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引入的选择与评估
作者:沈美琦
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给企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使得供应链面临着更为复杂、变幻莫测的竞争环境。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现代企业活动中,供应商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谁拥有优质供应商,谁就能站在高水平的竞争平台上。
加强对供应商团队的管理,可以带来以下好处:促进供应商持续改进;获得更好质量的产品;降低成本;缩短采购前置期;提高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
总之,建立并逐步完善科学合理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提高供应商质量,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和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模式的转变,迫于成本的压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由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向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关系转变。
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市场竞争已由原来的单个企业转变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这就对供应链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源头,担负着制造资源的输入,它的行为与要素市场的规范以及制造资源密切相关,它的业绩直接影响核心企业的交货、产品质量、提前期、库存水平、顾客满意度等方面,进而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业绩。
另外,各种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要求制造资源进行快速高效的集成,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供应商选择了突破地域限制,这都使得供应商选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显得尤为重要。
二、供应商选择
2.1供應商选择的三个基本目标
(1)供应商要具有高度专业化、技术成熟的核心能力,其生产力要达到制造商的预期目标。
(2)要选出长期合作的、少而精的供应商群体,供应商要有足够的合作精神,能够与制造商坦诚合作以达到互惠互利。
(3)要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寻找最好的供应商,而不是寻找最低成本的或最短交货期的供应商。
2.2供应商选择指标的确定
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价格。
物美价廉的商品是每个企业都想获得的。
各个供应商提供的价格连同各种折扣是最明显的比较。
虽然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价格是采购方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间接影响采购方产品利润的形成,所以价格的高低仍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质量。
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的企业愿意花大价钱购买高质量的产品,而有的企业只想购买廉价的物品,质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是质量最好的就是最适用的。
要用最低的价格买到适合本企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3)服务。
在选择供应商时,服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例如,更换残次品,指导设备使用,设备升级与维修等。
类似这样的一些服务在采购某些项目时,会在采购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4)位置。
供应商所处的位置对送货时间、运输成本、紧急订货与加急服务的回应时间等都有影响。
当地购买有助于发展地区经济,形成社会信誉及良好的售后服务。
(5)供应商存货政策。
如果供应商的存货政策要求自己随时持有备件存货,拥有安全库存将有助于设备突发故障的解决。
(6)柔性。
愿意并且能够回应需求改变、接受设计改变等的供应商应予以重点考虑。
选择供应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应根据对供应商的具体分析,再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供应商。
2.3供应商的评估
1.供应商三个阶段性评估
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指标也不尽相同。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量化的指标来客观的衡量和选择供应商呢?其基本的思路是:建立供应商阶段性连续评估体系、网络化管理、关键点控制和动态学习过程。
这些思路体现在供应商评估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1)引入阶段:建立供应商进入评估体系,首选需要的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
(2)运行阶段:建立供应商运行评估体系,一般采用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的方法。
采取QSTP加权标准,即供货质量(Quality,35%评分比重),供货服务(Service,25%评分比重)、技术考核(Technology,10%评分比重)、价格(Price,30%,评分比重)。
(3)综合考核阶段:根据有关业绩的跟踪记录,按照季度对供应商的业绩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年度考核则按照供应商进入公司级维护体系的时间进行全面的衡量。
阶段性评估体系的特点是流程透明化和操作公开化,所有流程的建立、修定和发布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保证相对的稳定性。
评估指标尽可能量化,以减少主观干扰因素。
2.供应商引入的评估方法
采购部门在明确采购目标之后,开始对外发布采购信息、通过查询互联网、专业期刊、报纸、产品目录,以及供应商的主动介绍等途径,对采购品进行市场调查和了解,评估该采购品的供需状况,然后联系可能符合采购目标的供应商,并请有意向的供应商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银行信用证明、生产或经营范围及主要产品的目录、生产设备及技术和管理人员状况、生产能力与信誉及服务状况、主要客户、上一年度和近期的财务报告等材料。
接下来公司便要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一般由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参与对供应商的管理体系及合约执行能力、设计开发与工艺水平、生产运作及质量控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及员工的素质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评分,剔除明显不适合进一步合作的供应商后,就能够得出一个基本合格的供应商名录。
在最后确定入围供应商前,还要考察其产品质量、价格、交货与服务四个方面。
最后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三、结束语
通过对供应商公正、严谨、全面的评审,尽量的优化评审流程,减少过程表单的审批,提高可操作性和工作效率,尤其在对供应商引入过程中《综合评审报告》《调查问卷技术审查表》等表单的评审指标尽可能的量化,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供应商管理的作用在后期采购渠道拓展、加强与供应商合作、成本节约、维护长久的合作关系都是非常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浅淡供应商评选中的分析方法应用[J]. 陈潞.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7(03).
[2]企业采购管理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J]. 赵曼青. 财经界(学术版). 2017(11).
(作者单位:中核深圳凯利核能服务有限公司大连红沿河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