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会签表
修改记录
1. 目的
检查医院的质量治理体系是否符合《GB/T 19001—2000 即 ISO9001:2000质量治理体系—要求》,以及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并不断完善改进。
2.范畴
适用于医院质量治理体系所覆盖的各科室/部门。
3.定义
3.1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判,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并形成系统
的独立的文件。
3.2审核组: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
3.3审核员: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
3.4审核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4.职责
4.1董事长批准《年度内审打算》和《质量治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4.2 治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年度内审打算》和《质量治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选定审核
组长及审核员,批准每次的《审核实施日程》,组织对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的验证。
4.3 内审组长负责编写《年度内审打算》和《审核实施日程》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编制
《质量治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标管办文件治理员负责内部审核资料的归档保管和发放。
4.4 审核员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并按照审核打算和检查表的要求实施审核,编
制《不合格报告》。
4.5 受审科室、部门负责人对内审中发觉的不合格项实施纠正措施。
5.程序
5.1年度内审打算
5.1.1 每年元月份由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年度内审打算》,确定审核的范畴、频次和方
法,经治理者代表审核,报董事长批准。
5.1.2 按照医院质量治理体系的要求,对各科室、部门的质量活动,每6个月进行一
次内审,定于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实施;要求覆盖医院质量治理体系确定的全部
过程、所有科室/部门和质量活动。
5.1.3显现以下情形时,由治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追加内部质量
5.1.3.1新建立的质量治理体系试运行后或组织机构、治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5.1.3.2显现重大质量事故,或患者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5.1.3.3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5.1.3.4在同意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或在质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5.1.3.5最高治理者认为必要时。
5.1.4 内部审核的依据:
5.1.4.1 GB/T 19001—2000即 9001:2000 质量治理体系—要求;
5.1.4.2医院的受控文件和资料;
5.1.4.3有关的法律法规;
5.1.5 年度内审打算的内容:
5.1.5.1审核目的、范畴、依据和方法;
5.1.5.2受审部门和审核时刻。
5.1.6 追加的审核,能够为审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能够专门针对某
几项要求或几个部门进行重点审核。
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治理体系的全
部要求。
5.2 审核前的预备
5.2.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必须经外部专职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经董事长聘任方能
担任。
5.2.2治理者代表任命本次内审组长和内审组员。
内审应由与受审部门无直截了当关
系的内审员负责。
5.2.3由内审组长负责编制本次《审核实施日程》,交治理者代表批准。
日程的编制要
具有严肃性和灵活性,其内容要紧包括:
5.2.3.1审核目的、依据;
5.2.3.2审核组成员;
5.2.3.3日程安排和审核时刻
5.2.3.4受审部门及审核范畴
5.2.4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收集受审部门的有关资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活动。
5.2.4.1明白得和把握审核打算内容和具体审核要求;
5.2.4.2确定每个内审员的检查任务;
5.2.4.3内审员各自编写《内部审核检查表》,内部审核检查表要详细列出审核项
目、依据、方法;
5.2.4.4收集审核依据,如重要的质量记录或上次审核报告,不合格报告、纠正预
防措施实施情形等。
5.2.5《内部审核检查表》要求:
5.2.5.1检查内容须覆盖体系涉及的所有科室/部门和过程;
5.2.5.2“检查表”经审核小组成员讨论,审核组长批准,“检查表”无须经被审核
科室、部门同意;
5.2.5.3“检查表”中的审查内容与上一次不相同;
5.2.5.4上次审核的不合格是本次内部审核检查的内容。
5.2.6 内审组长于内审前三天将内审范畴和日程安排通知受审科室/部门,受审科室/
部门对内审安排的时刻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二天通知内审组长进行打算变更,
确保审核顺利进行。
5.3内审的实施
5.3.1首次会议
5.3.1.2参加人员:医院治理人员、内审组成员及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
到,并由标管办文件治理员进行会议记录。
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5.3.2.2会议内容:由审核组长重申内审目的、范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
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并澄清审核打算中不明确的内容。
5.3.2.3若在发出审核通知前已向被审部门阐明以上内容,可不再召开“首次会议”
而直截了当转入现场审核。
5.3.2现场审核
5.3.2.1内审组依照《内部审核检查表》现场观看、询问、检查受审部门按标准和
本院的质量治理体系文件执行的情形;过程的有效性与符合性情形;质量
记录。
以客观公平的态度做记录,一切结论以事实为依据,查找过程的成
效及找出不符合项的客观证据。
5.3.2.2内审组长每日进行审核内部沟通,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形。
5.3.2.3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汇总、分析、评审观看检查结果,
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认不合格项作出审核结论。
5.3.2.4当内部审核中发觉组织所确定的过程需要修改,应在检查表中作详细描述。
5.3.3末次会议
5.3.3.1参加人员:医院治理人员、内审组成员及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
到,并由标管办文件治理员作好会议记录。
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5.3.3.2会议内容:内审组长报告审核结论,宣读不合格报告;提出纠正、预防措
施的建议,发出《不合格报告》给相关部门负责人确认并做出纠正预防的
承诺。
5.3.4 现场审核终止后由各科室、部门负责人组织分析不合格缘故,制定纠正措施,
经审核员确认后限期实施纠正。
治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跟踪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如纠正措施涉及程序文件的修改,按《文件操纵程序》中的相关条款实施。
5.3.5 审核组填写《不合格分布表》,记录不合格分布情形。
5.3.6 现场审核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质量治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交治理者代
表审核,报董事长批准。
《质量治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内容:审核目的、范畴、方法和依据;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代表名单;审核综述;审核结论;不合格的统计、分析;存在的要紧问题的分析;过程的适宜性、充分性结论;对医院质量治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的结论及今后应完善改进的内容;质量治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分发对象。
5.3.7 由标管办文件治理员发放《质量治理体系审核内部报告》到各相关科室/部门,
作好发放记录。
5.4跟踪评审
5.4.1 对内部审核中认定的不合格,各有关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操纵程序》中相
关的条款规定实施。
5.4.2 治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有关部门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检
查评审,评审由原审核员和审核组长参加,评审结论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上。
5.4.3 评审结论认为未达到预期成效时,由责任科室/部门负责人负责重新执行纠正、
预防措施。
5.5内部审核所形成的文件
5.5.1内部审核中形成的所有文件和记录资料,由内审组长交标管办文件治理员按《文
件操纵程序》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归档储存。
5.5.2标管办应储存记录,由治理者代表提供作为医院治理评审的资料。
6.相关/支持性文件
6.1《文件操纵程序》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操纵程序》
6.3《ISO 9001:2000版质量治理体系—要求》
7. 质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