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农问题的思想汇报

三农问题的思想汇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报告中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三个“最需要”,不仅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三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也显示了“三农”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让老百姓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虽然说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困绕“三农”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很多,有的还十分突出。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基础还十分薄弱,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与工业相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十分有限,增长速度小,增长空间小,增长规模小。

农村的整个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滞后,而且发展的区域也极不平衡,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的生产力还相当落后,虽然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状况,但却依然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分薄弱。

在我国的农村居住了近8亿农民,虽然他们绝对多数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温饱生活,但是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下,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特别是这些年来,农民的收入停止不前,增收渠道越来越狭窄,这些问题,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牵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三农”不稳,国将不稳,只有将“三农”
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是远见卓识,高屋建瓴,预示着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三农”问题》相关的文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近段时间安徽河南等省发生了重大的干旱情况,几个月不降雨,而这几个省又是国家的产粮大省,他们的收成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家。

国家总理温家宝到发生干旱的省市地方进行考察指导工作,督促各省市领导重视旱情。

最近每天看新闻,歌干旱地区都已经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抗旱,确保今年的丰收。

自十七大以来,国家一直关注三农问题,这次我是深切的体会到了。

我家本身就处在农村,今年的旱情我是亲身经历的,为此我了解到国家真的是在为农民的利益着想,在积极的想办法帮助农民拜托自然灾害的威胁。

这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大的信心,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党的带领下过上新的幸福生活!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比如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

而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此“三农”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
体部署。

2004年至2010年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农业、农村、农民组成了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中国的农村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可以说,“三农”工作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也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农业的发达,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问题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群策群力,才能解决好目前“三农”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三农”是国家的基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蔫乎,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才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3come文档频道。

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养老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等等,让最广大的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得以休生养息,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

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太多,基础薄弱,条件太差,再加上受到各种政策制度的制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还十分困难。

因此,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扶持,让老百姓看到了党中央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而作为我们即将奔赴岗位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热血青年,三农问题是我国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因此怎样使农业现代代,大力发展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以及每代人民的不懈努力。

因此,我要认真学习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执行党的决定,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三农问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身未入党思想先入党,并积极引导和带领身边的人投身“三农”建设中,
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放松法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
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