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结课论文

管理学结课论文

系(部)艺术设计系专业空乘121学号201105064115学生姓名毛夕阳指导教师李亚杰提交日期2014年06月08日摘要管理活动或实践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它涉及范围广泛,比如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

它是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所产生的。

在历史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人类都有了丰富的管理活动和光辉的管理思想,本文主要针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历史演变做简单阐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管理,管理学,管理活动,管理思想Discuss Shallow Abou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ThoughtAbstractManagement activity or practice exist since ancient times.It covers a widerange,such as enterprise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personnel management an d so on.It was came into being by collective collaboration and common labour.No matter in East or West in history,ancient mankinds had abundant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glary man agement thoughts.This text does a brief explanation mai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 ent thoughts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and expresses your own opinion.Keywords:management,management activities,management thought目录1引言 (1)1.1选题研究的背景 (1)1.2选题研究的意义 (1)2古代管理思想 (2)2.1求治防乱的思想 (2)2.2以人为本的思想 (2)2.3名正言顺的思想 (2)2.4治众如治寡的思想 (3)2.5审时度势的思想 (3)2.6祸起萧墙的思想 (3)3.近代管理思想 (4)3.1古典管理学理论 (4)3.2行为管理学理论 (4)4.现代管理思想 (5)5.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6)6.总结 (7)参考文献 (7)1引言1.1选题研究的背景思想是每个事物发展的领导核心,它在事物发展中起到引导作用,贯穿整个事件,而且每个引导事物发展的思想也时刻在变化,即思想也有过去与未来。

就像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过去就是马列主义,现在就发展成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这些思想一直引导着中国共产党进入一个全新积极的时代。

在管理学中也不例外,它同样起到很重大的作用,引导管理者形成一定管理风格,从而引起整个管理系统风格的形成,所以管理思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然后它的发展与历史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1.2选题研究的意义管理的活动或实践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所产生的。

在历史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人类都有了丰富的管理活动和光辉的管理思想。

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六千年的历史,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国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关键。

,研究管理的历史和发展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具有重要意义。

2古代管理思想我国有着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治理国家、发展农桑、战争攻守、教化百姓、文化礼仪等文化典籍,以及探究天理、人性等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的思想。

作为中国的一个管理者、中国的校长,确实要做到数典不能忘祖。

既要从西方的管理理论中汲取营养,也要从东方的文化中寻根溯源。

中国的文化典籍中,如《孙子兵法》被世界誉之为最深刻、永远新鲜的管理经典。

中国的历史上,如秦始皇、诸葛亮等都可称之为管理的典范。

下面简要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列举一、二。

2.1求治防乱的思想管子指出:“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理得当则“治”,管理不善则“乱”。

“乱”的后果如何呢?《吕氏春秋》指出:“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

”《尚书》也指出:“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如何求治防乱呢?老子指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另外,“治”必须统一思想。

墨子提出“尚同”,如果是“一人一义,二人二义,十人则十义”的话,国家非乱不可。

《吕氏春秋》也指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管子说:“政不二门”。

治理的统一思想是什么呢?孔子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司马光也说:“治国莫先于公”。

公是一个标准,德是另一个标准。

司马迁指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诸葛亮讲:“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所以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历来有着“为公”、“德治”的优良传统。

求治防乱的措施中,第一是明君,宋代的程颢、程颐说:“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

”“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第二是举贤,第三是赏罚分明。

宋代的陆九渊说:“任贤,使能,赏功,罚罪——医国四君子荡。

”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这也是避免管理中因人设事之大忌。

2.2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中一直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明通鉴指出:“得其人则百废兴,不得其人则百弊兴。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取信于民,为民请命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唐太宗很明确地指出,民如同于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管子说:“争天下必先争人”。

人、财、物三个管理资源中,中国历来把人放在了首位。

2.3名正言顺的思想中国在《周礼》一书中,早就论述了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确立了官职名称、职责范围、相应的权力、上下隶属关系。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越位谋政是制造混乱。

《尚书》中说:“处其位不履其事,则乱也。

”意思是在其位,而不干事,是失职,也是制造混乱。

孔子提出“名正言顺”的观点。

实际上就是职责相符、职权相配的观点。

孔子提出要“正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所以越权指挥是不顺的,如参谋人员去代替指挥员下命令是不行的。

2.4治众如治寡的思想《孙子兵法》是一部不朽的兵书,也是多处闪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的名典。

孙子把军队划分为“军、旅、卒、伍”,实际上就是划分出管理的层次,同时确定了管理的幅度。

《孙子兵法》中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这里的“分数”,就是划分为可以指挥管理的人数;“形也。

”这里的“分数”,就是划分为可以指挥管理的人数;“形名”,就是指通讯、指挥的工具,如旌旗的信号、战鼓的声音等。

2.5审时度势的思想审时度势是决策的依据,成都武侯祠的名联就指出这个道理:“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治蜀的决策是宽、是严,如果不审时度势的话,可能都要失误的。

如何做到审时度势?《孙子兵法》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中指出:“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其中第一条“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就是一个对形势、环境的系统分析的问题;第三条就是指目标一致的问题;第五条就是指授权后不再乱加干预的问题;善于利用形势,也是管理的成败之条件。

《孙子兵法》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2.6祸起萧墙的思想管理的大忌就是出现内耗,管理不怕环境恶劣而担心是祸起萧墙。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国语》中说:“能内睦而后图外;不睦内而图外,必有内争。

”管子说:“言而不信,则民不附;行而贼暴,则天下怨。

民不附,天下怨,此灭亡之所从生也。

”孔子说:“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管理系统,大至国家,小至学校,只要内部上下不一,争权夺利,民心不服,大动干戈,即必然导致分崩离析,不仅是管理混乱的问题了,而是系统本身的毁灭解体的问题了。

在过去,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般都是作为某个人或者集团的观点、思想、方案而体现出来,尚处于管理经验积累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管理理论。

比如在以前,中国帝王时代——只有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主要管理思想多数取决于皇帝的想法,以及一些辅政大臣提出的意见。

这些就做为一个国家的管理方案,然而形成每个不同朝代的管理思想。

随着近代工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管理对象日益复杂,并需要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需要科学性的管理理论来进行指导科学生产。

比如出现工业革命等现象,正因为没有正确的管理思想引导;另外机器时代的到来,造就一些规则性的管理思想出现,使得管理思想体系科学化、成熟化初露端倪。

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形成一种科学管理理论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所以在19世纪末,产生了一场“科学管理运动”。

从此,管理思想开始脱离经验型,进而向科学型进军。

从而形成现代管理学的萌芽。

3.1古典管理学理论20世纪初,由泰罗发起的科学管理革命导致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

比如出现了泰罗、法约尔、韦伯三角度古典管理思想,即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及组织来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

这些思想就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了不少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社步形成了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

20世纪初期,正是美国经济开始起飞阶段时期,社会经济出现持续增长,从而使具有经济现代化观念的人战胜坚持传统社会观念的人,在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胜利,然而成就了古典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学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现代管理学的要求,但它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这一观点,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发现了管理学的普遍规律,它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理论。

从而在当时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理论。

如官僚组织理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