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物理学课件5

原子物理学课件5


阴极射线实验
• 示意图

汤姆逊(J.J.
Thomsom, 1856—1940)英
国人, 实验物理学家。
通过阴极射线散实验发现
电子。并由此发现获得
190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
轴线管壁发光 (忽略“阴极射线”的重量)

加偏转电场E后,射线向上偏转: 说明:“阴极射线”B后,射线向下偏转: 再次说明:“阴极射线”带负电,受力=qVB

1.1.2 原子的内部特性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整体呈电中性;电子绕着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 作出如上认识的三个著名实验:
• 一、汤姆逊阴极射线实验• (发现电子)
• 二、密里根油滴实验• (发现电子电荷的量子性 )
• 三、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发现原子核)

汤姆逊(英,Thomson,1897)

• 密里根(美,Milikan, 1910)油滴实

• 基本思想 •带电油滴在电场力QE和重力

Mg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有:Q=Mg/E;
•油滴带电量如果是某个最小电
量qmin = e 的倍数,即:Q=
Ne(N为整数),则平衡电场 应该是一系列分离的数值,
• 即:E=Mg/Ne 。
• 实验原理
• 由这些分离的数值可求出电
子电量qmin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问题:“最基本单元”存在吗?
• 说明:人们对“最基本单元”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 意义: 闪烁着人类认识世界的哲学光芒,

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实证”特征
• “。实证”(实验证据!):多大?多重?内部结构特性


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

1.1.1 原子的外部特性• (多大和多重?)

1.1.1 原子的外部特性 • (多重?)
•III、 单个原子的绝对质量 (mA )
• 据定义: A=M(A)/[M(
)/12],
• M(A)=A×M( )/12 = A (g) = A×10-3( kg),
• mA= M(A) / NA=A×10-3/ 6.022×1023 (
kg)• = A×1.661×10-27(kg
• 2、求出了阴极射线的荷质比,此值和发出
• 阴极射线的材料无关;
• 3、汤姆逊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比原子 小
• 的粒子(电子)流,阴极射线的荷质
• 意义:发比现了电子,并由此发现获得1905年度

• 诺贝就尔是物电理子学的奖荷。质比。
• 问题: 物体带电量是否存在一个最小电量值? qmin = e (electron) = ?

另:一个原子的体积(球体)4rA3/3;
• 1 Mol 的原子所占的体积:Vmol •=N所A以×:4rrAA=3/3(3A /4 NA)1/3 ~ 10-10 M(1 A)
• 举例:H ,
rH ~1.6×10-8 (cm) =1.6 A
• 量子力学计算值: rH =a =0.53 A;• r(H2O)=?
原子物理学课件5

第一章 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物理学
第一节 原子的外部和内部特性 第二节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第三节 索末菲对玻尔理论的推广 第四节 光谱产生的爱因斯坦理论

1.1 原子的外部和内部特性
“原子”的原始慨念: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 古代中国人: 金,木,水,火,土; 古代云南彝族: 铜,木,水,火,土。

电场和磁场力平衡时, qE=qVB V=E/B

撤去电场,阴极射线受罗伦兹力作用 ,在磁场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在磁场 外做直线运动并偏离轴线。
由偏转角 测量出R;由 mV2/R=qVB
q/m (荷质比) = V/RB = E/RB2

• 汤姆逊的阴极射线实验
结果:1、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
•I、摩尔(Mol)定义: • 一系统物质的数量。该系统中包含的基本单元 • 数与0.012 kg 的的原子数相同。
• 说明: 1,0.012 kg 的原子数为 6.022×1023 , •2,或“系:统N”A可=以6.是02原2×子1、023分/ M子o或l。其他粒子 。
•II、原子量(A,relative atomic mass)定义: • 1摩尔某种物质的质量和1摩尔 原子质量 1/12的比值,定义为这种物质的原子量(A,相对 原子质量,无量纲)。
) •举例1: (A=12
): mA =19.93×10-27 (kg);
•举例2: (A=1.00797 ): mA =1.674×10 -27 (kg)

1.1.1
原子的外部特性• (多大?)
•VI、 单个原子的尺 寸•(rA已) 知:A (原子量),(密度:[g/cm3])

1•
设 Mol
的:原rA子为所原占子的半体径积。:Vmol= A (g)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