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课件

(2)过滤是一种将__液_体___和__固_体___分离 的方法。
(3)蒸馏是将水加热成水蒸气,再 __冷__凝_成纯净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4)常用的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是 ___活_性__炭____。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 ___可__溶__性_钙__、_镁__物__质____的水。 (2)软水:不__含__或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 物质的水。
(2)水是人类和许多生物必要的生存条件, 我们必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防止 __水__体__污_染____,养成__节__约__用_水___的好习惯。
►类型一 氧气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氧气的性质与制取的掌握情况。
例1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方式放置(固定装置略 去),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瓶底,发现木条复燃,且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课件
知识网络
身边的化 学物质
氧气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氧气的制法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二氧化碳的制法
水 水的组成
水的净化
知识点1 氧气
1.氧气的性质
知识回顾
(1)物理性质 ①在标准状况下,氧气为_无__色__无__味___的气体,密度比 空气_大___,_不__易__溶于水。 ②氧气在-183℃时变为___淡__蓝__色__液__体___,在-218℃时 变为__淡__蓝__色__雪__花__状__固__体____。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 用_向__上__排__空__气____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碳__酸_钙__+_盐_酸__→_氯__化_钙__+二__氧_化__碳_+_水__________。
3.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原因 是_二_氧__化_碳__能_使__澄_清__的_石__灰_水__变_浑__浊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二__氧_化__碳_+_氢__氧_化__钙_→__碳_酸__钙_+_水__________。
(1)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 置的材料最好是_石__英_砂_______;
(2)经上述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水 ___不__是___(填“是”或“不是”)软水; 生活中可以采用_煮__沸___法将硬水软化。
【解析】(1)题干中所给的小卵石、石英 砂都是起过滤作用,过滤应由粗到细,先 用小卵石过滤掉颗粒比较大的杂质,再用 石英砂过滤掉颗粒比较小的杂质,所以B层 应该放入石英砂; (2)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能够吸附异 味和杂质,而石子和细沙能够过滤不溶性 的杂质;硬水和软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 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不同, 而本题中的装置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 合物,所以不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净化 的水不是软水;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 方法来软化硬水。
谢谢
4.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将 _____燃_着___的木条放在___集__气_瓶__口____,如 果木条__熄__灭__,证明已集满。
5.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做“_干__冰___”,可用作 _制__冷_剂___,冷藏食品、血液制品等。干冰用 于人工降雨的原因为 _干__冰_升__华_吸__热__,_使__水_蒸__气__冷_凝__成_水__滴_________。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类型四 水的净化和水资源的利用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水的认识。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解析】A.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 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不符合实际。 故A错误;
四氧化三铁
2.氧气的用途
(1)支持燃烧 如火箭中使用液态氧作为__助_燃__剂___;
焊接时让乙炔在纯氧中燃烧,即可获得 焊接和切割金属所需的高温。 (2)供给呼吸
如生物的__呼_吸__作_用____等。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 + 氧气
(2)分解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B.利用沉降的方法,除掉的是不溶性杂质, 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故B错误;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故C 错误;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能节约 用水、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题】如图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 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 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别向两种 水中滴加___肥_皂__水_____,产生泡沫较多的为 __硬__水__,较少的为___软_水_____。 (4)软化硬水的方法:生活中可通过 _煮__沸___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通 过_蒸__馏__的方法得到蒸馏水。
4.水资源状况与保护
(1)全世界有近半数的国家和地区严重缺 水,我国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_1_/4__,属于贫水国家。人类生产、生活所 造成的__水_体__污_染____,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危 机。
(2)氢气燃烧时产生_淡__蓝__色___的火焰,放出大量的 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氢__气__+_氧__气___点__燃___水______。
(3)实验表明水是由__氢__元__素__和_氧__元__素___组成的。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方式包括__过__滤___、蒸馏、 ___吸_附___、沉淀等。
【解析】A.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 粉和氧气,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 的光合作用,正确;
B.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 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既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也与它的物理性质有 关,正确;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错 误;
6.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广泛,如_光_合__作__用___、 灭火、生产化工产品的原料和_气__体__肥_料____ 等。
7.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___温_室__效__应____, 所以我们要限制它的排放,保护环境。
知识点3 水
1.水的组成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 文字表达式为__水___通_电___氢__气_+_氧__气__________。
在甲瓶中燃烧比在乙瓶中剧烈。由此可说明氧气具有
的性质是: ①____氧__气__有__助__燃__性_______; ②__氧__气__的__密__度__比__空__气__大____。
【解析】甲乙两瓶木条都能复燃,说明氧气 能助燃。甲中燃烧的旺说明其内氧气量大, 故乙瓶氧气损失掉一部分,因此可判定乙瓶 氧气有损失。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二氧化碳的水溶 液能使石蕊变红,正确。
故选C。
►类型三 气体的制法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的掌握情况。
例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A
B
C
(1)仪器甲的名称是_试__管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____A__(填序号),制取该气体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是 __碳__酸__钙__+_盐_酸__→__氯__化__钙_+_二__氧__化__碳_+_水__________;
故答案为:氧气有助燃性;氧气的密度比空 气大。
【变式题】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 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D)
【解析】A.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不需加热,属 于固液常温型,可用此发生装置,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导管 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正确;
C.验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操作正确; D.铁丝燃烧实验应在瓶底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 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而图示没采取措施,错误。
【解析】(1)甲是试管;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 装置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装置,因为二氧 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方法为向上排 空气法,故正确的装置是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3)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装置C的特点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但试管口没放棉 花,故是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式为:
(3)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检验氧气已集满 的方法是 _将__带__火_星__的__木__条_放__在__集__气__瓶_口__,__木__条__复_燃__,__则__集_满__。 若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是___氯_酸__钾____二_氧加_化热__锰__氯__化__钾_+_氧__气_________。
(3)氧气的检验方法:
将带__火__星___木__条__伸__入__集___气__瓶__中__,__若__木___条__复__燃__,__则___气__体__是__氧__气。
(4)氧气的收集方法:
①_排__水__法___; ②_向__上__排__空___气__法__。
4.氧气的工业制法
(1)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一般采用 _分__离_液__态_空__气_____的方法获得。
故选:D。
►类型二 二氧化碳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 了解。 例2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 作用 B.二氧化碳能灭火既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 也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 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2)化学性质
实验
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