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的影响摘要: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产生的网络语言影响也越来越大,正确使用和理解网络语言变得尤为重要。
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间的关系密切,但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误解是其无法得到发展,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让更多人正面了解网络语言,并能试着接受网络带来的言论自由。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影响;网民情绪2009年1月6日,在中国网民文化节启动典礼上,评选历时三个多月的“中国网民节”具体日期得以揭晓。
2009年9月14日,首届中国网民文化节庆典将在北京中央电视塔隆重举行,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中国互联网协会领导、国际互联网专家、网民朋友及企业代表将集聚一堂,通过多种形式庆祝首个中国“网民节”。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网民将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收看庆典盛况。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网民节的产生说明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网络作为一个独立的交流平台,也有它独立的语言存在,这种用于网络交流,或者以网络为平台开始广泛流传的语言,我们通常称之为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只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产生的,与互联网关系紧密的语汇和文化的总称。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应用中用来表示计算机各个部分,以及计算机常用工具,常识方面的语言,其中以名词,动词居多,例如cpu,硬盘,显示器等,这些是伴随着计算机这个实体产生而产生的,肉眼可以见到的,手可以触摸到的具体名词。
而ip,系统,网页,版主,防火墙,则是在网络发展后逐渐产生并不可代替,为大众接受的抽象名词。
具体名词和首相名词共同构成了网络语言的名词类,这些名词在网络语言中,相当于中国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
还有一些名词经常以形容词的身份出现,比较常见的有“猪头”,“恐龙”,这两个词汇在现代汉语里是名词,分别指一种动物的头部和一种已经灭亡的动物,而在网络语言中,他们通常被用来形容样貌丑陋的女网民。
网络语言的动词中既包括在网络产生后运用到其中的已有的现代汉语词汇,又有被赋予新意义的已有现代汉语词汇,还有被随着网络产生的新词,安装,取消,删除等属于刚刚说到的第一种词汇,灌水则属于第二种,杀毒,下载,就应该属于第三种,动词相当于中国现代汉语中的一般词汇。
网络语言包括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语言方面主要谈的是名词中的抽象名词和绝大多数动词。
二、网络语言与社会语言的相互作用中国汉语中包括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
网络语言也可以认为是包含了这几个方面。
比如上面提到过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还有现在即将说起的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
网络语言的基础是文字(不可否认,其中网络语言中包括的声音,图像,视频等资料)所以,网络语言中,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词,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在现代汉语中的葡萄,咖啡,模特儿,伊妹儿,都是外来音译词,这些物品本身就不是中国本土的东西,伴随着这些物品的传入,他们的名字成为中国汉语的一部分也就理所应当了。
(一)、网络语言中存在对现代汉语已有词汇的变异2010年3月5日晚上19点52分58秒,QQ同时在线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
这说明,在这个时候,有100000000人在使用互联网交流,他们使用的文字,就是网络语言。
如果此时一个网友给你发来一句话,里面有一个“亲”字,你需要认真研究它的意思。
和这些拼音缩写相类似的汉语也有很多,其中“亲”字最为典型。
一种情况下,亲是一个动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吻,它是以一个动作的名义,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
“狗狗好可爱呀,亲~”这句话里,主要表达的是小狗可爱之意,后面的亲表达出了说话人对小狗喜爱的程度,这种表达方式比单纯的文字叙述更为生动,更能让读者理解说话人所处情景的情感,让人能觉得到说话人的可爱。
“亲~,这个yy真的是超值,不要犹豫了”这句话是经常光顾淘宝的mm们熟知的一句话,其中的“亲”是“亲爱的顾客”的缩写,这样的称呼会让人觉得轻松亲切,又不乏俏皮的意味。
说顾客显得彼此之间的距离太远,说亲爱的又不免有些轻佻,用一个“亲”字,即拉近了商家与顾客的距离,又保证了顾客至上的原则,给彼此留出了交流的空间。
这种感觉也得益于亲字本身的含义。
首先,亲疏相对,亲字表示亲近,你是我的“亲”,说明你跟我的距离比其他不是“亲”的人距离要更近一些。
其次,亲表示有血缘或者婚姻关系的亲属,亲友,这层关系也让人与人之间少了隔膜,第三,亲最直接的意思就是亲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是我们的亲人。
基于这三层意思,亲字无论怎么变形,也不会超出亲近这个范围,这说明,网络语言和社会语言之间存在这必然的联系,但似乎并非事事如此。
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声音,雷还是百家姓之一,俗语中也有“不敢越雷池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军事中用于爆破的武器也叫雷,2008年0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福清东瀚一男子为赖账,手持铁棍时不惜对天发誓,称如确实欠钱就遭天打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遭雷击,所幸最终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在网络语言中,雷则表示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某种令人惊讶的事物,感觉犹如“被雷击中”一样。
无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感觉不舒服。
其中还以受惊吓得程度分轻伤,中伤,重伤,对某种事物表示奇怪。
雷源起于日本漫画,动漫人物被电波打到,受到强烈电波冲击,漫迷看到惊讶的事物时发出此类“强烈电波冲击”的言语,后经简化翻译成“被雷到”。
某些时候雷也可以解释成因为事物的某些属性而使看到的人产生无限热爱的一种情况,类似于“一萌必中”。
①网络语言中,雷字和自然现象的雷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他表达的意思和产生的结果却和雷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词语的精简是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变异的另外一种体现。
语言的精简都是以语音为基础的,一些词语精简是为了让语言更有趣味,还有一些词语精简是为了隐晦的表达出一些难以言表的意义和看法。
上海人会用“十三点”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笑、嗅怪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网络流行的tmd则是通过甲A赛场红遍全国的京骂“他妈的”,并由此引申出了“tnnd”“nb”“nx”。
虽然一直主张者构建文明社会,但是一些社会现象总是让有些人觉得愤慨,与其用实实在在的粗口来抒发这种情感,这种假托与汉语拼音缩写的方式反而更能贴近文明社会的宗旨。
网友既表达出了自己的心情,有没有违背社会文明的大方向。
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词语,短语在各种输入法中都没有已有词汇与之相对应,想要找出能准确表达此意的词语需要逐字逐词的翻阅寻找,当输入法记住了这个词汇,那么当你下次使用这个词语是,只要输入这些词语的拼音开头,它们就会出现了。
这种汉语拼音缩写的产生也是网络文明的产物。
一些敏感词汇,粗俗语言存在在网络中,经常会被管理员屏蔽以此来维持网络的和谐,为了避免自己的言论情感被管理员和谐掉,网友们开始用拼音加字母的方式表达这种愤慨。
这种方式比汉字输入更快捷,更方便使用.①这种方式很快被网友运用到生活之中,但是当他们进入生活,就没有了第二层优势,因为说“tmd”这三个字母比“ta ma de”这个词更为拗口,从小被教育要使用文明语言的学生通过网络或他人之口,接受到了这种粗口的委婉表达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荣辱意识不断增强,对粗口的抗拒更为强烈,加之以新生事物的吸引,这种表达方式很快就在年轻人之间流传开来。
使用比较多的,还是国骂“牛x”,“傻x”这种双音节词汇,“tmd”因为过于拗口被自然淘汰了。
除了用字母表达,还有用谐音表示tmd的。
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将非文明语言文明化的表现。
但也必须承认,还是会有小部分学生过早接触电脑,网络这些新科技的产物,接触网络语言,使其思想发生不该有的变化。
(二)、外来音译词在网络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网络语言将一部分外来音译语言简化,形成了新的语言形式,这种形式在现代汉语理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语法也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网络语言中,这种简化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外来词汇的音译,也就是,用中文形式的英文或者其他语言。
比如前几年,网友在告别的时候比较喜欢用3166,88这些数字,3166是将日语中的”再见”(沙扬娜拉,さょぅなら),88比较容易理解,他是英语中bye-bye的音译,但是,这些音译词只有在现代汉语中才能用这些数字表示,在日语中,88读作はさじゅぅはち,英文中则读作eighty eight,无法将再见用如此简单的数字表达,但是网友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将这种看似复杂的语言压缩精炼。
比如他们有时候会说①“雷人”==“被雷到了”----关于“雷”的来历:/s/blog_4c9ebe570100ec02.html“R U O K?”就表示英文中“are you ok?”意为“你还好吗?”,还有“FT”表示英文中”晕(faint)”的意思。
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是“pk”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网络游戏之中,指玩家相互战斗的模式,是player killing的缩写,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栏目中用pk 一词来表示两个待定者最后一战。
这个平台,让pk这个网络游戏词汇为更多人所熟知。
这些无论是数字的表达或者是字母的表达都是为了使语言变得简单,也让语言变得更有趣味性,细心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让使用者和接受者都能感受到交流的乐趣。
与之类似的还有06年超级女声几个选手歌迷团的名字,何洁的歌迷自称为“河粉”,河粉是是中国广东、广西和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小吃主料,这里则代指“Hejie’s fans”两个词语或短语都是名词,这样表达既有深意,又显得亲切。
(三)、网络语言在社会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了新词汇201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冯巩将“雷锋的传人”解释为“雷人”,只为博观众一笑。
网络语言中也有为现代汉语的已有词汇赋予新意义的词语。
一些新出现的词在网络产生之前并没有包含特别丰富的含义,但随着网络产生,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一种甚至集中新的意义就随之逐渐产生,为大多数网友所接受,而且在社会生活中的出现频率也不断增加,还在一定人群中代替了先于此词产生的非网络语言,成为网民交流中影响深远的语言文字之一。
“百度”一词是这种现象最具体的表现。
“百度”最初的意思是取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①这里的意思是寻找意中人,这句词的意义是说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不懈努力,用心寻找,而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其职能就是在众多网络中寻找网友需要的有用信息,两者的意思如出一辙。
2000年,百度公司用此域名注册了,并从中引申出另一层含义,突破“事儿做到九十九度就是做到头”的西方说法,百度就是想要力争做到一百度,做到顶上开花的境界。
可以说,百度一词在创作之初的意思是想在行业中做到最好,但是近几年来,百度被广为流传的并不是这个意义,它几乎代替的人们交流中“网络搜索”一词,互联网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几家大型网站都在首页突出的位置设置了一个“搜索”,网络搜索为人们节约了大量时间,深受年轻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