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合板厂生产过程审核案例简述

胶合板厂生产过程审核案例简述

胶合板厂生产过程审核案例简述
广东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曾庆远
一、案例发生的背景
2010年1月13~14日,广东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审核组依据ISO 9001标准对广州市伟正木制品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再认证审核,审核组长曾庆远,组员:张平、张岳星,英国UKAS评审员:Steve Randall先生、Eddie Veater 先生对审核组实施了全程见证评审。

广州市伟正木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年产10万多立方米“伟业”牌胶合板和细木工板。

二、该案例发生的主要过程
该公司细木工板、胶合板生产工艺过程如下:
杉芯板(细木工板用)、中板、面板、胶粘剂均为外购。

(单板)材料整理→调胶→中板涂胶→排板→坯板冷压→二修→热压→白面砂光→涂胶→贴面→热压→裁边→砂边→成品砂光→激光喷码→检验→打包入库
其中,涂胶、热压是细木工板和胶合板的关键过程。

胶合板、细木工板是由多层木片(芯板)和面板用胶合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压制成型的建筑材料,广泛应于家具制造,房屋装饰装修。

脲醛树脂作为胶粘剂,因其具有成本低且胶合强度高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人造板行业。

然而,由于使用脲醛树脂,人造板往往会释放出甲醛有害气体,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审核组将广州伟正公司能否持续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产品的甲醛释放量是否符合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T 9846-2004《胶合板》,GB/T 5849-2006《细木工板》等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是否符合国家对人造板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作为判断QMS是否符合认证要求的重要依据。

审核组分成3个小组,一组以生产部(生产现场)、质检部、化验室为对象,主要负责生产工艺策划过程,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检验过程的审核,一组以领导
层、管代等为对象,主要负责审核管理过程,还有一组以市场部、采购部、行政部为对象,负责营销、采购及支持性过程的审核。

本案例以生产现场审核活动为对象进行描述分析。

三、主要的审核发现、沟通过程
审核员下生产现场前,在办公室与有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质检员围绕策划过程进行了审核。

通过查阅有关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和记录表格,确认该公司能够围绕产品标准等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形成完整的策划文件,包括:生产工艺流程,QC工程表,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生产计划与进度控制等。

接着,审核员按生产工艺流程深入生产现场,对整理车间、涂胶组坯车间、热压车间、裁边砂光车间等生产车间、质管部、化验室及仓库进行了审核,重点关注了各阶段质量要求、控制重点,产品质量要求进行了审核。

针对涂胶、热压过程,审核描述如下:
1、审核员关注了该公司使用的脲醛树脂胶粘剂的采购和进货检验情况,确认了生产厂家资质、规格品种、外观、固体含量、粘度、适用量、固化时间、游离甲醛含量、水混合性、pH值等质量指标符合GB/T 14732-2006《木材工业胶粘剂用脲醛、酚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企业要求,还验证了产品标识,处于有效期内。

2、审核员关注了调胶过程,查阅了胶粘剂配比(脲醛树脂、面粉、固化剂、铁红)确认证据,观察了现场调胶配比,搅拌均匀性,粘度,颜色等情况。

但是,调阅近期调胶记录,发现实际调胶配比与生产工艺文件不符,在加入规定的固化剂外,又添加了配方中没有的氯化铵。

为此,审核组开具了一般不符合项。

3、审核员查阅了涂胶量的确认证据,观察了涂胶机设定(转速、辊间隙),板面涂布的均匀性。

查阅了涂胶量的测量记录。

板面涂胶量和均匀性与工艺规定的基本相符。

但是,现场未提供胶辊圆度、平直度、上下辊平行度、轴承径向跳动等方面的确认证据。

为此,审核员提出了观察项。

4、审核员在审核组坯、预压过程后,重点审核了热压工序,查阅了热压工艺参数(曲线),热压机加压加热能力,平板平整度,操作者能力鉴定等方面的确认记录,过程能力充分。

现场观察装板、闭合、加压、保压/固化、卸压、张
开、卸板等生产过程,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压力控制与热压工艺曲线要求相符合,操作规范。

跟班检验员对逐张检验,记录并标识脱胶,鼓泡,翘曲变形,边角开胶,叠芯/离缝,透胶等问题项目情况。

每班次抽取一块板材做甲醛释放量和理化性能试验。

现场无甲醛的刺激气味。

5、审核员查阅了近期的企业自检的产品检验报告,并调阅了广东省技监局监督抽查、该公司委托检验,由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出具的《检验报告》,结果显示,产品的甲醛释放量符合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E1级要求,横向静曲强度、胶合强度、含水率、表面胶合强度等指标符合GB/T 5849-2006《细木工板》和GB/T 9846-2004《胶合板》要求。

6、审核员观察了甲醛释放量检验工作室,审查了试验操作规程,询问并观察了检验过程。

该公司采用干燥器试验方法,试验操作规程与《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T 17657-1999)相适应。

力学试验机、量具、恒温水槽、烘箱、分光光度计、天平、玻璃器皿等仪器齐全并经校准合格,碘化钾、重铬酸钾、乙酞丙酮、乙酸铵、甲醛溶液等试剂有合格有效证据。

试件规格尺寸和数量适宜。

甲醛的收集、甲醛浓度的定量方法、标准曲线绘制、结果计算等操作过程符合规程要求。

然而,现场观察发现,用玻璃隔离而成的“恒温室”,装有一台空调,但门窗间隙达10多公分,气流与相邻的“分析检测室”相串。

试验室内设置的玻璃管温度计挂于进门对面的墙上。

而试验条件要求,内盛试件的测定装置试验环境为20士2℃,放置24h,将吸收了从试件释放出的甲醛的蒸馏水作为待测液。

审核员指出,建筑密封性不好,恒温室与相邻房间形成对流,影响恒温室的稳定性,同时增加空调的能耗。

温度计不易观察,也就不能动态监视和调整空调工作状态。

为此,审核员建议:用保温泡沫材料封堵间隙;改用数显式温度计,或者将温度计门口,这样既方便观察室温,又可避免人员进入干扰恒温室温度。

审核员还与检验人员研讨了影响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测定因素,希望加强显色剂与样品的控制,改善“分析检测室”分析检测室检测的通风条件,改进“恒温室”的控制和保温条件,经常性地检查干燥器的密封性能,及时清洗、干燥内腔。

现场审核结束后,UKAS评审组召集审核组及陪同人员,召开了见证评审末次会议。

UKAS评审员向审核组提出了以下问题:
1、不符合项及其严重程度判定依据?
审核员答复,因为调胶过程添加了企业工艺文件上未列示的氯化铵,过程未受控,所以判定调胶过程不符合ISO9001:2008 7.5.1条款的要求。

氯化铵作为脲醛树脂的常用固化剂,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添加后只会影响胶的固化速度和适用期。

从跟踪近期检验结果来看,未造成产品的甲醛释放量等项目的超标。

因此,判定为一般不符合项。

2、对于涂胶机,企业未提供胶辊圆度、平直度,上下辊平行度等方面的确认证据,为什么不开不符合项?
审核员回答,现场观察胶粘剂中加了铁红(Fe2O3)色素,而木材单板为素白色,缺胶、涂胶不均匀现象,可以通过肉眼判断。

从现场观察结果来看,未见涂胶不均匀现象。

从监测结果看,涂胶量符合工艺要求。

因此,审核组作为观察项予以提出。

UKAS评审员接受了审核员的说明,对审核组专业能力和审核技能予以好评,充分肯定了本次审核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四、受审核组织主要的改进方法及其成效
该公司非常重视审核组提出的其他意见,针对不符合项和观察项,进行了原因分析,采取了以下纠正措施:
1、针对调胶配比与生产工艺文件不一致的不符合项,进行了原因分析,经试验分析后,该公司不再添加氯化铵,每月可节省了约1吨氯化铵的材料费用,延长了胶粘剂的活性期,降低了废胶的数量,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要求工艺人员及时将最新工艺文件发至调胶工,并跟踪监督检查。

调胶工应严格执行。

工艺人员还要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胶粘剂成份、热压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动态管理调胶配比,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不断优化工艺。

2、制订并实施了涂胶机定期精度检测、点检保养、轴承润滑制度,确保了设备的涂胶机运行的精度和可靠性。

3、对“恒温室”进行了密封改造,更改了温度计安装位置,为“分析检测室”配置了换气装置。

4、明确了单板包装和装卸要求,杜绝了叉车铲烂材料的现象。

5、加强了材料和成品库的通风换气,开展了防霉防腐防蚁防火、消杀等工作。

6、对作业现场实施了通风降温吸尘改造,加强了锅炉废气的处理。

7、加强热压后熟化时间控制。

该公司自2008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8月8日取得GZCC颁发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来,非常重视审核组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自我完善,质量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取得了显著效果,先后荣获“广东省名牌”,“广州市著名商标”,“广东省名优产品”,“第一批入选广州市政府采购目录胶合板品牌”等称号,同时在同行中首创“一板多码一标签”的防伪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