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

04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

04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
一、基础知识
(一)目标
心理健康的目标:求知愿望强烈浓厚;情绪心境积极饱满;意志品质健全顽强;人格品质完善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社会环境适应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危机干预的目标:最低目标是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渡过危机,心理功能至少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最高目标是是使当事人的心理平衡能力有所提高,能恢复到乃至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二)问题应对
应对原则:生命至上;全面发展;积极应对;共情;适度保密。

应对方法:开展大学生心里筛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开展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的四大功能:治疗、教育、保健和发展;通过家、校联系,拓展心理问题应对的空间;建立心理危机的预警体系,避免大学生自杀等意外发生。

应对流程:
(三)发展引导
坚持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相结合。

二、相关题目
1.谈谈你对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认识.
此所谓“授人以鱼,一日享用。

教人以渔,终身受用”之理。

“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

助人与自助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助人者,首先必须自助,让自己具备助人的能力,方能助人。

“独立自主、自助自强”是助人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个人路过河边,恰遇一溺水的人,于是跳进河里营救,这是见义勇为的好事,但如果他自己都不会游泳,那就不仅救不了别人,而且有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

助人之心固然重要,助人之力也必不可少。

因此,助人者必先自助,使自己具备和不断提高助人的能力。

助人自助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一个“互助”的过程。

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不仅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并且可以通过助人的实践,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效果,如此循环往复,助人与自助不断升华、发展,其乐、其力无穷。

个人与集体或社会在助人自助中,也是一个“互助”的过程。

助人自助中的“人”既可以理解为“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集体或一个社会。

一个集体或一个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寓于集体或社会中,在助人与自助的过程中将共同得到发展和提升。

2..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及其他危险疾病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 偏执型人格障碍
特点:感觉极度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的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常常不能与周围同学、朋友、室友等友好相处,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对策】重点帮其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

避免对他们的过度关注,说话不要用强硬的语气。

鼓励他们积极和同学交流,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全感。

帮助其分析非理性信念,改变偏执的想法和行为。

⊙强迫性人格障碍
特点: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

内心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得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处事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忽视全局,怕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斯,难以作出决定。

情感以焦虑、紧张、悔恨时多,轻松愉快满意时少,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

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易招怨恨。

【对策】多关注,经常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引导其放弃完美倾向,接受事物不好的一面;鼓励其放下内心的压力和对自己太严格的要求,顺其自然做事;对他们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帮助其提高自信心。

⊙ 抑郁症
特点: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对策】多关心、照顾,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引导其通过合理的途径宣泄不良情绪;鼓励其多运动、多与人交往。

对于较严重的,尤其是有自杀念头或曾有自杀行为的,要随时关注,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其人身安全,同时,劝其到医院精神科开药,并辅以心理治疗。

⊙精神障碍
特点;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在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多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对策】根据医院精神诊断结论和证明,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建议这类学生劝退或暂时休学,使其尽早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避免发生悲剧。

在未离开学校时,动员同宿舍和最要好同学多观察,多关注,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

19.性格怪异,自控能力差或看问题、处理问题易走极端的
【对策】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可以让其多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另外可以让其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制力,比如坚持每天清晨长跑等体育活动。

看问题、处理问题易走极端的学生,应该教育其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也要清楚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扬长避短”。

可指定一名班干部一帮一结对子。

这类学生朋友少,又不善于交朋友,对待他们要扬长避短,在行为方面多关注,给予更多的关爱,耐心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对问题的见解,了解其心灵深处的症结,得到他们的信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