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017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反思:
课题
角的分类
总课时
六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要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小结:大家说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射线。
(5)演示一些射线,如手电筒光、多媒体演示太阳光等。
4.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比较。
a.出示一条直线,中间取一点。问:这条直线上有射线吗?(学生讨论)
b.其中一段射线下移。(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c.直线中间取两点。问:这条直线上有线段吗?(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与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手电筒、直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铺垫,导入。
二、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
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
b.为什么说它是线段?(即线段的特点?)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角
总课时
六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掌握角的概念及性质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观察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教师: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新课。
二、角的认识:
1.观察有公共端点的许多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图形?
五、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那我来考考你们,“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扇子)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让学生来说一说已经认识了几种角?
2.让学生从扇子中找出不同的角。
3.演示周角:边说边演示,一条边围绕着顶点绕一周后和另一条边重合,提问,这下形成的叫什么角?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37页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c.你会画直线吗?(对照定义,说明"无限延长"表现在"没有端点")
(2)课件展示"射线"
a.这条线与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
b.说明"射线"的概念。(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c.你会画"射线"吗?(自由画,一生板演)
反馈:讲评画法。先定点然后引出一条线。(再画一条巩固)
(3)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自由说一说)
b、同桌玩一人拉一角,另一个同学拉出一个比他大的角。(进一步感知)
c、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d、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差异很大的角,哪一个角大?(观察法)
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相近的角,哪一个角大?(重叠法,分两步进行,注意让学生讨论概括方法。)
比一比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并说给同桌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掌握比较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能够比较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练习题
2.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不能)
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4.量一量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角和周角,那么他们究竟各有多少度呢?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找到平角和周角,分组研究一下它们的度数。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我们这样写。(板书:1°)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具体地知道一个角有多大了,也能知道角的大小具体相差多少了。现在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量角器要怎样量角?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刻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d.师问:比较一下,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七
(1)P44/1(判断各图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
(2)过一点画射线。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
a.先定点,(30秒画射线比赛)
b.汇报。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画吗?
c.电脑演示无数条。
d.公共端点的认识。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3.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e、出示一组大小相同,边长短不同的角。哪一个角大?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a.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b.一条射线长3厘米。…………………………………………()
c.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d.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怎样使用量角器来量、读度数。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
学法:练习操作,小组讨论。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刚才比较时,我们看出这两个一样大的角,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角的大小跟这有没有关系?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4.继续自学角的符号介绍,书写并与小于号比较。
5.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说说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判断)
6.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
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再画一个,并写出各部分名称,并用角的符号来表示。(独立练)
7.活动角介绍。玩活动角
a、个人玩摆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叉开大小有关)
2.完成39页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