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参的故事

人参的故事

人参的故事
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里有老小俩和尚。

老和尚早已无心烧香拜佛,天天下山游荡。

小和尚在寺中,还时常挨老和尚怪罪刁难,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

一天,老和尚下山,临行前,给小和尚安排了很多活计。

小和尚吃力地干着,直累得腰酸背痛。

这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个穿红兜肚的小孩,不声不响地帮小和尚干起活来。

说来也怪,在穿红兜肚小孩的帮助下,活儿很快做完了。

此后,只要老和尚下山去,穿红兜肚的小孩就来帮助小和尚忙这忙那。

老和尚返回寺中,小孩就不知去向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和尚每次下山,不论给小和尚安排多少活计,他总能做完做好,老和尚心生疑心。

而且,近来小和尚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脸红润了,精神飒爽身体健康了。

其甚感奇怪,不解其奥,逐叫来小和尚,问其究竟。

在威逼利诱下,无奈的小和尚只好说出实情。

老和尚心想,深山峻岭,哪来的红兜肚小孩?莫非是仙草棒棰(人参)?于是,他从木箱中取出一根长长的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和尚说:“孩子如再来时,你悄悄地把这根针别在小孩的红兜肚上。


老和尚又下山了,红兜肚小孩又来了。

小和尚想把实情告诉他,但又怕老和尚处罚。

小孩干完活计,准备返回时,趁其不备小和尚将针别在了小孩的兜肚上。

次日,老和尚把小和尚锁在库房中,手持镐头,顺着红线,来到一株老松树下,只见那针插在一棵棒棰苗上。


高兴极了,举起镐头,恶狠狠地刨下去,不一会挖出了一个“参童”来。

老和尚把“参童”带回寺里,放入锅中,加入水,盖好的锅盖上又压了块大石头。

唤来小和尚,生火烧煮。

这时,老和尚朋友突来寺中,言有要事,请老和尚下山一趟。

老和尚难以推辞,只好随其下山。

临别,老和尚反复叮嘱小和尚:“我不回寺,不准揭开锅盖!”
老和尚走后,不一会儿锅开了,锅内冒出一股香气,小和尚好奇,搬开石头,揭开锅盖,香气扑鼻而来,只见锅内煮着一只大棒棰。

小和尚用勺舀汤放嘴里,又香又甜。

美味的诱惑,小和尚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将人参与汤吃喝一个净光。

老和尚办完事情,匆忙赶回寺中,急急打开锅盖,取棒捶。

老和尚见锅里空荡荡的,棒捶不翼而飞,追问小和尚人参的去处。

顺手取一木棍向小和尚打去。

小和尚不知所措,在寺里奔跑躲藏,跑着跑着,顿觉两腿生风轻飘,悠然地腾空飞起,而去。

老和尚见得这般情景,心想“参童”定是被小和尚偷吃了,懊悔不已。

原来,锅中的人参就是红兜肚小孩。

老松树下长着一对人参,自从那棵“参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后,没被挖去的这棵人参,伤心极了。

老松树说:“好孩子,别哭了,这儿是住下去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

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你。

”人参不哭了,他和小伙伴们,跟随老松树来到了关东深山老林,寻得宜居之地长白山,安家落户了。

从此,关内人参日渐稀少,直至消失,而长白山人参却越来越多,越长越好。

人参的传说
四大仙草传说之二
人参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纬书和本草。

《春秋纬•运斗枢》:“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

《礼纬•斗威仪》:“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

人参是吉祥的象征,并与君王有关。

《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这是对人参药理作用的经典表述,一直影响到当代。

近代,大量人参传说。

它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旧的盛传不衰,并不断产生新的故事。

这些传说从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善良、勤劳、互救互济、不畏艰辛等优秀品质。

反映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人参也大都被人格化了。

人参的形象直接取自人参宿根酷似人形的特点。

在故事中被描绘为穿红兜肚的小孩、头插红花的美丽姑娘、善良的白发老翁等。

他们以优美的形象,善良的品质,神奇的魔力,出没于深山密林,帮助人们战胜敌人,发财致富或获得爱情、健康和幸福。

人参传说一般构思奇特,情节比较曲折,形象生动感人,富有民族风格和美学价值。

人参的传说:
大家都知道,人参生长在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是东北特产之一。

然而,据传说,人参的故乡原是山东省呢。

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里有老小俩和尚。

老和尚早已无心烧香拜佛,天天下山游荡。

小和尚在寺中,还时常挨老和尚怪罪刁难,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

一天,老和尚下山,临行前,给小和尚安排了很多活计。

小和尚吃力地干着,直累得腰酸背痛。

这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个穿红兜肚的小孩,不声不响地帮小和尚干起活来。

说来也怪,在穿红兜肚小孩的帮助下,活儿很快做完了。

此后,只要老和尚下山去,穿红兜肚的小孩就来帮助小和尚忙这忙那。

老和尚返回寺中,小孩就不知去向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和尚每次下山,不论给小和尚安排多少活计,他总能做完做好,老和尚心生疑心。

而且,近来小和尚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脸红润了,精神飒爽身体健康了。

其甚感奇怪,不解其奥,逐叫来小和尚,问其究竟。

在威逼利诱下,无奈的小和尚只好说出实情。

老和尚心想,深山峻岭,哪来的红兜肚小孩?莫非是仙草棒棰(人参)?于是,他从木箱中取出一根长长的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和尚说:“孩子如再来时,你悄悄地把这根针别在小孩的红兜肚上。


老和尚又下山了,红兜肚小孩又来了。

小和尚想把实情告诉他,但又怕老和尚处罚。

小孩干完活计,准备返回时,趁其不备小和尚将
针别在了小孩的兜肚上。

次日,老和尚把小和尚锁在库房中,手持镐头,顺着红线,来到一株老松树下,只见那针插在一棵棒棰苗上。

他高兴极了,举起镐头,恶狠狠地刨下去,不一会挖出了一个“参童”来。

老和尚把“参童”带回寺里,放入锅中,加入水,盖好的锅盖上又压了块大石头。

唤来小和尚,生火烧煮。

这时,老和尚朋友突来寺中,言有要事,请老和尚下山一趟。

老和尚难以推辞,只好随其下山。

临别,老和尚反复叮嘱小和尚:“我不回寺,不准揭开锅盖!”
老和尚走后,不一会儿锅开了,锅内冒出一股香气,小和尚好奇,搬开石头,揭开锅盖,香气扑鼻而来,只见锅内煮着一只大棒棰。

小和尚用勺舀汤放嘴里,又香又甜。

美味的诱惑,小和尚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将人参与汤吃喝一个净光。

老和尚办完事情,匆忙赶回寺中,急急打开锅盖,取棒捶。

老和尚见锅里空荡荡的,棒捶不翼而飞,追问小和尚人参的去处。

顺手取一木棍向小和尚打去。

小和尚不知所措,在寺里奔跑躲藏,跑着跑着,顿觉两腿生风轻飘,悠然地腾空飞起,而去。

老和尚见得这般情景,心想“参童”定是被小和尚偷吃了,懊悔不已。

原来,锅中的人参就是红兜肚小孩。

老松树下长着一对人参,自从那棵“参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后,没被挖去的这棵人参,伤心极了。

老松树说:“好孩子,别哭了,这儿是住下去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

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你。

”人参不哭了,他和小伙伴们,
跟随老松树来到了关东深山老林,寻得宜居之地长白山,安家落户了。

从此,关内人参日渐稀少,直至消失,而长白山人参却越来越多关于人参的药用,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在东北山村,有一对兄弟,于冬天带上弓箭、皮衣和干粮,上山去打猎。

上山的第二天,狂风大作、雪花纷飞,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山路全被大雪覆盖,迷了路的兄弟俩无法出山。

他们找了棵空心大树藏身,为了节约粮食,又挖些草根充饥。

偶然发现有一种大拇指粗的草根,形状像人的胳膊和腿,放到嘴里一尝,甜津津的,吃了这东西,他们感到浑身更有劲了,有时吃多了还会流鼻血。

因此,他们每天就只吃一点儿。

直到第二年开春,兄弟俩才满载着猎物下山回家。

村里的人以为他俩早死了,见他们又白又胖地回来,都奇怪地问他们:“吃了什么好东西,长得这么结实?”兄弟俩拿出草根给大家瞧,大伙儿都说这东西长得像人的身体,这形如“人身”的根被后人称为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两经,具有补气固脱、补益肺脾、生津、安神、益智之功效,可用于重病、久病、大出血或脱水后引起的虚脱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营养不良、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休克、癌症、放射线损伤等疾病
科名五加科属名人参属
【通用名称】人参
【别名】棒棰、山参、园参、参叶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作用】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2、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的利用3、改善心脏功能4、降血糖作用5、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6、提高对有害刺激的抵御能力
7、抗肿瘤作用8、抗氧化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