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
▪ 星形细胞瘤、胶质细胞瘤——大脑半球的皮层下 ▪ 室管膜瘤——脑室壁 ▪ 髓母细胞瘤——小脑引部 ▪ 脑膜瘤——与蛛网膜颗粒分布一致,多见于矢状
窦旁和大脑凸面 ▪ 神经鞘瘤——桥脑小脑角 ▪ 垂体腺瘤——鞍区 ▪ 颅内转移瘤——两侧大脑半球
临床表现
▪ 颅内压增高 ▪ 局灶性症状与体征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 是治疗颅内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包括
▪ 肿瘤切除:保留正常脑组织、尽可能多切 除肿瘤
▪ 内减压术 ▪ 外减压术 ▪ CSF分流术
放射治疗
▪ 手术后 ▪ 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手术 ▪ 病人全身情况差 ▪ 对放射线敏感的颅内肿瘤 ▪ 目的抑制肿瘤生长、延缓复发、延长生命
治疗方法
▪ 内照射法:放射性同位素植入肿瘤组织内 ▪ 外照射法:颅外远距离照射,包itary adenoma)
▪ 是最多见的鞍区肿瘤,良性。症状包括内 分泌功能紊乱、视力视野改变和颅内压增 高。
垂体腺瘤的解剖示意图
内分泌功能紊乱
▪ 泌乳素腺瘤(PRL瘤)因PRL分泌过多, 女性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性功能减退
▪ 生长激素腺瘤(GH瘤)巨人症和肢端肥 大症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瘤)因 ACTH分泌过多,出现皮质醇增多症,如 向心性肥胖、高血压、性功能减退
▪ 视神经和视交叉——视力视野损害(双颞 侧偏盲)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分类
▪ 既往按肿瘤细胞染色特性——嫌色性、嗜 酸性、嗜碱性
▪ 目前为细胞分泌功能分类法 ▪ 如肿瘤直径 <1cm,限于鞍内生长称微腺
增强后病灶呈均匀明显增强
▪ MRI:分辨率优于CT,无创、无辐射、无 伪影、三维成像
增 强 M R I
颅X线平片
▪ 垂体腺瘤——蝶鞍扩大 ▪ 颅咽管瘤——蛋壳样钙化 ▪ 听神经瘤——内听道扩大
颅咽管瘤:蛋壳样钙化
左侧听神经瘤骨窗示左侧内听道 开口明显扩大
鉴别诊断
▪ 脑脓肿 原发灶、发热、脑膜刺激征、WBC
颅内肿瘤的诊断
▪ 颅内肿瘤的诊断靠病史、体检和特殊检查 ▪ CT:应用最广泛,无损伤,依靠直接和间
接征象来判断。 ▪ 直接征象——肿瘤组织形成的异常密度 ▪ 间接征象——脑室或脑池的变形移位 ▪ 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提高组织的
密度对比
右侧蝶骨嵴区脑膜瘤。CT平扫等密 度灶,边界清楚,周围轻度水肿
▪ 1 三主征:头痛最常见,呕吐为喷射性,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客观体征。
▪ 2 其他:头晕、视力减退、复视、意识改 变、大小便失禁等。
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 一是早期的刺激性症状:癫痫、疼痛、肌肉抽 搐
▪ 二是晚期的挤压和破坏性症状:偏瘫、失语、 感觉异常 最早出现的局灶性症状有定位意义。如额叶 前部的精神症状、中央前回刺激性癫痫及破 坏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央后回对侧半身 感觉异常
分类
▪ 根据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组织来源、形态学特 点和生物学特性分类: 1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2 脑膜的肿瘤:脑膜瘤、脑膜肉瘤 3 神经鞘细胞肿瘤:神经鞘瘤 4 垂体前叶肿瘤 5 先天性肿瘤:颅咽管瘤、畸胎瘤 6 血管性肿瘤:血管网状细胞瘤 7 转移瘤
发病部位
▪ 大脑半球发生脑肿瘤的机会最多。不同性质的肿 瘤好发部位不同
瘤,确诊靠CT或MRI及血清激素水平测定。 ▪ 肿瘤直径 >1cm,突破鞍膈为大腺瘤,
>3cm 为巨腺瘤。
治疗
▪ 以手术为主,入路有经蝶和经颅,术后放 疗。
▪ 伽玛刀治疗微腺瘤。 ▪ 药物治疗。
垂体腺瘤CT
垂体腺瘤MRI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
位于桥脑小脑角内,为第八脑神经前 庭支生长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
脑脓肿:脓肿壁环状强化
脑结核瘤
▪ CT平扫示右顶枕部混合密度灶,其内及周 壁可见点状、片状、及环状钙化
治疗
▪ 综合治疗 ▪ 手术 ▪ 放射 ▪ 化疗 ▪ 基因
降低颅内压
▪ 降低颅内压的根本办法是手术切除肿瘤, 其他方法有:
▪ 脱水治疗 ▪ CSF外引流 ▪ 亚低温、激素、体位、呼吸道通畅
手术治疗
不同性质颅内肿瘤的特点
▪ 一、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是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较
低,多见于大脑半球,界限不清,手术难 切尽,术后易复发,应辅以防化疗,5年 生存率30%。
右额叶胶质瘤瘤周水肿明显
脑膜瘤(meningioma)
▪ 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多良性,病程长, 多见于矢状窦旁和大脑凸面。多见3050岁,女多于男。脑膜瘤包膜完整,双 重供血,术中出血多,手术多可切尽, 预后好。
颅内肿瘤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邓东风
概述
▪ intracranial tumors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分 原发和继发2类
▪ 原发 肿瘤发生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 垂体、血管和残余胚胎组织。年发病率 7.8~12.5/10万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幕上 多于幕下。
颅内肿瘤--第四脑室室管膜瘤
▪ 继发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 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主要经血流到颅内
60钴、伽玛刀(r-knife)、等中心直线 加速器( X –刀)
▪ 化疗——为辅助治疗方法对一些肿瘤有效 ▪ 基因药物治疗——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
再见
颅内肿瘤--顶叶脑转移瘤
▪ 颅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年龄组。 ▪ 小儿——后颅窝和中线部位肿瘤多见,如
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
▪ 成人——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 听神经瘤
▪ 老人——胶质细胞瘤和转移瘤
病因
▪ 不明。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基因 和抗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遗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可诱发肿瘤 的发生。
▪ 患侧神经性耳聋伴耳鸣,面神经(周围 性面瘫)及后组脑神经受累症状。
▪ 同侧小脑症状,眼球震颤、步态不稳、 闭目难立、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 颅内压增高症状。
听 神 经 的 解 剖 示 意 图
治疗
▪ 以手术为主,切尽可根治,术后常有面瘫。 ▪ 直径〈3cm可行伽玛刀治疗
右 侧 听 神 经 瘤 M R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