危机管理阶段 1、可以划分为: 危机预警与准备 识别危机 隔离危机 管理危机 善后处理阶段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2、也可以笼统分为:
前兆阶段 紧急阶段 持久阶段 危机解决阶段。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应当包括: 1、建立公共危机的同一指挥体制 2、建立分级响应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3、建立健全危机管理联动协同体制;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四)公共危机管理职能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是指公共管理主体实行公共 危机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包括职责权限和行为方 式。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强调对公共危机实施综合化 管理,主张给予政府“一揽子授权”,往往采取在 法律中确立政府管理公共危机的抽象的集中权限和 具体的工作权限两种方式。公共危机管理过程表现 为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 具有不同的危机管理职能。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四)境内外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
(五)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六)公共危机事件分类处理新闻发布机制
预算管理
案例:恰恰瓜子的“甜菊”风波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五、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机制 六、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
(一)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灾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重建 和秩序的恢复;二是按照程序清算损失;三是赔偿损失,要 抢救受伤人员,救济群众,对住房、食品、用水、医疗、生 产资料等进行妥善安排;四是对公众灾难心理创伤的安抚和 慰藉;五是进行事故调查与危机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理。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估机制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4、辅助系统 职责:相当于危机管理的后勤系统,不直接具有危机管理 的职能,而是提供危机管理过程所需的各种服务。 组成部门和人员:交通、通讯、公共工程、商业、卫生和 医疗服务、搜索和救援等。 5、信息、参谋咨询系统
预算管理
四、处理公共危机的五项原则
(一)承担责任原则; (二)真诚沟通原则; (三)快速反应原则; (四)系统运行原则; (五)权威证实原则;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
(一)我国公共危机法制体系的组成 第一;战争与政治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第二;恐怖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第三;骚乱性社会突发群体事件危机法律规范安; 第四,灾害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第五,各种安全事故引发的危机法律规范; 第六,其他有关危机管理的法律规范。
(一)新闻发布应急响应机制 公共危机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置机制的同时,要迅速启 动新闻发布工作,在负责处置事件的指挥部下面,根据公共 危机的不同应急响应级别,设立专门的新闻发布机构,确定 新闻发布内容,组织新闻发布工作。 (二)新闻发布机制 公共危机新闻发布要坚持及时、准确、适度、于我有利的原 则; (三)中外记者采访管理机制
案例:贵州瓮安事件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二)、公共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和紧急性 2、高度不确定性 3、影响的社会性 4、决策的非程序化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与职能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者减少公共危机所 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 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 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 生后的救治能力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三、公共危机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所涉及的资源配置问题,既包括狭 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也包括广义资源的各种 社会文化与政治资源。公共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不仅取决于 所掌握的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更在于其配置资源的效率。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四、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
(二)、公共危机管理系统 1、决策系统 职责:保证国家安全;制定危机防范、危机状态控制的目 标、原则;选择危机的对抗行动、对抗方案等重大职能。 组成部门及人员:一般由各级政府的核心成员组成;在中央 政府,由国家首脑、最高行政长官以及最高军事首长等组 成;在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首长,有关部门、当地驻军 和人民武装部队的负责人组成。在我国的实际运作中,中央 政治局、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务院依法拥有对全国某一地区 危机形势的决策权力。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2、综合协调系统 职责:沟通、协调不同的层级、不同区域、不同职责的 相关机构的工作,保证在危机状态下能够高效联系和协作。 组成部门及人员: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员。组成的协调系统 凌驾于各执行部门和机构之上。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3、执行系统 职责:主管国家安全事务,直接负责危机防范、危机检测 和危机控制。 组成部门和人员:军事部门、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 民政部、安全生产部、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防汛抗旱指 挥部等。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突发事件按照其发生的过程、性质和 机理,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二是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 三是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 四是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 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可以分 为四级; (1)I级,用红色表示,特别严重; (2)II级,比较严重,用橙色表示; (3)III级,较严重,用黄色表示; (4)IV级,一般,蓝色表示。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通常都有三个共同要素:
一是未曾意料而仓促爆发所造成的一种意外或 非常态的社会情境; 二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与社会影响; 三是在情况急剧转变之前,可供反映的时间有 限。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3、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关系
突发事件是引起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随着时 间的推移,公共危机事件经由突发、扩散发展到爆 发,公共危机的程度也不断提高。
案例:嘉禾强制拆迁事件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是指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根据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 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 术,对某些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的 规律等作出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使 公共部门和公众提前了解危机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 对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二、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危机管理,它具有决策优先权; 2、在常态决策中,决策过程要求尽量民主化,需要科学论 证和广大公众的参与,而危机决策的公众参与将非常有限; 3、在危机状态下政策的合法化主要是通过法律的事先授 权,一旦发生危机,只要不违背有关基本法律,政策自动具 有合法性。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
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包括5部分:指挥与协 调、实际操作机构、信息传递机构、物资保障机构 和财务管理机构。
实际操作 信息传递
指挥与协调
物资保障
财务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三)、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一是明确指挥关系; 二是明确管理流程; 三是明确管理责任。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2、公共危机的含义
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或者非常态的社会 情境,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和社会安全事 件等引发的、给社会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以及人 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紧急事件或者紧 急状态。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原则 1、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基本原则 (1)法治原则; (2)应急性原则; (3)基本权利保障原则;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2、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具体原则 (1)公共利益原则 (2)比例原则; (3)主动性和防范性原则; (4)积极责任原则; (5)权益救济原则;
第五章 公共危机管理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预算管理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的内涵
(一)、突发事件
1、突发事件的含义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 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紧急事件。
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及其救济 1、不可克减的基本人权; 2、知情权; 3、监督权; 4、紧急救助请求权; 5、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 6、补偿和赔偿请求权;
预算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