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操的两场重要战役

曹操的两场重要战役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位于今河南中牟县附近)展开决战。

时袁绍有大军十万,粮食充足,而曹操兵寡粮少,在实力上处于劣势。

但袁绍外宽内忌、犹豫寡断、治军不严,曹操唯才是举、赏罚必行,也有自己的长处。

战争中,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曹操假装放弃白马,欲渡延津,待袁绍分兵迎敌,即迅速袭击白马,斩大将颜良。

然后循河向西,引诱袁军追击,又斩大将文丑。

曹操还军官渡,双方僵持达半年之久。

最后,曹操采纳来降谋士许攸的建议,偷袭袁军屯粮要地乌巢,焚掉粮食一万多车。

袁绍军心动摇,全线崩溃,仅带八百亲兵逃回河北,其余数万士兵被曹操坑杀。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孙、刘联军与曹操决战于赤壁(一般认为在湖北蒲圻)。

当时曹军有二十多万,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在力量上处于明显劣势。

但是曹操也有不少隐患,如北方尚未安定、士兵不习水战、荆州人心不服等等。

战斗开始后,曹军将士不习水战,军中又开始流行疾疫,曹操于是用铁索把船连接起来。

周瑜部将黄盖诈称投降,用船载运枯柴直奔曹军,顺风放火焚烧曹军舰船,曹军大败。

孙、刘联军水陆并进,曹操退至江陵,随后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决定了三国对峙局面的初步形成。

曹操在赤壁战败,认识到一时无力统一全国,于是改变策略,集中精力巩固后方。

当时中原虽然大体统一,但在偏远地区还有几股割据势力,主要是凉州的韩遂与马超(马腾之子)、陇西的宋建、汉中的张鲁、辽东的公孙氏等。

自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至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先后平定韩遂、宋建、张鲁,取得关陇和汉中地区。

对南方的孙、刘则以防御为主,西守汉中(后退至长安),南守襄阳、樊城,东守合肥、寿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