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技术课程解析
调制解调 技术 多路复用 技术 应用
电话本地回路;音频广播(中波、电话中继线、电报、传真;卫星 短波、调频);地面电视广播、 电视、有线数字电视;计算机网 络 传统有线电视
29
常用通信系统
【熟悉】有线通信 【熟悉】光纤通信
– 微波通信
– 卫星通信
信 息
调 制 器 发 信 电 路 发信设备 光缆 激 励 电 路 放 大 电 路 (光电变换器) 收 信 电 路 收信设备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
课程研讨
张福炎
南京大学 计算机系
(2007.6.21)
1
内 容
一、 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 关于教材 三、 教学内容及组织 四、 关于考试
五、 教学方法
2
一、 课程的教学目标
3
《计算机信息技术》
课程的考虑
现状:
– 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 –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几乎所有学科和领域 – 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有一定基础 – 就业岗位对计算机技能和水平有一定要求
4. 软件 5. 用户界面、文件和OS
8
教学目标之二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6. 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和浏览器
7. 通信协议
8. 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9. 信息安全 10. 计算机的局限性和社会影响
9
教学目标之三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抽象思维能力(Abstract thinking)
2. 逻辑推理能力(Logical reasoning)
时可以选讲(选学)其中部分内容。
• 成果:从第3版教材正文中剥离出近30%的篇幅,经适当 加工、修改、补充后独立成为53个阅读材料(81页)
15
“第4版修订本”情况
1 2 3 4 改正了文字和插图中的若干错误或不确切之处 根据技术发展,补充和修正了一些情况与数据 对文字叙述进行了润色、修改 补充和改写了若干段落(通信技术入门、数据 结构等) 5 6 增加了索引,使知识点更加明确 补充和更换了几个阅读材料(Vista介绍等)
16
教材特色
1. 知识新颖实用
教材如何创新? 按作者自己的观点、以作者自 己的理解、用作者自己的语言, 科学合理地组织材料,深入浅 出地澄清概念和阐明规律,巧 妙而精致地构思图表和实例, 这些或许没有学术上的价值, 但是有教育上的价值;或许没 有学术上的原创,但是有教育 上的原创。
2. 材料丰富可靠
P2P和BT IPv6 Google信息检索 数字签名 Unicode/GB18030编码 JPEG与数码相机 MP3 MP4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数字城市、数字地球
18
内容实用
• 计算机的物理组成(主板、芯片组、I/O接口、常 用I/O设备) • DIY装机须知 • 硬盘、液晶显示器等使用注意事项 • 使用计算机的保健知识 • 局域网构建和因特网的接入
– 无符号整数:8位、16位、32位 – 带符号位整数:
整数类 型 16 位 整 数 短整数 数值范围 -32768~32767 -231~231-1 精度 二进制16位 二进制32位 格式 16个二进位,补码表示 32个二进位,补码表示
长整数
BCD 整数
-263~263-1
二进制64位
64个二进位,补码表示
25
1.2 微电子技术 教学要点
【掌握】 什么是集成电路? 【熟悉】集成电路的类型 【了解】集成电路是怎样制造的? 【了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Moor's Law
Pentium 80386 80286 8086 8008 4004 8080 80486 Pentium 4 Pentium III Pentium II
32
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33
主要内容
2.1 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 2.1.1 计算机的发展与作用 2.1.2 计算机的组成 2.1.3 计算机的分类 2.1.4 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计算机 2.2 CPU的逻辑结构与原理 2.2.1 CPU的结构 2.2.2 指令与指令系统 2.2.3 CPU的性能指标 2.3 PC机的主机 2.3.1 主板、芯片组与BIOS 2.3.2 内存储器 2.3.3 I/O总线与I/O接口 2.4 常用输入设备 2.4.1 键盘 2.4.2 鼠标器 2.4.3 笔输入设备 2.4.4 扫描仪 2.4.5 数码相机 2.5 常用输出设备 2.5.1 显示器与显示卡 2.5.2 打印机 2.6 外存储器 2.6.1 软盘存储器 2.6.2 硬盘存储器 2.6.3 光盘存储器
13
教材修订的动因
• 动因:
1 技术发展 2 使用中的反馈意见 3 对教材的再认识: —联系实际、贴近实用,触摸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 —层次清晰、深入浅出,使教材保持教程的章节结构不变 不增加同学负担,保持教程的篇幅基本不变 改错、改好、改新
14
晶体管数 100 000 000 10 000 000 1 000 000 100 000 10 00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 000 2000
【掌握】 IC卡的功能与分类
26
1.3 通信技术入门 教学要点
【掌握】通信系统的模型和简单工作原理:
– 调制与解调技术 – 多路复用技术 – 交换技术
5. 将计算机连网
6
教学目标之一
常用基本操作技能
6. 使用因特网寻找信息和资源
7. 使用计算机与他人通信
8. 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统计计算
9. 使用数据库系统管理个人信息 10. 使用电子教材掌握软件新的功能和特色
7
教学目标之二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1. 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
2. 信息表示和数字媒体
3. 算法与程序设计
19
注重可用性
1. 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适合于教学。 2. 概念和知识的表达具体、明白、易懂。 3. 每一节都有复习题,可启发同学进一步学习。 4. 每一章配有自测题,供同学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5. 可选讲的内容(有难度的或者是扩大知识面的内容)作 为阅读材料。
6. 书末常用英文缩略语的中英对照表
7. 增加了索引,使知识点更加明确 8. 配套了教学投影片,帮助授课
3. 概念清晰正确
4. 原理简洁明白
5. 文字通顺流畅
6. 图表实例丰富
17
知识新颖
• 第2代身份证
• 3G手机
• 嵌入式计算机 • 64位计算机 • 双核处理器 • PCI-E总线和PCI-E显卡 • 串行ATA硬盘接口 • 自由软件 • Vista操作系统
• • • • • • • • • •
34
第2章 教学要求
• 既要大致了解逻辑结构,更要掌握物理结构(PC机) • 既要了解主机,还要了解常用外部设备 • 既要了解原理,还要了解使用 • 着重于宏观的、感性层面的知识,不要求微观的结 构和原理
• 强调知识的实用性
• 适当反映当前的主流技术和产品情况
35
教学思路
• 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 • 将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进行对照和比较
【掌握】什么是信息处理,什么是信息技术?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主要领域 【掌握】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24
现代信息技术
•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 采用电(光)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 以计算机和软件为核心 – 基于数字技术
• 信息技术领域:
– 微电子、通信、广播、计算机、遥感遥测、自 动控制、机器人等
光信号 光信号
解 调 器
【了解】无线通信系统:
(电光变换器)
中 继 器
信 息
通信卫星
对流层 不均匀体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
– 第2代
X H G D C A E F B Y
– 第3代
30
1.4 数字技术基础 教学要点
【掌握】什么是数字技术?
– 使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示、处理、存储和传输 信息的技术
4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
三个教学目标
•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为就业作准备 •提高专业学习效率 •增加感性知识,有 助于学习理论知识 •―知其所以然”,使 信息处理工具得到充 分使用,获得信息技 术潜在的好处; •打下继续学习(终身学 习)的基础,不落伍。
• 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多媒体的基
【掌握】什么是数字通信?有哪些应用,数字通信 系统的性能指标:
– – – – 信道带宽 传输速率 误码率 端-端延迟
27
通信系统的简单模型
通信终端设备及相关的 信号收发器(转换器) 传输介质和中继设备、复用 设备、交换设备等(与采用 的传输技术有关)
信号 信源(宿) 信道
信号 信宿(源)
强 度
t
强 度 (b) 数字信号 t
3. 分析能力(Analysis)
4. 判断、估测和模仿能力(Judgment, estimation,
analogies) 5. 合作、交流、预测、 ·· ·· ··
10
课程设置与指导思想
• 课程的组成:
(1)理论(知识)部分
(2)实践(操作)部分
• 课程的指导思想
– 理论课程的知识面要拓宽,重点内容要展开,材料要新,理论要 联系实际。
11
二、 关于教材
12
教材内容的组织
计算机在各种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后续课程)
④ 因特网应用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⑤数字媒体及应用 ⑥
(应用层)
②计算机硬件 ③ 计算机软件 ④ 计算机 (组成原理) (OS,算法,程序语言) 网络基础 ① 集成电路常识 通信技术入门 数字技术基础
(平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