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文字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要:语言文字是民族和国家的标志,语言文字之于人类、之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社会,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语言文字为社会提供了交流,而社会为语言文字提供了发展。
语言文字是人类的产物,社会是语言文字的进步。
它们之间互相推动、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互相变化。
既然语言文字对社会生活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就从言语文字交际、网络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歧义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概述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使用中有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言语文字交际,网络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歧义,社会生活
正文
语言文字是人类在进行社会活动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对个体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这方面它是一位良师益友。
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人类对于有些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使用中的问题往往习焉不察。
由于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要素,是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所以这些有问题的语言文字于国家和社会也并不是无足轻重的。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并解决这些问题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言语文字交际与社会生活
我们知道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符号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音、形、义统一的书写符号系统。
由此,我们可以通俗地认为言语文字其实是指我们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
言语文字交际时,要注意语言得体,做到能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言语文字交际理论上要遵循合作原则,但常常出现违反的情况。
对于违反合作原则的表达,需要认真推敲,谨防言语陷阱。
比如说,我们不能在火葬场附近贴“计划生育利国利民”的标语,不能让医院的导诊在送走病人时说“欢迎光临”。
如果,你在言语文字交际时夸大其词、不看对象、词不达意,都会影响你交际心理的展现,妨碍相互间的交流。
相反,如果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这便会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从而继续下一步的交际活动,这对职场人士去面试是十分受用的。
两人见面的第一个词就是称呼,它既是见面礼,也是双方交际大门的通行证。
所以,对言语文字把握一定要有个分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句话都不说。
最后,在言语文字交际时做到真诚、坦诚,那么你就会从心底中感动他人而获得他人的信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主动地理解别人、认同别人,那么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隔阂了。
“舌为厉害本,口是祸福门。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你说话又臭又硬,听起来也很噎人,那别人都不会想和你交往。
当然了,为了防止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尤其是在拒绝他人的要求时,那我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就要注意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
因此,在言语文字交际中,我们需要以委婉的表达方式来说明自己的意思,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这有助于自身言语文字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网络语言文字与社会生活
网络语言文字指网民通过网络传播媒介进行言语交际时创造的带有新奇色彩的词语、符号、语法成分等,这些特殊的词语、符号和语法现象,与共同语(普通话)差别很大,如果不常关注,我们是摸不着头脑的。
尽管有人呼吁要规范网络语言,可是由于网络语言的交际功能这些特殊词语和用法照流行不误。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交际环境需要不同的语言文字方式,那么话语狂欢,人人都可以参与创造的网络环境也需要适合的网络交际的语言文字形式。
网络语言文字有着特殊的交际功能,网民在表达意义的同时,还要表现自己某种特定的游戏心态——追求鲜活新奇、生动幽默、个性化色彩等。
这种游戏心态,常规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难以表现得淋漓尽致,网络语言文字由此应运而生。
比如:恐龙、青蛙分别代表丑男和丑女。
网络语言文字虽然陌生化,但更能表现网民无拘无束,趋新猎奇的游戏心态。
因此,尽管网络语言文字记忆上理解上可能要费周折,但在表达游戏心态上能得到很好补偿,因此网民乐于用网络语言文字。
当然,如果大学生摒弃传统的语言规则不顾,一旦有了长期使用网络语言文字的习惯,会导致使用正规语言的能力下降,如某些旧词新义的情况:“山寨”“芙蓉”就会令人联想到“芙蓉姐姐”“防制品”。
那就是态度不严肃,进而影响阅读能力,也使得鉴赏能力的弱化或退化。
“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也是一种社会方言,方言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不需要人为干预,一种语言的存在和消亡有其自身的理据,倘若不适应社会发展,自然就会消亡。
其实,这个所谓对“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不是规范网络语言文字本身;这个“规范”仍属于共同语的规范。
这就是,把住共同语与方言的接口,无论是地域方言还是社会方言,无论是网络语言文字还是行业用语,符合共同语规范原则“社会需要、意义明确”的成分才可能通过接口进入共同语。
三、语言文字歧义与社会生活
语言文字歧义主要是指一个语言成分在特定的语境中有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理解。
有的歧义给人美感但有的令人烦恼,比如:(包伙食费、住宿费,甲方付给乙方工作人员每人每天一百元工资。
)这句话中的包可以理解为包括和承担两种意思。
形同义不同,同一个词形代表不同意义,在结构中一般只有一个理解,但有时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如:商店关门了/一辆黑出租/爬过这座山)。
音同字不同(如:你见过游船/邮船/油船吗?)但其实更多的是由于上面提到的关于网络新义:由于网络词语和流行语的介入,原来单义的词出现两种以上的理解(如:他有很多粉丝/她是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以上是从词汇因素进行的探讨。
从语法因素来看,语法歧义大都与结构有关(结构层次、结构关系、结构成分等)。
同一个结构可以做不同切分如:帮助/孩子的老师;帮助孩子的/老师。
同一种切分出现不同的理解,比如:*结构关系不同(出租汽车/两个五斤),两个五斤有偏正和主谓两种关系/出租汽车有动宾和偏正关系。
*语义指向不同(头发都白了),都可以指向头发,指头发全白了/指向后面,指头发白了却不一定是全部白了。
*语义角色不同(他是我
表弟的崇拜者),表弟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
歧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歧义产生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能增强言语的艺术感染力。
消极的歧义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而使本该明确的意思含混不清,特别是在法律文本中,产生歧义意味着产生利益纠葛,因此必须做到有效地分化消极歧义。
而分化歧义就只能用调整语境,比如说,添加语境、移位、替换这三种具体方法。
结论:以上通过具体分析言语文字交际,网络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歧义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正确解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可以得出语言文字时时都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这些影响也是表现出愈加地生活化、平民化、世俗化。
虽然语言文字都在不断地进行变化,但其规律向着丰富和精粹发展的。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更加透彻地理解掌握语言文字,不要因为时髦而乱用或误用语言文字,时髦并不意味着正确,只有科学地进步才是正确对的,才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刘焕辉1988《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施春宏2010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语言文字应用》第三期。
李镜儿2005从修辞角度浅谈歧义现象,《修辞学习》第三期。
刘艳春2002语义平面的歧义句成因刍议,《汉语学习》第一期。
邵长超2006论语境歧义,《语文学刊》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