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备考精选
初中化学真题卷(全解析版)
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内蒙古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了初中化学考纲中的最为典型的考点,题型包含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推断题等。
完成本套试卷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2020年度,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分配名额表如下:
以下为试题,参考解析附后
一、单选题
1.通常我们所吃的糖,其主要成分是蔗糖(化学式为C
12H
22
O
11
),下列有关蔗糖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蔗糖属于有机物
C.蔗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
D.蔗糖相对分子质量为342
2.某镁铝合金的样品7.2 g,研成粉末后与2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
A.18.25% B.14.6%
C.12% D.3.6 %
3.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同一化合物中,金属一定显正价,则非金属一定显负价
B.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C.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化学性质相同
D.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AgNO
3和Zn(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5.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其中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能使带火量的木条复燃。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均属于氧化物
B.反应③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硫粉在丙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反应①不需要任何反应条件即可迅速进行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A是向AgNO
3和Cu(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B.图B是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C.图C是浓硫酸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
D.图D是向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镁粉和铁粉7.下表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NaCl 泥沙溶解、过滤、蒸发
B.N
2O
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NaOH溶液Na
2CO
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CO CO
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8.有18.6g的NaOH和Na
2
CO
3
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
114.2g。
则原NaOH和Na
2
CO
3
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A.9.2g B.6.9g C.4.6g D.2.3g
9.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核外电子数决定B.人体中元素含量的顺序是Ca>C>O
C.补钙产品中的钙是指钙元素D.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可能相同
10.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3:8
C.丁的化学式为H
2
O
2
D.该反应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11.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Cu中常常混有少量。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将5gCu与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4.8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单质铜的质量为()
A.4.80g B.4.72g C.4.60g D.4.64g
12.一定量甲烷(CH
4
)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1:1:2 B.2:1:4 C.2:3:6 D.3:1:8
13.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CuSO
4
BaCl
2
H
2
SO
4
KOH
B.Na
2
CO
3
BaCl
2
HCl K
2
SO
4
C.Na
2
SO
4
KNO
3
HCl Na
2
CO
3
D.MgSO
4
NaOH KNO
3
Cu(NO
3
)
2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