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群众自组织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4日14:21
来源:文汇报作者:赵刚印
原题:让群众自组织成为新时期群众路线重要载体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遭遇到一系列新问题。
近年来,人们普遍意识到,单靠政府一家,很难有效应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管理局面。
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把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上,是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总原则和总方针。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
走好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载体,即依托大量的群众自组织,解决社会管理中许多难题。
实践证明,群众自组织能够成为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有益补充。
一是借助群众自组织,建立起党群之间的有机联系。
当前,在党群、干群之间存在很多交流沟通机制,各地也在不断创造新的抓手、平台和载体,但这些沟通渠道面临的一个共同趋向,即行政化、官僚化比较严重,很多沟通是“无效”的沟通,有形式,但效果有限。
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政治功能,即实现党群、干群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当前体制内的传统党群沟通渠道难以应对解决改革开放条件下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表达和愿望诉求,这就需要包括群众自组织在内的大量体制外渠道和载体承担起实现党群、干群间有效沟通的政治功能。
群众自组织通常以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网络为基础,这些草根组织植根于群众之中,最接地气,最能凝聚基层的群众和真正的社区生活,成为体制内党群联系渠道的有益补充。
二是通过群众自组织,实现群众利益的有序表达。
随着社会结构分层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持续发展,人们会因职业、行业、居住小区、户籍、收入等的不同而拥有多样化利益诉求,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表达出现了不平衡性,个体利益诉求越来越呈现分散性、局部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
只有建立更畅通的制度性利益表达渠道,才能减少不合理不合法的利益表达行为。
以高度的组织化代替分散的个体表达利益诉求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基层群众通过社会自组织表达诉求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群众自组织往往代表着特定人群的利益
诉求,通过群众自组织,提升当前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组织化水平,引导群众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是当前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依托群众自组织,形成“群众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社会问题解决新机制。
社会管理,重在解决一个一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而群众自己最了解自己,群众当中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无穷智慧,关键是把群众中间的智慧挖掘出来,利用好,凝聚成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群众自组织是集中民智的有效形式,由群众自己商量出来的办法,比政府强加的办法要有效得多,依靠这些扁平组织给家家户户排忧解难,能够有效解决基层社会存在的五花八门的具体矛盾。
四是通过群众自组织,实现群众有效的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群众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作用。
群众自组织是实现群众社会协商和民主参与的有效载体,通过它们,有助于引导群众,真正参与到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事务的协商过程中来,提升基层社会民主的水平。
(作者为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