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秩序的解构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

空间秩序的解构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

武藏野美术大学位于日本东京,建于1929年,是日本最知名的美术大学之一。

本次武藏野美术大学扩建项目主要分为新旧两个部分,旧的部分将改建成为学校美术馆,而新扩建部分则会作为图书馆供师生使用。

设计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设计,将新、老建筑形成和谐的关系,由共融的状态营造出一处全新的场所。

图书馆是本次扩建的第一期,将由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本壮介担当设计。

在经过了黑川、伊东和安藤的时代后,新一代的日本建筑师又开始了探索新建筑方向和建筑思维的道路。

年轻的藤本壮介生于北海道,在设计中他强调空间的多样性表达,同时忠于研究室内外、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其“原始的未来建筑”思想表达了以人为基本需求的“原始”建筑理念,从人的角度,通过建筑来实现对于过去和未来的自省。

建成的图书馆项目建筑面积约6500m2,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

远看这个藏书达20万册的图书馆,就像一个用玻璃覆盖表面的庞大木质书架。

设计之初,藤本壮介将这个图书馆勾勒成了一个被书籍环抱的场所,没有独立的房间间隔,取而代之的是整面被放满的书架。

他要设计一个由书架、书、阳光和空间组成的建筑。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简单,却非匀质化的建筑造
02 116
型:以书架和玻璃作为主要建筑元素拼接而成的墙面,沿着螺旋形逐渐展开,形成将整块地围合起来的建筑。

“书架”的墙面层层包覆,向外辐射。

室内外,通过落地玻璃,或者一个个巨大的方形镂空结构,以有形无形的“窗”的概念进行着空间的自由穿插,使建筑与自然得到了最大的融合。

这种既分离又联结的层进式的建筑结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几年藤本壮介在大分市的一个传统居民区设计的那个住宅项目House N(这种标志性的结构当然包括House H等项目)。

House N是个纯白色的极简住宅,由三层墙体围合而成,外层将住宅和花园包裹期间,最核心的居住部分在中心,两层之间形成自然通道。

为了
不影响住宅的光照,设计师在所有的墙面
部分都开了数量很多,面积也很大的落地
窗户。

因此在层层包裹的结构中,室内外
呈现出了相对性的关系——外中有外,内
中有内。

虽然看似简单,内部关系却非常
丰富。

“空间与建筑可以看成是依循着局部
的规则与秩序所产生出来的”。

一直以来,
藤本热衷于物理学,更痴迷于爱因斯坦关
于时空的解读。

当这些理论被带入建筑中
后,藤本便开始对空间有了属于自己的特
殊理解方式。

进而在藤本的建筑中“秩
序”,这个关于空间排列的方式,成了最核
04
01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用玻璃“包裹”的书架
墙。

外界虽被其实质的隔开着,但却在视觉上
保持了建筑的通透性。

是一个一眼就能“看透”
的图书馆
02从中心向外,以螺旋形态层层延展的建筑结构
03以类似“窗”的孔洞形式展现整个建筑的通透
性,完成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同时也与内部引导
系统形成一定的呼应。

是整个建筑关于“秩序”
的重要构成
04剖面图
117
05由于大面积使用了落地玻璃,充分借用了自然采光,使得图书馆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06平面图
07设计师以“窗”的形式对螺旋形书架墙进行“打断”,形成了辐射状的“廊”,人们通过这种径向路线在层层不同的类别中实现了探索的种种惊喜
08按照藤本壮介的“机能随形”空间布局逻辑,书架可以担当墙体、楼梯等任意一种人们希望其成为的某种功能
118
心的语汇之一。

在确定大学图书馆这个特殊空间内部的布局时,设计师想到了两个既对立又关联的概念:检索和探索。

检索,是特定秩序,是为了方便找到特定的某本书而做的系统性的空间规划;而探索则是打破特定秩序,令事件发生在某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用发现未知的体验来获得灵感,这本身也是设计师想表现的图书馆空间体验的特征之一。

而整个图书馆就是通过螺旋形的空间布局解决了两种看似对立的行进路线间的共存问题。

地面清晰的路线指示对应着各个特定的序列段所摆放的书目。

读者凭借科学的检索功能和醒目的公共标志,可以非常轻松的沿螺旋形路径找到所需书目。

而在这些书架墙的螺旋式连续中,设计师又习惯性的以“窗”的形式进行“打断”,即从中心向外打通了多条射线,形成了辐射状的“廊”,人们通过这种径向路线在层层不同的类别中实现了探索的种种惊喜。

其实,打破特定的秩序归根到底也是一种秩序,这是设计师对于复杂体系之逻辑的自我领悟。

除此之外,关于“秩序”藤本还有另一层空间布局的逻辑,即机能随形。

在图书馆中,书和书架理所应当成为了最主要的东西。

而在武藏野大学图书馆,书架除了担当书架功能之外,他还是墙体,是楼梯,是椅子,是任何可以跟随使用者想法而变换功能的物体。

换句话说,在这种逻辑主导下的空间布局,一切是以人的需要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的,实现了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

这个看似原始且并不复杂的建筑始于设计团队严谨的平面规划和科学的数据测算,简洁的建筑立面表象下,却充满了丰富的内部关系。

收稿日期:2012.08.07
06
1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