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校大学生医保现状及建议

在校大学生医保现状及建议

在校大学生医保现状及建议在校大学生医保现状及建议一、前言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一直在扩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231.7929万人,较上年增长了4%;而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为661.7551万人,较上年增长了3%。

从数字中可以看出,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又有更多的新生来到校园,意味着大学生的医疗需求基本呈每年递增的趋势。

然而,每一届学生面临的医疗服务更新升级的速度却远低于学生数目增加的速度,也就是供需缺口在逐年扩大。

随着我国人口控制力度的加大,未来这一缺口扩大的速度或许会有所减缓,但仍然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而伴随着大学生群体规模的扩张,对各普通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就医压力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截至2010年底,国家医疗卫生支出为4,804.18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5.35%,并且分析历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构建全民医保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在持续增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在逐年加大,政府的支出越来越成为个人医疗费用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的范畴,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这一群体从政府的财政中分一杯羹,缓解之前由于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弊病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一)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从1995年起,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开始下滑。

虽然由于营养的改善等因素促使身高体重力量明显提高,但肺活量和耐力素质明显下降,肥胖率逐年增加。

同时,每年休学退学人数大约在16万人,并以每年0.75%的速度增长,其中因病休学、退学人数占75%左右。

也就是说,大学生每年因病退学休学人数多达12万人,并且疾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如果政府和高校机构不针对此状况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改善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那么,不久之后大学生医疗问题将成为继农村人口医疗问题之后的又一社会“老大难”。

(二)公费医疗商业医疗保险弊病重。

在大学生群体纳入医保体系之前,其医疗费用来源仅由公费医疗和学平险等商业保险支撑,普遍采用的是小病公费医疗加大病医疗保险的模式。

首先,公费医疗制度具体说来,100%的医疗费用中,政府承担80%,学校自筹15%,大学生负担5%。

仅从数字表面来看,似乎学生本身负担的费用并不多,但现实却不然。

政府学校负担了大部分费用却反而让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没了动力和保障,学生实际享受到的是较差的医疗水平和用药水平。

而学生生病后的医疗资源又比较少,他们通常只能选择学校医院和学校附近的医院和药店。

但这些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通常存在价格偏高,服务态度差,专业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政府投入大学的80%医疗经费,或者不够,或者经过层层关卡后很难落实到学生医疗上,可能还要负担学校的其他费用或其他开支。

大学生的公费医疗制度名存实亡,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其次,以学生平安险(即学平险)为主的商业保险始终无法摆脱其商业性质。

学生平安险虽然提供包括死亡、残疾、住院医疗和意外伤害等给付,但是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取商业利润,这就决定了保单的设计最终服务于保险公司的利益。

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利益得不到全面的保障,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并未选择投保学平险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针对大学生的商业医保的最高保额通常不超过8万元,对于几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单凭学平险的保险金很难支持整个治疗过程。

事实上,商业保险的受众群体也远不如字面上理解的那么宽泛。

严苛的参保条件,冗杂的赔付手续都让有心参保的大学生们望而却步,或干脆被拒于保险的大门之外,不能够完全地享受其提供的医疗保障。

最后,由于大学生的保险意识仍旧薄弱,并且欠缺相应的保险专业知识而在投保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这些都决定了以学平险为主的商业医疗保险只能是辅助产品而不可能作为大学生医疗保障的主要工具。

三、实施大学生医保制度的优势经过上述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医保状况令人担忧,政府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是十分必要和相对及时的。

两会后,大学生正式纳入医保体系,相较于之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商业保险,大学生医保制度具有以下明显优势:(一)低费高保首先,相对于大学生商业医疗保险来说,大学生医保保费由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共同组成,而财政补贴资金又由学校所属同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与商业保险保费相比,大学生只需缴纳很少的费用(一般不超过50元)就可以享受到比前者范围更广的医疗保障.同时,医保的最高保额为10万元,也高于一般商业医疗保险的最高保额。

因此,大学生医保可以说是真正的“低费高保”。

最后,考虑到目前国内对保险业仍存在负面印象,保险市场仍然不甚成熟,存在很多缺陷,其商业盈利性质也会使一些学生和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大学生医保的实施能够满足这部分人的基本医保需求,也使其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其次,相对于公费医疗,大学生医保制度提供了更高的医疗服务水平与用药水平。

根据2008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的政策规定,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居民。

虽然相比于公费医疗,现在需要缴纳少量的费用,但考虑到未来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和全民医保体系提供的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少量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信之前公费医疗制度遗留的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范围小的问题将得到改善,大学生对得大病的担忧也会减少许多,因为这种风险由之前的个人承担转为由个人政府社会共同承担,这对减轻大学生的家庭负担尤其是贫困家庭的负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一个也不能少”。

大学生医保的参保范围包括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校(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公费医疗中长期存在且伴随扩招愈演愈烈的问题,即只对计划内学生进行医疗费用补贴而不管计划外学生。

同时,由于大学生医保也将那些因为先天患病或有既往病史而被商业医疗保险拒保的大学生纳入保障体系,真正贯彻了国家“全民医保”的理念,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操作灵活,富于人性化。

大学生医保的具体实施相比公费医疗制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首先,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健康状况普遍较好,他们富有朝气和活力,并且能够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是较为理想的参保群体。

少数患严重疾病的个体风险能够很好地被整个群体共同分散。

同时,整个社会群体的风险因为这一部分理想参保群体的加入也能够有所减小。

因此,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根据政策,参与医保的大学生毕业后实现稳定就业的,可随同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保;从事灵活就业人员,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医保;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学籍档案暂时在学校保管期间,毕业生可继续随同学校参加居民医保。

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连续参加居民医保年限,可与其就业后参加职工医保年限合并计算由此可见,大学生医保不仅可以满足参保者大学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障,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很好地考虑大学生毕业之后与社会其他医疗保障间的衔接问题,从而避免漏保和重复保障等出现。

四、大学生医保制度中的问题及建议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来说,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之后,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医保意识淡薄,了解度不够。

根据《新财经》周刊发表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对医保了解情况的调查显示,仅有3%左右的高校在校生对目前我国的医保有比较好的了解;不关心不清楚医保,对此没有明确概念的学生占到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大学生对自身的医疗保障缺乏最基本的认识,更不要说运用已掌握的信息来维护自身的医保权利除此之外,大学生对于医疗费用的报销意识也不强,没有养成费用报销的习惯尽管国家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够减轻大学生的负担,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医疗负担,但显然宣传力度和效果还不够,导致大学生不了解自身医保的操作流程另外,即便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由于医保的非强制性以及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乐观的估计也可能导致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尤其在缺乏政府和社会及各学校机构正确引导鼓励政策的前提下,过快推行医保制度改革很可能会使最后的结果与初衷南辕北辙。

(二)大学生贫富差距拉大,多样化医疗服务欠缺。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我国,不仅仅是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具体到每一个社会群体,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现象存在。

大学生作为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活费基本由家庭供给,但其中的贫富差距却高出我们的想象。

根据大学生杂志社在2011年10月12日发布的《2011年度大学生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生活费较之一年前平均每月增加124元,以目前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为650-800元计算,增幅为18.34%—23.57%;此外,贫困大学生月生活费支出一般在300~500元之间,而富裕学生每月生活费可多达1,500~2,000元、甚至更高。

飞涨的CPI,越拉越大的贫富鸿沟,都成为制约大学享受较好医疗服务的重要因素.面对这样的现状,政府和社会必须注意到贫富差距对大学生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

具体地,由于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学生盲目追求奢侈品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比如“各种苹果族”、“CK”族,这会对其他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负面的仿效作用,甚至使其发生严重扭曲大学生每月的可支配费用一定的前提下,在享乐方面的开销多了,在医疗方面的预算和花销自然会大大减少。

长此以往,大学生就更加不会关注自身的医保问题。

一旦有疾病发生,透支的生活费必然不能满足所需的医疗费用。

另外,考虑到学校医院和周边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较为单一,面对所有学生走的都是同样的一套服务程序,而大学生间贫富差距现象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那些条件较好的学生的医疗需求可能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也就是说,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障对这部分人来说是基本不适用的,这也是公费医疗制度长久以来一直忽略的问题。

在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后,随着预期贫富差距的继续扩大,这个问题会变得更为严重。

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学校和医疗机构必须考虑到大学生中的不同消费阶层,使针对这个群体的全民医保体系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多样化人性化。

(三)来自商业保险的挑战。

随着我国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保险业的日趋成熟,未来针对大学生设计的商业医疗保险将朝着多样化个体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同时,考虑到学生和家长对重复投保具有抵触心理,一旦这部分人选择在某些医疗业务方面提供更好保障的商业保险,他们便不愿再投保大学生医保。

也就是说,在可见的未来,随着医疗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医保体系将遭遇来自商业保险的不小冲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