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确定论文

教学目标确定论文

浅谈教学目标的确定
胡立根说:由于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教学价值与原生价值相分离,课文直接陈述的是作品的原生价值。

这样,语文教材教学价值中除与原生价值基本重合的情意价值及社会人生自然知识价值外,其余价值都隐含在”陈述”本身之中。

没有哪篇课文直裸裸地告诉你它包含哪些语文知识和语言信息处理价值。

你要掌握它所体现的语文知识和智能,就必须对文章本身进行解剖和分析。

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自足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创造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确定目标和内容的困难,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的开端。

有好的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

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解读文本的原生价值
文本的原生价值即它”所传播的信息”的价值,作为社会阅读客体的文章,其产生和存在,都是为向各自的社会阅读主体传输有关信息。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一个蕴含哲理的故事。

它所要讲明的道理必然地成为其”所传播的作息”中最重要的价值。

文章进述的是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

这是这篇文章的原生价值。

二、探寻文本的教学价值
当这篇文章进入教材之后,它的”责任”就不只是传播以上所
分析的信息这一种价值了,同时,还要显现、承担起”如何传播信息”的”责任”。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1. 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最明显的特色,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

汤姆钓到大鲈鱼时,”一阵惊喜”;当爸爸要求”把这条鱼放掉”时,又”很不情愿”;”慢吞吞”从语嘴唇上取下鱼钩,充满无奈;看着这条大鲈鱼游向湖心,汤姆”叹了口气”,心中不无遗憾;后来汤姆还时时想起那晚的情景,想起爸爸坚定的话语,说明他确实受到了教育,对自己的行动并不后悔。

作者对汤姆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前后照应,成为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

2.本文按照”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的事情发展顺序,线索十分清楚。

以父子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为描写对象,细致深入的刻画了人物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情境中感受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包含以下教学价值:
1.如何通过读故事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哲理。

2.学习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3.学习正确、生动的使用提示语、
教学的要求包含五个维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对照这五个方面,《”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所具备的教学价值又可以扩大为:
4.把握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用词的精当。

5. 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6.透过对本篇对人物神态、语言、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好处,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培养将文章描写细致的自觉。

7. 本文故事层次清楚,情节生动,含义深刻,课引导学生将这个故事进行复述。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可以进行让学生来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公德,我们怎样来自觉遵守的“口语交际”训练。

三、确定合宜的教学目标
很显然,以上七条教学价值不太可能都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其选择。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与它同一单元的另两篇文章是《狼和鹿》和《放飞蜻蜓》,随后的习作六让学生对一些事情发表一些看法。

编者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其原生价值来讲,具有明确的一致性:形式上看,所讲述的故事都和自然界动物、昆虫有关,从内容上看都是通过讲一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但是,和另外两篇课文比起来,后两篇课文所要阐明的道理都和保护环境,爱护其他生物有关。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讲述的是一个钓鱼的故事,在阐明道理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他阐明的道理是让学生明白要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

另外,它是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为线索
来讲述故事。

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就有读句子,体会汤姆心情变化的题目。

针对教材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确定这一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住人物心理变化,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明白道理。

这一目标的确定同时也是符合课标对中段阅读的要求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如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汤姆心理变化的,是学生获得这一能力的简单而有效的途径。

如何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其实就是理解表现人物心情变化的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中年级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这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就是表示汤姆心情变化的词句,要引导学生感悟汤姆心情变化,让学生找出表现汤姆心情的词语,结合课文具体语境理解汤姆”一阵惊喜、很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等词语。

以及爸爸的”斩钉截铁”。

同时正确书写文中的生字词也是这一课要实现的目标,同时,它又是实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所必备的条件。

至此,似乎可以确定这一课的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课文具体语境理解”惊喜、很不情愿、慢吞吞、斩钉截铁”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并正确书写文中的生字词;
2.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但这些看似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并不是一项一项达成的,它们往往是以整合的形式、隐性的状态来实现。

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中还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思维状态、班级整体的能力等,不能只局限在对文章本身进行解剖和分析这一点上。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需以学生为根本,制订甚至是创造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语文智能价值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