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法培训讲义

公务员法培训讲义

一、引言(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务员法》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在总则中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在具体制度中体现党对各类公务员的统一管理。

2、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相适应,从现阶段国情出发,着重解决公务员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3、保持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同时吸收改革成果,完善公务员制度。

(二)《公务员法》的诞生:2005年4月27日。

二、《公务员法》要解决什么问题(一)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

1、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2、官员应当树立接受监督的意识。

3、强化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

(二)为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1、在现代社会,公务员不是国家进行管理的单纯工具,公务员与国家之间不是所谓的特别权力关系。

2、制定《公务员法》,应该关心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和工作状况,使公务员有一种亲切感。

3、公务员也是权利主体,有着自己的正当利益,其合法权益也应予充分保障。

(1)公务员奉献的回报:要么政治上发展;要么经济上发展。

(2)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一样,都应享受宪法规定的工资权、休假权等基本人权。

4、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废除问题该理论认为,政府与公务员、监狱与犯人、学校与学生是特别权力关系。

法治和人权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公务员法》的指导思想(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将宪法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公务员法》的指导思想之一,具有重大意义。

2、公务员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必须坚持这一指导思想。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1、将党管干部原则确立为《公务员法》的另一指导思想,符合中国实际。

(1)党管干部原则是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标志。

(2)我国公务员不分政务类与业务类。

公务员都是国家干部,都要服从党的领导和管理。

2、如何正确地理解党管干部原则?第一个问题:“党管干部原则”内涵的演变。

(1)党管干部原则,在战争年代,干部工作带有战时性、军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不仅对党的、军队的干部,而且对区域性政权的干部,都由党组织统管。

(2)建国初期,沿袭解放前做法,所有干部都由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统一管理。

(3)从1953年起,我国建立起新的干部管理模式,即分部分级管理模式。

分部管理,就是由党委各个部门分管本领域内的干部。

如文教干部由党委宣传部负责管理。

分级管理是指上级党委对下级单位干部管理的权限幅度。

长期以来,人们便约定俗成地把这种体制的内容视为党管干部的原则。

(4)1980年中组部发出《关于重新颁发<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的通知》。

《通知》对党管干部原则作了如下表述:“一切干部都是党的干部,都应根据他们担任的职务,分别由中央和各部门的党委、党组或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负责管理。

”(5)1980年,中组部发文,对于党政机关,要下管两级机构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比如中央对地方,管理到省和地(市)两级。

(6)1984年,中央决定将“下管两级”,改为“下管一级”。

(7)1989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

该《通知》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干部管理的方法。

党要加强对干部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推荐和管理好重要干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

”(8)1992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战斗力的意见》。

该《意见》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通盘规划,分步实施,逐步配套。

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

”(9)2000年8月,中央办公厅发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纲要》指出:“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同时适应新的情况积极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

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二个问题:党管干部原则在公务员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1)、党制定与公务员制度有关的路线、方针、标准和政策。

(2)、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级党的组织对公务员中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和监督。

(3)、由党组织负责对公务员的部分管理事务。

①由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向人大推荐应由人大选举、决定的公务员人选。

②按照党政分工,党的组织部门直接管理一定级别以上的公务员。

③政府各部门、法院、检察院的党组(党委)分别管理一定职务级别的干部。

四、《公务员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1、公开原则要求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如考录、考核、晋升、惩戒)要保持公开、透明。

2、平等原则要求公务员管理应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3、建立竞争机制的目的,就在于选择与激励优秀人才。

(二)依法管理原则1、依法治国不仅要求政府的外部行为应遵循法治原则,机关的内部管理也应依法管理。

2、对公务员的依法管理。

(1)权限法定;(2)条件法定;(3)标准法定;(4)程序法定。

3、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1)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上级机关或其他机关的工作人员不得打击报复。

(2)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本人或家人的人身安全等可能会受到威胁。

(三)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1、监督约束机制包括:义务、纪律、惩戒、考核、回避、申诉控告等环节。

2、激励保障机制包括:考核、职务与级别晋升、奖励、工资保险福利、退休待遇、申诉控告等环节。

3、考核既是监督约束又是激励保障的机制,并且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公务员法》的设计思路是,分类考核、体现首长负责制、加大考核结果的区分度。

4、职务晋升是对公务员最大的激励。

5、创新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机制(1)关于廉政金制度①廉政金:寄托着人民对公务员一生廉洁的期待。

②廉政金的原则——“无法定过错全拿走,有法定过错全失去。

”(2)以《公务员法》为契机,制定公务员财产和个人重大事项申报法。

(四)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1、任人唯贤是党提出的干部路线。

2、德才兼备是党提出的干部标准。

(1)公开考试主要是笔试和面试,考察重点是报考者的“才”。

(2)严格考察主要是政审,考察重点是报考者的“德”。

(3)考核制度,则是对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但重点是工作实绩。

3、落实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1)谁来评判一个人?(2)怎样评判?五、《公务员法》的主要制度创新(一)扩大公务员范围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据此,我国公务员的范围包括:①中国共产党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②政协机关;③人大机关;④行政机关;⑤司法机关;⑥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2、为什么要扩大公务员范围?(1)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党的机关人员实际上从事着公共事务管理。

这是我们最大的政治特色。

(2)民主党派机关、政协机关各自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3)法官、检察官与政府工作人员一样,尤其在素质要求、管理监督等方面是一致的。

(二)建立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的“双梯制”1、公务员级别与公务员职务一起,构成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2、将级别晋升作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阶梯:职务晋升侧重“给官”;级别晋升侧重“给钱”。

3、“双梯制”的特点在于:(1)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2)增加公务员级别;(3)实行“一职数级,上下交叉”;(4)向基层公务员倾斜。

(三)创新分类制度1、国家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1)军官、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等属于国家干部的范围,但未纳入公务员队伍。

(2)法官、检察官是公务员,但其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法律的,从其规定。

(3)对领导成员与非领导成员,以及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加以区分。

(4)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

2、公务员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1)综合管理类是公务员职位中的主要部分,也可称为一般行政类。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主要包括机关中履行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责的职位。

(2)行政执法类职位①全国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在税务、工商、质检、环保、药监等机关,并主要集中在基层。

约为200万人,科员、办事员占70% 。

②初步设想,行政执法职务分为七个职务层次,最高职务层次相当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调研员,最低相当于办事员。

如税务行政执法职务可以分为一至七级税司。

(3)专业技术类职位①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呼唤专业技术类职位制度的诞生。

②初步设想,专业技术类职务分8个职务层次,相当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中巡视员以下、科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层次。

(四)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和委任制,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1、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2、对聘任制公务员,实行合同化管理。

3、因履行合同产生的争议,先由一个中立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聘任制不同于实践中的政府雇员制(五)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票决制;●任职前公示制度1、民主推荐: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

2、票决制:干部任用决策方式的重大创新,维护决策者民主权利,加强干部任用工作监督。

3、任前公示:“干部选的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

体现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的方向。

《公务员法》第30条明确规定: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

第46条规定: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当按照规定实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第44条规定: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应当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第45条规定: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

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产生任职人选。

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

(六)建立公务员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1、民主法治制度下的政府是一种责任政府。

2、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

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七)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1、领导成员是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2、1978年确立干部退休制解决了“活到老,干到老”的职务终身制问题,却存在“不到年龄不退休,不犯错误不下台”的“准终身制”问题。

3、任期制意味着:凡是任期已到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律退出该领导职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