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物行为学(全)
•
求偶
•
交配
•
孵化及抚育后代
• 5 贮食行为
• 特点:度过不良的时期
• 方式:动物食性:埋藏
•
植物食性:地下贮藏、挂在树上
• 6 定向行为:
• 特点 :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器官
• 方式: (1)化学定向:蚂蚁、狗、大马哈鱼
•
(2)视觉定向:天体
•
地磁、重力、气压
•
风向、气味
•
(3) 听觉定向
• 7 社群行为与通讯
• 1)关键刺激 :
•
信号刺激,遗传决定。
• 2)引发刺激 :
•
(1) 种内引发刺激
•
(2) 种间引发刺激
• 5 刺激积累
• 行为由几个刺激先后连续引发,在效果上相
• 互促进的 现象。
• • 6 超常刺激 • 模型比自然刺激更有效的现象。
第三章 行为动机与模型
• 一 行为动机
• 表现某一特定行为前的有机体内部待机状态。
• 虹雉
有节奏摆头摆尾
• 孔雀
尾羽展开、喙指向地面
• 四 动物行为进化的一般规律
• 1 突变
• 2 自然选择
• 五 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活动进化的影响
第二章 行为的生理基础
• 一:感觉、协调、运动系统与行为的关系
• 1 三者关系
•
感觉系统 协调系统 运动系统
• 环境 感觉 神经 肌肉等
行为
• 信息 器官 激素 结构
表现
• 感觉系统:筛选、转换、传导。
• 协调系统:筛选、传导。
• 运动系统:体现行为。
• 反 馈: 正、负。
• 二 神经、激素与行为
• 冲动:
•
具体的行为动机
• 寻求行为:
•
冲动引起、多次发生、多样。
• 完成行为 :
•
冲动引起 、具目的、不变、使冲动减弱
•
或消失。
• 二 行为动机模型
• 1 实物模型
•
代表环境信息、研究行为反应。
• 2 理论模型
•
解释行为的原理和机制。
• 1)心理水箱模型 :
•
猫的捕食
• 2)等级机构模型:
•
繁殖行为
•
学习、推理
• 二研究行为进化的方法:
• 1:行为比较法:研究行为的系统发育
•
1)概念 :运用既定状态上的行为比较,
•
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反应出
•
历史状态上行为的变化及变化过程
•
• 2)遵循原则
•
(1) 具共同祖先、亲缘关系相近的种群:
•
有类似的行为方式
•
后代保留祖先的某些方式
•
(2) 共同性和特殊性行为相比:
的无关刺激不予反应。
• (2)印随学习(印记):出生后的早期
•
学习方式,特定敏感期
•
性印记:灰头文鸟和条纹文鸟
•
鸣叫印记:白冠雀的“方音”
•
位置印记: 候鸟、洄游鱼类的出生地
•
寄主印记:寄生虫、巢寄生鸟类
• (3)联想学习(条件制约):
•
a 经典条件反射:
•
b 操作条件反射(尝试或试错学习)
• (4)模仿(观察学习):不具敏感期
•
鸽:浸喙不抬头抽吸
•
鸡:浸喙抬头吸水
•
• 4 对环境的适应
• 1) 争巢战斗和求偶和解:三趾鸥
• 2)亲子间喂食方式的适应: 普通海鸥、刀嘴海鸥 • 5 演绎和实验法
• 三 几种主要行为的进化
• 1 攻击行为的进化
•
1)争斗形式:
•
礼仪化:为有价值的目标采用恐吓威胁等
•
保守形式进行斗争。
•
狗打架
• 3)环式模型:
•
狗的进食
• 三 行为动机之间的竞争和 矛盾行为
• 1 行为动机的竞争:
•
动机间能量大小的较量。
• 2 竞争的形式
•
1)优先权
•
2)矛盾行为
•
(1)改向行为:
•
两动机平均时,弱的一方向更弱的 一方
•
进攻。
•
• ( 2) 趋避行为:
•
同一事物引起两种行为。
• (3) 转移行为:
•
• 1 动态过程
• 2 对环境的反应、进化过程、自然选择结果
• 3运动器官、神经、感官、内分泌系统的参与
• 四:行为的近期原因和终极原因
• 1 近期原因
•
动物怎样去进行某种活动。
•
大雁:春天: 南→北
• 2 终极原因:
•
动物行为进化的历史原因
•
大雁:冬天: 北→南 的原因
• 五:动物行为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1 内容: • 原因、发生发展、适应功能、进化历史。 • 2 分支学科: • 行为生理学 • 行为遗传学 • 行为生理学 • 3 研究方法: • 实验法 • 描述法
• 3)亲属间利他行为进化
• (1)直系亲属间利他行为进化
•
布氏黄鼠:雌性报警
基因层次上的自然选择
(2)非直系亲属间利他行为进化
草原旱獭:雌雄均报警
群间选择
4)非亲缘关系间的利他行为进化
(1)互惠合作式
概念 :从合作中获得利益大于为合作付
出的代价
实例:杂色鹡鸰
( 2)行为操纵式 概念:受其他个体操纵 实例:巢寄生鸟与寄主
接受﹑交配
•
d 在蚊上包更多丝
接受﹑交配
• 缝蝇 e 送空丝球
接受﹑交配
• (2)鸭求偶信号
•
种名
求偶信号
•
翘鼻麻鸭
用力梳理翼上的羽干
•
绿头 鸭
举翅露鲜羽,用喙梳理
•
绿翅 鸭
对翅上鲜羽稍作整理
•
鸳鸯
象征性碰一下一长羽
• 3)影响性行为进化因素
•
(1)性选择
•
(2)季节变化
•
(3)迁徙
•
(4)群体结构
• 1 刺激:
• 能被动物繁殖并引起反应的环境信息。
• 1):环境
•
内、外环境。
• 2): 环境信息
•
动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 3): 刺激阈
•
引起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
• 2 感官
• 1):化学感受器
•
触角、步足、触须、下丘脑。
•
• 2):光感受器
•
细胞器、单个感光细胞、
•
单眼、复 眼、眼
• 3):热感受器
表面上与原动机毫不相干的活动。
• 四 影响行为动机的因素
• 1 外界的某些关键刺激
• 2 内部刺激
• 3 激素
• 4 内源性节律(生物钟)
• 5 发育成熟程度
• 6 行为的时间性
•
特异性疲劳: 动作特异性疲劳
•
刺激特异性疲劳
• 7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势
第四章 行为的类型
• 一 从功能上划分
1 攻击行为(争斗行为)
• 1: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定位
•
1)延脑、脑桥:
•
躯体、反射、本能、呼吸、 循环。
•
2)大脑皮质:
•
抽象思维及后天行为、记忆。
•
3)丘脑、下丘脑(间脑):
•
体温调节、摄食、饮水、内分泌
•
• 2:激素与行为
• 1):内激素
• 2):外激素
•
性外激素
•
追踪外激素
•
报警外激素
•
聚集外激素
• 三 刺激与感官
• 均为鸽:E(D.D)=1/2×〔(+10)+(-3)〕=3.5
• 均为鹰:E(H.H)=1/2×〔(+10)+(-20)〕=-5
• 鹰中出现鸽:E(H.D)=0
• 鸽中出现鹰:E(D.H)=10
• 最优:鹰为8/13,鸽为5/13
•
(3)实例:粪蝇
• 3)争斗原则:有产者原则
• (1)概念:在争斗中占有者对资源占有优势
•
反射:通过神经系统作出、动物体的一部分反应
•
动物越高等反射越少
•
本能:刺激引起也取决于体内的生理状态,复杂,
•
遗传决定但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种内个体相似
• 2:后天行为
• 1)特点:与遗传无关,种内个体表现不
•
同,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的新
•
行为
• 2)类型:
• (1)习惯化:对无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
• 2)争斗方法:最优法
• (1)概念 :种群中大多数成员采用、获得最佳后
•
果的争斗方式
• (2)鸽、鹰含义及原理
• 含义:鹰式(H):打斗到底不分胜负不
•
罢休
•
鸽式(D):一方略占优势、一方
•
逃之夭夭
• 原理:结果(E) 、赢(+10) 、 对峙(-3)
•
重伤(-20) 、输(0)
•
胜概率 p=1/2
• (2)实例:阿拉伯狒狒
• 2 利他行为的进化
• 问题提出:利他行为不能用达尔文的理论解释。
• 1)亲缘选择
• (1)概念: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
之一,有亲缘关系成员所起
•
的作用即为自然选择作用。
• (2)解释:利他行为基因的成功,不取决对
•
个体带来好处而取决利他基因在基
•
因库中的频率增加
• (3) 亲缘系数 : r =∑(0.5)└
•
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