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力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力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力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56所开设力学类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宇航学院的力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九。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理工大学力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力学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力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6个研究方向:力学(080100)研究方向:01.动力学与控制02.材料与结构力学04.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06.生物与仿生力学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选拔时间宇航学院将在2019年3月16-18日期间进行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三、考核内容北京理工大学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1)专业外语能力测试由学科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根据学科特点和需要自行规定测试内容。

主要考核考生包括专业外语应用在内的外语能力,形式上采取口试、专业文献阅读、翻译等考核方式。

(2)综合能力测评由学科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以集体面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评。

主要考核考生包括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与专业基本概念、创新能力、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测评过程中,充分考虑考生选报导师对考生培养潜质的评价。

测评成绩由招生工作小组给出。

四、申请材料(1)《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打印出纸质版,考生本人签字。

(2)两封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信。

(附件2)(3)本科、硕士阶段课程成绩单原件或加盖人事档案公章的原件。

(4)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及评议材料、答辩决议复印件(往届生);论文摘要(应届生)。

(5)本科、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6)各类获奖证书、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它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7)能证明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材料的复印件,包括发表论文、专利、科研获奖、其它学习经历等。

(8)个人陈述。

请用1500字(中文)介绍本人专业背景、从事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攻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等。

(9)身份证复印件(证件正反面印在1张A4纸上)。

(10)学生证复印件。

说明:(1)请用铅笔在各项材料的第一页标明对应的序号,按上述清单顺序整理材料,便于审查。

(2)申请材料不退回。

(3)若发现材料造假,即使已被录取,也将取消考生博士录取资格。

五、考博分数力学:笔试、面试成绩满分各为100分,其中专业外语能力测试30分,综合能力测评70分。

六、导师介绍教师姓名:胡海岩职称:教授教育经历1978-1982山东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82-1985山东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85-198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讲师199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系副教授1992年−1994年,德国Stuttgart大学力学研究所洪堡基金研究员199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1997年,美国Duke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客座教授1997年−199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1998年−200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01年−200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研究生院院长。

2010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领域胡海岩教授长期从事与航空、航天科技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曾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飞行器中的非线性隔振技术、纳尺度系统的动力学、飞行器结构颤振主动控制等方面做出同行公认的贡献,揭示了反馈时滞、弹性约束、迟滞阻尼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提出了若干新控制策略针对斜碰撞振动,揭示了新的碰撞振动及分岔机理,提出了碰撞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多种飞行器研制中的振动控制问题。

近年来主要研究多柔体系统动力学,高温环境下的结构动力学等。

获奖情况1991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评为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9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得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5年获得首届徐芝伦力学奖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社会兼职胡海岩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科学出版社《非线性动力学丛书》主编,《InternationalJournalofNon-LinearMechanics》等六种SCI期刊编委。

同时,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工程技术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员会委员等。

指导毕业的博士生有20余名,其中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德国Stuttgart大学洪堡基金研究员,美国Duke大学访问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教学工作近年来主要发表论文论文被SCI收录100余篇,论著被他人引用4200余次。

近五年五篇代表作:[1]Liu,C;TianQ;HuHY.DynamicsofaLargeScaleRigid-FlexibleMultibodySystemwithCompositeLa minatedPlates.MultibodySystemDynamics,26(3):283-305,2011.[2]XuMT;HuHY.Aballistic-diffusiveheatconductionmodelextractedfromBoltzmanntransporteq uation.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A:Mathematical,PhysicalandEngineeringSciences,467:1851-1864,2011.[3]WangLF;HuY;GuoWL.Thermalvibrationofcarbonnanotubespredictedbybeammodelsandmo leculardynamics.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A:Mathematical,PhysicalandEngineeringSciences,4 66(2120):2325-2340,2010.[4]HuHY;WangZH.Singularperturbationmethodsfornonlineardynamicsystemswithtimedelay.C haosSolitons&Fractals,40:13-27,2009.[5]WangLF;GuoWL;HuHY.Groupvelocityofwavepropagationincarbonnanotubes.Proceedingso ftheRoyalSocietyA:Mathematical,PhysicalandEngineeringSciences,464(2094):1423-1438,2008.七、考博经验一、如何择校一旦打算考博,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全日制读博还是在职读博。

如果还是单身的辅导员,我的建议是读全日制,这样能沉下心来真正学东西写东西出东西,有些辅导员可能觉得这样待三年太可惜不仅浪费时间收入上也得不偿失,我的个人看法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前提是你得坐得住学东西,你要三天两头这跳那玩,只想混个学位,那另当别论;如果是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的辅导员,建议就读在职博士了。

咨询我的大多数辅导员都是选择读辅导员专项,这里也主谈这个。

辅导员专项首当其冲的就是择校问题,今天辅导员专项计划有24所高校,选择哪所学校?离自己近点,还是远点?名气大点,还是无所谓?有些人要考虑家庭因素,我们这个年龄是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人考虑待遇因素,一离岗收入直线下降;等等。

这些都要视个人的情况而定,一切随心,我第一年之所以选择师大,一个是近,二个是可以不脱岗,这样看起来是读书、家庭、收入三不误,结果没考上;第二年选择了海大,从南边跑到北边,家庭自然是照顾不上了,也脱了岗辞了职务收入锐减,只剩下读书。

有得有失,今天让我再重新选择一遍,我仍旧会选择第二种。

在我看来,人生其实就是做选择,选择那些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那些你认为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如果想什么都要,那结果是你什么都得不了。

这半年的潜心学习,对我来说,是我人生至今收获最大的半年。

当然这都因人而异,我的情况不一定适合你,所以说一切随自己心。

二、作何准备在择校问题上,我前面文章有说过,其实我目的很简单,我是奔着老师去的——我认定老师是全国在这领域做得最厉害的人,所以我一定要去看看。

所以我的择校不具代表性,对于许多辅导员来说,如果说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考上博士,去哪无所谓,那我建议大家把24所高校的招收条件好好看一下。

此前有辅导员咨询我,看起来情况还不大了解,辅导员专项思政司只负责下文,事实上各高校的招收条件都大不一样。

有些学校侧重考试分数,有些学校侧重实绩,就是有辅导员工作实绩加分,比如你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在录取上会有大量加分;此外,不同学校考试方式也不一样。

有些学校,辅导员专项是跟全日制考试同样的试题,比如我第一年考的师大就是这样,跟全日制考同样的理论题,对于不是科班出身的辅导员就很痛苦,我就因为有一道理论题不会(总共才四道题,这道题30分),结果那门课只得了53分,离55分的分数线差了2分,这样尽管我总分超了许多也没拿到复试资格。

有些学校则是有辅导员专项的出题,就是一门英语、二门专业课里,有一门专业课的题目是辅导员专设的。

不过,这也是有利有弊,对于大家来说,难的都难,容易的都容易,一句话,你要比别人更厉害才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