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一薄透镜置于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透镜的折射率为n ,下面关于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n n '>,则凸透镜为会聚透镜,凹透镜也为会聚透镜;
(B ) 若n n '>,则凸透镜为会聚透镜,凹透镜为发散透镜;
(C ) 若n n >',则凸透镜为会聚透镜,凹透镜也为会聚透镜;
(D ) 若n n >',则凸透镜和凹透镜均为发散透镜。
2.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 )
(A) 光速变大 (B) 波长变大 (C) 波长变小 (D) 频率变大 3. 两个传播方向一致、频率相同、振幅相等、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可以合成:
(A )自然光 (B ) 线偏振光 (C )圆偏振光 (D )椭圆偏振光
4.光线在折射率不同的两个透明物质的界面反射或折射时,不破坏光束单心性的是:
(A ) 光线经球面分界面反射,不破坏光束单心性;
(B ) 光线经平面分界面折射,不破坏光束单心性;
(C ) 光线经平面分界面反射,不破坏光束单心性;
(D ) 光线经球面分界面折射,不破坏光束单心性。
5.晴朗的天空呈现浅蓝色,其主要原因是太阳光被大气所:
A.吸收
B.色散
C.衍射
D.散射
6.旋转的检偏振器对某种光作检查,旋转一周时发现光强没有变化,则该种光可能是:
(A )椭圆偏振光 (B )圆偏振光或自然光
(C )部分偏振光 (D )不能确定
7. 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方解石波片上,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主截面成θ角,则与波片中的O 光和e 光对应的出射光的振幅比Ao /Ae 为:
(A ) sinθ (B ) cosθ (C ) tgθ (D )ctgθ
8. 汽车两前灯间距为1.22m ,发出中心波长为500nm 光,人眼瞳孔在夜间时的直径为5mm ,则该人刚能分辨该两灯的最远距离是多少km ?
(A ) 1 (B ) 3 (C ) 10 (D ) 30。
9.通过一偏振片观察光束,转动偏振片发现光强不变,再让光束通过
4
1波片,再通过偏振片发现光强变化并出现消光现象,则可判断该光束为
(A) 自然光(B) 线偏振光
(C) 椭圆偏振光(D) 圆偏振光
10. 一束自然光从折射率为1.000的空气入射到折射率为1.732的玻璃上,反射光是
平面偏振光,则其折射角应满足:
(A)30o(B)600(C)450(D 900
11.通过一块二表面平行的玻璃板去看一个点光源,则这个点光源显得离观察者:
A. 远了
B. 近了
C. 原来位置
D. 无法判断
12.将折射率为n的薄透镜置于折射率为n′(>n)的介质中,则:
A. 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B. 凸透镜发散、凹透镜会聚
C. 凸透镜发散、凹透镜发散
D. 凸透镜会聚、凹透镜会聚
13.费马指出,光在指定的两点间传播,实际的光程总是:
A.极大值
B.极小值
C.恒定值
D.极值或恒定值
1. 设三棱镜的顶角为60度,单色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率为1.414,则最小偏向为:
度。
2. 光在介质的分界面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可以归结为:(1)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
3. 对望远镜而言提高分辨本领的途径是。
4. 由折射率n=1.65的玻璃制成的薄双凸透镜,前后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均为40cm,则焦距约等于cm。
5. 通过对光的偏振现象的讨论,不但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而且揭示了光是。
6.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研究光学仪器的聚光本领、本领和
本领。
7.任一物质对光的吸收都由和这两种吸收组成。
8. 当光束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物质时,从侧向却可以看到光,这种现象叫做光
的,这种线度小于光的波长的微粒对入射光的散射现象通常称
为。
9.自然光进入到各向异性的晶体中会产生两束折射光,其中O光____________折射定律(填写遵守或不遵守)。
10. 光的色散有两种,分别是正常色散和,显示色散最清楚的方
法是。
11.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的透射光强可由马吕斯定律求出来,马吕斯定律的表达
式为: 。
12.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其反射光为 。
13. 几何光学的四个基本定律为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14. 在几何光学系统中,唯一能完善成像的是 。
15. 获得相干光主要有两种途 径,这两种途径是 和分振幅法。
16.瑞利散射光强与光波波长的4 次方成 。
17.通常把光的衍射分为两类:分别是菲涅耳衍射和 。
1.通过偏振片观察一束部分偏振光,当偏振光由对应透射光强最大的位置转过 60时,其光强减为一半,(1)试求这束部分偏振光中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强度之比;(2)试求这束部分偏振光的偏振度。
1. 解:透过偏振光片后,光强的一般表达式为
⇒+=α2cos 2p n I I I
p n I I I +=21, 4
2cos 222p n p n I I I I I I +==+=α 由题意知 ⇒=2
12I I )42(221p n p n I I I I I +=+= ⇒=p
n I I 1=p
n I I (2)求偏振度 n p n I I I I I 2321max =+==, 2
min n I I = %502
1min max min max ==+-=I I I I P
2.平面偏振光垂直入射到一块光轴平行于表面的方解石晶体上,光的振动面和晶体的主截面成 30
角。
求(1)透射出的寻常光和非常光的相对强度是多少?(2)用波长nm 3.589=λ的钠光时,如要产生
90的相位差,晶片的厚度为多少?(658.1=o n ,486.1=e n ) 解:⇒=
=230sin A A A o 241A I o = ⇒=
=2330cos A A A e 243A I e = 31=e o I I (2)由d n n e o )(22-==∆λ
π
π
ϕ知 mm m n n d e o 479
1057.81057.8)486.1658.1(4103.589)(4---⨯=⨯=-⨯⨯=-=λ
3.如图所示,光学系统由焦距为5.0cm 的会聚透镜1L 和焦距为10.0cm 的发散透镜2L 组成,2L 在1L 右方5.0cm 处,在1L 左方10.0cm 处的光轴上放置高度为5mm 小物体,分别求此光学系统最后成像的位置和高度,以及像的倒正、放缩和虚实情况。
解:(1) 对1L 有:110s cm =- 15f c m '= 求 1s '
111111s s f -='' 得到:1
11111s s f =+'' 可求出 1
10s cm '= 对2L 有:25s cm = 210f cm '=- 求 2
s ' 由 222111s s f
-='' 得到: 210s cm '= (2)横向放大率 121212
()()(1)22s s s s βββ''==-⨯-=-⨯=- 2510y y m m β'==-⨯=- 最后系统成像于2L 右方10cm 处,像高10mm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L 1 L 2
4.在一对正交偏振片之间插入另一张偏振片,其透振方向沿450角(相对那一对正交
的透振方向),当自然光入射时,求透射光强的百分比。
解:若无第三者P 插入,则透射出P 2的光强为零(消光)。
有了P 片,其情形则大为不同,它将出射于P 1的线偏振光转了450,I 1=I 0/2,
根据马吕斯定律,经过P 后透射光光强为:0021412124I I COS I I P =⨯==π
尔后,经过P 2后透射光光强又变为:0022812144I I COS I I P =⨯==π
, 即8102=I I ,故最终透射光强是最初入射光强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