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全球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问题,更成为问题的焦点。
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从2008年到2012年,所有工业发达国家要将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2%。
并规定,发达国家每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可获等量排放权。
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第一供应国,占全球供应总量的43%,可见国内CDM 项目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12月1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正在实施或者处于筹备过程中的《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总数达4200多个。
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四个国家占据极高的比例,总数为3218个,其中中国有1557个,印度有1135个。
环境署估计,到2012年,处于实施或筹备阶段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将超过8000个,由此带来的“由北向南”的资金流动金额将超过300亿美元。
《2007年中国CDM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报告》是在中心“十一五”CDM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企业进行战略和竞争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本研究报告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海关总署、清洁发展机制促进会等业内权威专业机构,同时采用本中心大量产业数据以及我们对CDM所进行的市场调查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该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分析。
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业内专家、领导的耐心指导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报告主要面向于CDM相关的企业,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报告全文共七章255页,20余万字,其中图表21个,2008年12月出品)目录第一章温室气体概述 (1)第一节温室气体定义 (1)第二节温室气体的来源 (1)第三节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第四节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5)第五节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7)第二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9)第一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体状况分析 (9)第二节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10)第三节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10)第三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分析 (11)第一节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总体情况分析 (11)第二节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分析 (23)第三节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分析 (24)第四节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分析 (26)一、中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26)二、少排温室气体,中国努力兑现承诺 (26)三、中国各地节能减排初显成效 (28)四、首钢迁钢公司有望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4.5万吨 (33)五、从三个指标看中国的节能减排 (33)六、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节能减排GDP能耗下降3.46% (35)第五节联合国机构呼吁投入更多资金减排温室气体 (36)第四章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分析 (37)第一节就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达成共识 (37)第二节《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37)第三节美国实行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制度 (39)第四节日本与欧盟联手制订新温室气体排放协议 (39)第五节欧盟欲控船舶温室气体排放 (40)第六节英国实施积极政策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40)第七节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政策 (45)一、中国研究出台政策鼓励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投资 (45)二、中国公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展负责大国形象 (46)三、各地自定高耗能产业优惠政策一律废止 (47)四、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环保总局在全国推行国Ⅲ标准 (48)五、国务院将汽车工业与气候变化挂钩 (49)六、一审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节能可望获税收优惠 (50)七、环保部建议征二氧化碳税促使企业减少排放 (53)八、福建《关于金融支持福建省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出台 (54)九、“污染减排”明年纳入政府全面考核 (55)十、海南首设1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加强节能减排 (55)第八节德总向新兴市场国家提出温室气体减排建议 (57)第九节工业化国家树立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 (57)第十节碳税: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税收制度 (58)第十一节澳大利亚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措施 (66)第十二节《杜克法则》将使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有据可依 (67)第十三节欧盟制定航空运输业“减排”计划 (68)第十四节APEC发表《利马宣言》呼吁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70)第五章清洁发展机制 (71)第一节清洁发展机制概述 (71)第二节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交易链 (79)第三节全球碳交易情况分析 (82)一、全球碳市场加速发展 (82)二、欧洲公司尚未充分利用碳市场 (82)三、欧盟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导减排市场 (83)四、亚洲在碳市场影响巨大 (89)五、中国-印度占据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巨大份额 (89)六、伦敦成为全球碳交易中心 (90)七、韩国推出首家碳交易公司 (90)八、亚洲开发银行为清洁发展机制提供1.518亿美元融资 (91)九、拉美国家积极推动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项目 (92)十、墨西哥鼓励碳交易力促减排 (92)第四节中国碳交易情况分析 (93)一、中国企业能从CDM得到什么好处 (93)二、企业对碳减排还很陌生 (94)三、中国尝试用温室气体换美元 (97)四、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合作伙伴 (97)五、联合国助皖企卖二氧化碳,获取"绿色融资" (99)六、中英两企业签署碳减排量购买协议 (99)七、法国购买中国三百六十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100)八、中国首个黄金标准CDM项目成功获得签发CERs (101)九、济钢联合循环发电项目获得第四笔CERs签发 (101)十、德国纯碳基金公司购买青岛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102)第五节我国已设立27个省级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 (103)第六节中国CDM发展前景 (104)一、日本将向中国购买温室气体排放权 (104)二、中西将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 (104)三、中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潜力巨大 (105)第七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注册项目减排量居全球首位 (107)第六章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 (108)第一节发展水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 (108)第二节美印共建煤甲烷信息中心 (117)第三节要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118)第四节国内首只挂钩“二氧化碳”金融产品问世 (121)第五节碳中和:抵消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122)第六节不同部门减排技术选择 (124)第七章温室气体减排的投资机会及建议分析 (126)第一节温室气体减排的机会 (126)一、碳交易:中国的机会 (126)二、中国企业挖掘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商机 (130)三、温室气体减排蕴藏新商机 (130)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展露巨大商机 (131)五、排放权经济---21世纪第一大商机美日垂涎 (132)六、碳基金和中国环保的新契机 (135)第二节温室气体减排应与可持续发展并行 (139)第三节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140)第四节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145)附录六已获得CERs签发的中国CDM项目(截至2008年12月22日) (249)附表表3.1 现有2022 个CDM 项目的类型构成 (15)表3.2 现有项目PDD 中表明的15个最大买家 (17)表3.3 已批准大型CDM 方法学及其应用情况 (18)表3.4 已批准小型CDM方法学及其应用情况 (21)表3.5 小型造林/再造林CDM 方法学 (22)表6.1 各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表 (109)表6.2 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的CO2量值表 (109)表6.3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温室气体表 (110)表6.4 煤炭发电环保指标对比表 (113)表6.5 各种发电方式下每kW.h排放CO2折合碳单位(g)表 (113)表6.6 水力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分析和评价表 (114)表6.7 不同部门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选择及技术潜力示意表 (124)附图图3.1 每月开始公示的项目个数和申请注册的项目个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累计平均时间间隔 (13)图3.2 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四国项目占全球项目总数比例 (14)图3.3 CDM项目CER签发情况 (14)图3.4 项目类型构成 (16)图5.1 CDM示意图 (72)图5.2 CDM流程图 (72)图5.3 CDM的管理机构 (73)图5.4 东道国CDM项目签发情况 (102)图1 CDM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241)第一章温室气体概述第一节温室气体定义温室气体指大气层中能够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认为的气体。
大气中温室气体包括水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臭氧(O3)、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氢代氯氟烃类化合物(HCFCs)、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
第二节温室气体的来源1、能源供应人类在2004年制造的温室气体中超过四分之一都产生于能源供应过程。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能源供应是产生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
2004年人类因能源供应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已经是1970年的1.5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警告说,若目前的情况仍未改善,到2030前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量将比现在增加50%。
2、工业生产2004年地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中几乎有五分之一来源于工业生产。
从1070年至2004年,工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增长了164%。
2004年,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90亿吨,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140亿吨。
3、交通运输2004年,地球产生的温室气体大约有13%来自交通工具(除了渔船)。
由交通工具产生的温室气体自1970年来已经增长了222%,如果现状不加以改善,这一数字还将再增长80%。
4、住房和办公室2004年,与人类住房和办公室有关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0%。
研究人员粗略估算,若不采取严格的气候保护措施,与人类住房和办公室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