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物理(上)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4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5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6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7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8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9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10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1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3;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并会读数。
实验器材:刻度尺、长方体木块。
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量程二观:分度值三观:零刻度线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 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 的刻度尺(填“大”“小”)#二、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会读数,同时学会用停表,知道使用工具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直尺。
|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刻度尺测出奔跑的路程1s =20米,2s =30米。
2、用 停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1t ,跑30 米所用的时间2t 。
3、根据公式ts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三、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实验报告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二)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三)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四) 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五) 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六)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七)(二)测量水的温度(八)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九)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十)(十一):(十二)】评估交流:读数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进行实验:(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
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
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2)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论: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
实验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4、进行实验:(1)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2)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NO两侧的角i和角r,填入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实验记录:【3、实验结论: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立在这条直线上.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是像.!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相等.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的,所得结论也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进行,现象更加明显.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八、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直尺、量角器设计并进行试验:@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2、观察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同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法线还是靠近法线;记录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并填入表格3、增大入射角的度数,多次重复步骤2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填入表格数据记录:\实验结论: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①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②同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靠近法线。
`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十、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用天平固体的质量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2、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3、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中.4、4、用镊子往天平右盘中添加砝码.5、5、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6、6将测量数据填到如下表格中7、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8、1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9、2把空烧杯(或小瓶)放到天平的左盘中.10、3调节天平重新平衡,测出空烧杯(或小瓶)的质量m.11、4在烧杯(或小瓶)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M.12、5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13、数据记录表一 表二交流评估:如何测出一滴水的质量一枚普通邮票的质量十一、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实验报告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测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的密度方法:⑴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⑵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⑶将塑料块、铁块用细线拴在一起,铁块在下,塑料块在上⑷将铁块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1将塑料块用铁块拽着也浸没在水中,量筒中液面刻度为V2塑料块的密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