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摄影及其发展概况摘要:自四五运动以来的新时期纪实摄影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近几年,掀起一股报道摄影热。
报刊上的报道摄影作品越来越多,关于报道摄影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涌现了许多卓有成就的报道摄影家。
笔者借这股热潮,就什么是报道摄影及国内外报道摄影的发展概况作个简要的阐述。
“几乎所有的摄影家都与报道摄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究其原因,是因为报道摄影能够深入生活,直面人生。
世事的变迁,人类的生存状况,便摄影家感慨万分,悲天悯人的情怀促使他们用相机去目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满怀热情地投身到这项‘关怀摄影’的行列中去。
”摄影史学家把报道摄影誉为“是对人类最伟大的功勋。
”一、何为报道摄影?关于报道摄影,有以下几种提法比较典型:1、《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对报道摄影做了这样的界定:“报道摄影的范围很广,包括新闻、战争、特写和纪实摄影”。
“报道摄影的本质应当是用照片去构成故事——文字应当追随由照片构成的发展线索,而不是相反。
”“报道摄影的实质就是真实地、形象地、令人信服地去描述一个故事,”“摄影报道更侧重于事件的影响和意义,”2、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辑的《报道摄影》一书中,认为“报道摄影涉及使用一幅以上照片,体现一个以上人员的合作——编辑加摄影家,通常还得有一位美术设计师。
”“它的创作要求把许多照片根据一个主题组织起来,以便更深刻、更充分、更完美、更强烈地表达这个观点,这是单幅照片办不到的,”这些照片放在一起丰富并强化了主题,整体效果大于局部之和。
在报道摄影中,有一个从单幅向多幅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编辑的地位举足轻重。
3、著名报道摄影家、新华社记者曾璜在《中国摄影》1997年第3期《影友谈心屋》中介绍:“报道摄影”与国外的Photo Journal- ism相对应,泛指用图片来报道传播信息的摄影形式。
曾璜在其《报道摄影及报道摄影中的系列照片》一文中,进一步阐释了“photo Journalism”一词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
从传播学角度规定了用“报道摄影”这个词来对应 phtotojournalism,并解释了newphotography为新闻摄影, pressphotography为报刊摄影,documenturyphotopraphy为纪实摄影。
他认为报道摄影涵括了新闻摄影、报刊摄影和纪实摄影在内的多种摄影传播形式。
而表现形式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
接连接照片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图片故事(picturestory)和专题报道(photoessay)。
根据以上几种说法,笔者认为报道摄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报道摄影正如《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和曾璜文中所言,它包含了纪实摄影、新闻摄影和报刊摄影。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报道摄影是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手段,深刻描定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以记录历史,反映历史,引起社会变革,推进社会进步、传播知识信息,它是以消除不确定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摄影形式。
狭义的报道摄影,专指图片故事和专题摄影。
如新华社摄影编辑陈小波所言“报道摄影其实就是图片故事,用照片来讲故事,”美国w·尤金·史密斯所拍摄的《西班牙村庄》、《乡村医生》是典型的图片故事。
这种摄影形式实际上就是有关摄影文章的概念,相当于用照片做文章。
现在国内讨论较多的也是这个方面。
我们在有关摄影书刊上见到的“专题摄影”,“专题照片”,一般都是指这一层面上的报道摄影。
徐忠民在《新闻摄影学》一书中写道:“专题照片,又称专题摄影、摄影通讯,是新闻摄影的一种体裁。
它通过多幅、成组的画面,结合一定的文字,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思想,深刻、细致地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概括、深入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及社会意义。
是报刊杂志经常使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张韬磊、靳福堂在《专题摄影》中认为;“专题摄影是通过多幅照片来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地、深入地反映出事物发展进程和结果,能够细致、深刻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
它是画报、报纸和杂志甚至电视、电影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由系列照片组成的摄影报道,必须主题鲜明,画面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
各个单独的图片之间要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且围绕着主题展开,构成事件进程或突出事物本质。
在报道摄影中,对图片进行编辑是报道摄影成功的关键,图片编辑在报道摄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报道摄影的题材广泛,五彩摈纷的自然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报道摄影的对象。
正如美国著名的《生活》周刊创刊词所说:“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目击伟大事件,注视穷人的面孔和骄傲者的姿态,观察新奇事物——机器、军队、群众和月亮上的影子,观察男人的工作——他的绘画、高层建筑和发明创造,观察数千英里之外的事物,隐藏在墙壁和房间里的事物,危险而不可接近的事物,男人所爱的女人和孩子们,观察并从中获得乐趣,观察并领略惊异;观察并受到教益。
”报道摄影做为社会性很强的一种传媒工具,它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形成舆论,干预社会。
二、国外报道摄影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20年代)国外报道摄影起源于19世纪中期。
罗杰·芬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i855年)照片和马修.布雷迪及其雇佣的20位摄影师拍摄的美国内战(1861年一1865年)照片被公认是摄影在纪录报道中的首次重要应用。
19世纪70年代,《纽约先驱报》记者雅各布·A·里斯第一个把摄影当作社会批评的工具。
他在《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中展示了移民们居住在拥挤破烂的下等公寓里。
他的这些作品促使纽约市政府改善了贫民区的状况。
1908年到1914年间,社会学家路易斯·海因效仿里斯,拍摄了在工厂与田野里一天工作12小时的童工,还记录了他们破烂的住所和艰苦的生活条件。
这些照片促使美国当局制定了一部童工劳动法。
摄影第一次被用来当作为改善穷人的生活而斗争的武器。
这个时期的作品只是用图片来增加文章的可信性而己,照片都是从属于文字的插图。
而报道摄影要求中文字应当追随由照片构成的发展线索,图片与文字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因此,真正的报道摄影还没有产生,尽管如此,这些早期的摄影家的努力为真正的视觉报道方式打下了基础。
2、形成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后)1880年,纽约《每日图片》发表了一幅贫民们在中央公园旁边搭建的棚屋的照片,这是第一次用机械网版制版工艺在报纸上直接复制照片,这一工艺对摄影报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它不象以往那样依靠手工临摹或携版,而是在报纸上直接复制照片,为刊物的插图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真实感,而在20世纪20 年代中期问世的光圈达f/2的厄尔玛诺克斯(Ermanox)相机,和轻便的利用35毫米胶卷的莱卡(Leica)相机,以及后来问世的高感光度胶卷,使得摄影记者有可能在不引入注意的条件下,手持相机利用现场光拍摄新闻现场中的人物动态和神情。
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报道摄影从多以静止的场面而转向能快速、连续地拍摄一切活动着的人物的场景,因而能及时,全面地记录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
这为报道摄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最终导致报道摄影发生彻底变革。
真正的报道摄影的产生于德国。
在本世纪20年代,德国出版了《柏林画报》《慕尼黑画报》、《工人图片报》等十多种刊物,发行量很大,许多编辑在报道思想上锐意进取、敢于创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慕尼黑画报》主编斯特凡,洛伦特,他在1928 年提出的关于画报报道摄影的原则,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洛伦特提出:摄影记者应真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而不应该有意识地安排某个镜头画报上的专题应组织得有故事性,有头、有尾,有时间地点与经过。
用一系列照片描述一个中心主题,而不要使人看起来是拼凑起来的一堆照片。
他还坚决拒绝采用任何摆拍的用片。
他的理论主张与报道风格,对法国的《观察》画报、英国的《图片邮报》和美国的《生活》画报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当时的这种气氛中,德国涌现了一批杰出摄影家,如埃里奇·萨洛蒙、马丁·慕卡西、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等。
这批摄影家最先用系列照片来报道新闻事件,和这些图片相配合的正文常被压缩得几乎只剩标题。
这时,形象本身成为一种报道形式,真正意义的报道摄影产生了。
由于报刊和画报办刊宗旨的要求,报道摄影在内容结构和形式安排上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报道摄影这种具有自身特点的新的摄影艺术形式。
报道摄影的真正发展是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的。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环境为报道摄影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美国农业安全管理局组织了多罗西姬·兰格、沃克·埃文斯等13名摄影记者,他们拍摄下美国中部干旱地区的灾民,亚拉巴马的佃农和他们的小木屋,被赶出家园的无家可归者。
这些照片唤起美国人去了解那种同胞的困境,使公众感受到摄影作为舆论工具的力量,并使摄影形成求真写实的风气。
他们的工作实践“是一个摄影小组成功地改变了局面的典型。
”二次大战前后报道摄影迅猛发展。
1933年,希特勒的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大多数有创新精神的编辑和摄影家涌向英国、法国、美国等国,把产生于德国的现代报道摄影的风格也带到世界各地。
在美国,在艾森斯塔特等摄影家的直接影响下,1936 年11月。
《生活》(LIFE)杂志创刊。
它是美国第一家全用照片的画报。
不仅盖过此前美国的若干杂志和报纸,而且成了全球性的画报,发行量最大时曾达860万份,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斯特凡·洛兰德逃到英国后,成功地创办了《画报周刊》和《图片邮报》,当时还有著名的《观察》、《展望》、《焦点》等大量刊登照片的画报,从而造就了一大批的摄影名家。
罗伯特·卡帕、尤金.史密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特别是尤金·史密斯拍摄的《乡村医生》、《西班牙乡村》、《助产护士》、《日本水误事件》等都成为报道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震动了世界,感动了所有的人,因而被誉为是“摄影史上难得的以表现人性,人的精神,人的命运为主的影像诗篇”。
而布列松所倡导的以瞬间思维的观察和抓取的“决定性瞬间”影响着所有的摄影者,被称为摄影的一道门槛,他本人也成了高级摄影的代名词。
在本世纪20年代,组织新闻报道摄影的采访与传播的图片社纷纷成立。
如1919年美国赫斯特报系的国际新闻图片社与纽约时报的泛球摄影社,1923年的阿克梅新闻图片社,1927年的美联社摄影服务处,1929年的德意志摄影服务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来自六个不同国家的摄影记者在巴黎发起成立了“麦格南图片社。
”他们注意以系列摄影报道,反映世界各地社会状况和人的生活与命运,追求纪录真相、揭示真理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