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 讲义
拟态 一种动物从形态和体色上模仿另一种有毒和不可 食的动物而得到得到好处,这种防御方式叫拟态。 两种有毒的物种彼此相互模仿,共同分担捕食动 物学习期间的死亡率,两者都得到好处。这种拟态叫 做缪勒拟态。 一种无毒的模仿有毒的物种,这种拟态叫贝茨拟 态。 次级防御包括回缩、逃遁、威吓、假死、转移的攻 击者的攻击部位、反击、臀斑和尾部信号、激怒反 应、报警信号及迷惑捕食者等。
可传递蜜源的距离 和方位: 1)五十米以内圆圈 舞;五十米以外八 字舞。 2)八字舞中摆尾舞 的频率表示距离
3)八字舞中间直线 和垂线的夹角表示 蜜源与太阳的夹角。
蜜蜂通过舞蹈传递蜜源地的方位
(5) 电通讯 视觉差、无法进行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 热带浑浊水域中的鱼类(电鳗); 电场 — 感知障碍物、敌、友 (6)震动通讯: 水黾击水求偶信号,鼹鼠的震动通讯等
12、固定行为型 固定行为型按一定时空顺序进行的肌肉收缩活 动,表现为一定的运动形式并能达到某种生物学目的。 例如灰雁回收蛋,织巢鸟编织巢,青蛙伸舌捕飞虫, 蜘蛛织网,蜜蜂筑巢等都是固定行为型。 13、本能和学习 本能是指先天具有,由刺激引起的反应。 例如,泥蜂筑巢、养育后代等复杂的行为。 本能对于那些寿命短和缺乏亲代抚育的动物具有 明显的适应意义。
5、生物节律与定向行为 动物的活动或者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 而发生有节律的变动,称节律性行为 生物内在节律和生物钟的特征: •对环境温度变化极不敏感 •生物钟不受代谢毒素或抑制剂的影响 •生物节律即使在缺少环境诱因时也能自我保持 •生物节律可被环境中的定时因素所启动和重新启动
生物节律的类型 日节律 蜜蜂采蜜 潮汐节律 招潮蟹低潮时觅食求偶,高潮时退回 洞内;滨蟹刚好相反 半月节律 银汉鱼大潮产卵 月节律 矶沙蚕产卵黄金鼠冬眠节律
二、动物行为学中的基本概念
1、动性、趋性、横定向 动性是指动物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所作的 随机的、不定向的活动,其强度随诱发刺激强 度变化而变化。这种运动的结果使得动物总是 趋向于有利的刺激源而避开不利的刺激源。 在昆虫和无脊椎 动物中比较常见,例 如涡虫的怕光,主要 是靠动性来趋利避害 的。
昆虫动性运动轨迹
影响领域大小的因素:
为动物提供全部所需资源的领域要比只为满足动物生殖需要 的领域面积要大 领域的大小同资源状况有关 食物密度越大,所需领域面积也就越大 食物的营养质量对领域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种内和种间竞争对领域的大小也有影响
领域的保卫
动物保卫领域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声音炫耀、行为炫耀和气 味炫耀,很少发生直接的接触和战斗,除非是在第一次建立领 域的时候。 保卫领域是有三道防线:1)靠鸣叫对可能入侵者发出信号和警 告;2)当来犯者不顾警告非法侵犯到领域边界时便采取各种特 定的行为炫耀来维护自己的领域;3)如果入侵者仍然坚持侵犯 领域的话,领域主人便采取驱赶和攻击行动。
趋性是靠近或离开一个刺激源的定向运动。其 方向是通过动物体的长轴直接指向刺激源。 趋性根据刺激的类型可以分为:趋光性、趋地 性、趋湿性、趋触性、趋流性等。
甲虫的趋光性机制
横定向跟趋性比较接近,它总与刺激源保持一定 的角度而不是直接向着刺激源或者离开刺激源。 但不一定涉及动物的运动,例如昆虫的背光反应 和腹光反应。仰泳蝽保持背部朝下游泳和划蝽保持背 部朝上的游泳姿势。 与运动有关的横定向常见的是光罗盘反应。
4、领域行为 被动物所占有和保卫的空间或区域。在此范围内 含有占有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且不允许其他个体 侵入,这种行为和现象就叫做领域行为和领域性
特征: 1)领域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其大小可因时间和生态条件的不 同有所调整; 2)领域是受领域占有者积极保卫的; 3)领域的使用是具有排他性的。 类型(不能截然分开,但仍有参考价值): 生殖和取食领域: 生殖领域: 群体营巢领域; 求偶和交配领域:只在求偶和交配用,如动物的求偶场。
蚂蚁横定向 飞蛾选择近距离光源定向的飞行轨迹
2、释放行为的刺激阈值和空放行为 动物的行为是靠外界刺激释放的,所谓阈值, 就是指释放一个行为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刺激强度。 在反射活动里面,它的阈值大小是不变的。在复杂 行为里面,它释放行为阈值是变化的,是受到环境 条件和动物生理状况影响的。 在极端条件下,阈值降低可以导致行为自发进 行,称空放行为。 3、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 当特定刺激多次引起行为释放后或特定行为多 次释放后,可以引起疲劳现象。 很多活动有自己的疲劳特性。
1)求偶行为 动物的求偶、婚配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求偶动物经常会做 出一些奇特的动作,展示鲜亮羽毛和发出复杂声音。比如生活 在非洲的一种旗翼夜鹰,在繁殖季节,雄鸟两只翅膀各长出一 根长达60厘米的羽毛,斜竖在身体后上方,很像一对旗帜,它 是用来引诱雌鸟的,交尾后旗翼便立即折断。 (2)交配和配偶关系 鸟类和哺乳类在非繁殖季节以鸣叫、呼唤、相互整理羽毛 等亲密动作来维持配偶关系 (3)亲代抚育 亲代抚育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亲代抚育通常是两性都参与,但雌性承担的工作比雄性 多,有时完全由雌性承担,在极个别情况下完全由雄性承担。
6、关键刺激 关键刺激是动物释放某一反应所必需的刺激。关键 刺激可以是单一信息,也可以是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起来 的复合信息。例如火鸡根据猛禽所特有的短颈、长尾的 特征来识别他们。
用纸卡模型测试地面鸟类(火鸡)的逃跑反应
7、释放者、种间释放着 释放者指种内个体间的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实 际上是信息的相互交换,对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都有 好处。例如种内的求偶中,对信息的取药是相互的,通 信效率的提高对双方都有好处,最著名的就是孔雀开 屏,雄性鲜艳的羽毛等。 种间释放着在拟态和共生中比较常见,例如,共生 中的清洁鱼。此外,不同鸟类之间报警叫声较为相似也 属于种间释放着。 关键刺激和释放者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是在种内和种 间传递信息,而是在于这种信息的传递使一方受益还是 双方都受益。
年节律黄金鼠冬眠节律
定向行为 大多数动物在其活动区域中,都有其特殊的定位 方法。人类主要依靠视觉定向;而蝙蝠主要靠听觉定 向;一些昆虫、水生动物和哺乳动物主要靠化学(嗅 觉)定向 1)视觉定向:很多动物都是以视觉作为定向的主要 工具。根据观察、实验,泥蜂根据地标来定向;鸟类 在白天飞行,大多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定向;夜间飞 行则是靠星辰来定向。也有许多实验证明,有些鸟类 依靠视觉和非视觉系统(如地磁场)一起来定向的。 这说明,动物走向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威吓 不能迅速逃跑的动物往往采用威吓的手段进行防 御。如蛾类后翅上的大眼斑吓跑小鸟,蟾蜍收到攻击 身体膨胀等。 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 例如当捕食者接近鸟巢,亲鸟装受伤把捕食者吸 引远离鸟巢;动物身体上的小眼斑、假头、假触角等 吸引捕食者的攻击,保护要害部位;海蛞蝓鲜红的乳 突、蜥蜴断尾等诱使捕食者攻击可牺牲和有刺激性的 部位也是转移攻击部位的一种方式。
4、行为动机和折衷行为 行为动机是指动物行为的内存因素,是引起动 物行为变化的一类可逆的体内过程。
影响行为动机的因素 ①外部因素:如正在求偶的野鸡,当敌害突然出现时, 它们能放弃求偶逃避敌害。 ②内部因素:如血糖浓度和渗透压的改变与动物的饥饿、 饮水动机相关;发育、成熟程度和激素分泌与动物的求 偶动机有关。 ③行为的时间性:行为的时间影响行为动机感受刺激的 阈值。某一行为间隔时间越长,行为的动机越强烈;间 隔时间越短或频繁出现一种刺激,行为动机就会减退或 造成疲劳。
2、生殖行为 性选择:在两性潜在生殖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其中一性就成为另一性追求的稀缺资源,生殖潜力大的 为配偶展开竞争,而被争夺的一方表现有选择性。所以 性选择分为同性选择也称雄性竞争;异性选择也称雌性 选择。 在繁殖过程中动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动作或活动。 一般而言,这一行为链分为求偶、交配、亲代抚育三个 阶段。
11、超常刺激 超常刺激指比一个正常刺激更能有效地释放动 物某一特定行为的刺激。 例如,银鸥喜欢孵化比涂上蓝、黄或者红色, 而且比正常大一点的蛋。雏银鸥更喜欢啄击末端尖 细具有3个白环的细棒。 某些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出现超常刺激,例如某 些巢寄生和社会寄生的动物,如杜鹃雏鸟的嘴裂斑 纹比寄主雏鸟的醒目,能更有效地释放喂食反应。 寄生蚂蚁巢穴的甲虫幼虫的皮肤分泌物能释放蚂蚁 的抚育行为。
三、动物行为的类型
1、防御行为 任何一种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可分为 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 初级防御不管捕食者出不出现都起作用;次级防 御只有捕食者出现才起作用。 初级防御包括穴居、警戒色、隐蔽和拟态四种。 枯叶蝶模拟一片枯叶,竹节虫模拟一个竹枝 等现象不能从表象上把它们归属于拟态,这些动 物模拟周围环境中的一些物体所获得的防御效果 是隐蔽。与保护色、混淆色、保持身体透明等隐 蔽没有区别。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利他行为的四种假说: (1)亲缘选择型:借助于对亲属提供帮助而增加自己对 亲缘选择型 未来世代的贡献。 因为亲缘关系越近,体内共占同一基因的概率就 越高。(基因的自私性) (2)互惠合作型: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净收益。(合 互惠合作型 作关系) (3)行为操纵型:如杜鹃的巢寄生 (彻底的利他) 操纵型 (4)相互回报型:双方都得到好处。如吸血蝠哺血;灵 相互回报型 长类的结盟
动物的通讯方式 (1) 视觉通讯:萤火虫、黑翅豆娘翅末端的白班、 雄鸟鲜艳的羽毛等 优点:快速、易于定位、信息量大; 缺点:传递距离短、不能有障碍物 (2) 听觉通讯:鸟类、兽类、昆虫报警、宣扬领 地、炫耀、求偶等 优点:传播距离远,特别是在水中;不受 障碍物影响;不受光线影响:最适合夜间通讯 缺点:易受干扰;易受天敌监听
(3) 嗅觉通讯 — 化学通讯: 鹿、狼、啮齿动物用于领域标记的各种 信息素;雌蚕蛾的性信息素等 优点:可绕过障碍物;持续时间长;传递 范围大;种的特异性 缺点:传递速度慢 (4) 触觉通讯:蜜蜂侦察蜂的舞蹈;蜘蛛求爱 (“拨弦”— 拨动网丝);灵长类的梳理行为 等 优点缺点:与其他较难比较,需要直接接 触
折衷行为 动物在同一时刻只能进行一种活动, 但两种不同的行为动机在体内发生冲突,导致动物 表现出折衷行为。 例如,鸭子既想接近食物又想避开拿食物的 人,所以伸长脖子够食物,脚却尽量往后。三刺鱼 保卫领域时极富侵犯性,但有掺杂害怕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