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87例临床研究解析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87例临床研究解析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动,经电极引人其脑电波,读取并分析脑电信号,记录o/13比
der,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 注意力不集中,伴有多动、冲动、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等症 状…。国内有研究报道患病率1.5%~10%之间,且男多于 女,约为2~9:1,发病呈上升趋势B J。由于药物治疗存在一 定的不良反应,因此,为提高疗效,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笔 者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法对本院87例ADHD患儿进行治 疗,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为治疗ADHD患儿提供依据和积 累经验。
VS
±1.52,t=3.263,4.312,P<0.05或P<0.01);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治疗1、2个疗程后其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 问题、冲动、焦虑及多动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学习问题、冲动及多 动评分与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 后,不同年龄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及多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年龄组评分较低;不同病程组学习 问题、冲动及多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程短组评分较低。结论ADHD患者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降 低其脑电图o/13比值,既能有效唤醒其注意力和控制力,又调节大脑的功能状态,使异常行为症状显著改善,无不良反应;早 期诊断ADHD并及时行规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关键词】 生物反馈(心理学);脑电描记术;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治疗
Edition(DSM-5)[M].Washington
sociation,2013:59-61.
[4]Kubik
A,Bogotko—Szarszewska
M,Tu甸M,et
a1.Electreenceph—
alography in children
with ADHD started with neumfeedbaek ther-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I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ADHD患儿采用
10.54±2.10、6.38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病程组的治疗效果。结果87 例ADHD患儿治疗1、2个疗程后,脑电图o/13比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3±2.18
0波。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基线水平,降低患儿肌电活
万方数据
6lO・
主国匿!堕苤查!!!!生!旦箜!!鲞筮!塑』!!里坐堂些i!!堕堕Y业i塑:垒P堕!!!!!:!!!:!!:盟!:兰 家长接受。 有研究表明,ADHD患儿存在神经生物学的发育缺 陷¨o,表现为大脑额叶和中央区0波(慢波)活动增强、枕叶 和颞叶区B波(快波)活动减弱、大脑唤醒水平较低等。脑 电生物反馈方法治疗ADHD的原理为通过训练,选择性地 抑制0波、强化13波,形成牢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从而提高 ADHD患儿大脑低唤醒水平,调节失调的大脑功能,使其功 能达到最佳状态,增加患儿的注意力和控制力,延长注意集 中时间,减少多动倾向。5…。有研究发现,脑电生物反馈方法 治疗ADHD患儿后其症状明显改善,无论在学校或家里的 行为表现均较前好转,能更多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这样 有利于强化和巩固其进步,对训练也起正反馈效果"J。本研 究结果显示,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o/13比值显著下 降,并且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其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 问题、冲动、焦虑及多动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也得到了 论证’6岿1。本研究还发现,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其学习问 题、冲动和多动症状的改善均优于治疗1个疗程后(P< 0.05),提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时间的长短与ADHD患儿的 症状改善有关。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过程中,要尽量保持长 的疗程,并将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告之家长和老师,同时使 家长和老师修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样可消除不利的治 疗因素,可提高ADHD患儿的治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6~7岁组和8—9岁组品行问题、学
主垦医!堕苤查垫!!生兰旦筮!!鲞筮堡翅』塑婴型!!堡!i!塑!里!Y堂i塑:垒趔!!Q!!:y尘:!!:№:垒
・609・
・诊疗经验・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87例临床研究
朱莎钟燕陈宇何毅
410007
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
DOI: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6.04.036
值。该系统根据患儿脑电信号情况,以声音和画面等刺激方
式吸引患儿的注意,进而抑制0波、增强13波。每次治疗
30
ra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选用48项通过的修订父母 问卷,包括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焦虑和多动 6项指标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 进行评定。 1.2.3观察内容观察患儿治疗前后o/13比值、康奈氏儿 童行为量表评分变化,分析不同年龄组(6~7岁组、8—9岁 组、10—11岁组、12—14岁组)及不同病程组(≤1年组、2— 4年组、5—7年组和8—10年组)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 身问题、冲动、焦虑和多动评分变化。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 理,计量资料用面±s表示,自身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不 同组间比较采用ANOVA(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87例患儿治疗l、2个疗程后,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中品行 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焦虑及多动评分显著低于
采用BBB.1A脑电生物反馈系统(由南京伟思医疗
Hz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强化16~20
,8 Hz
p波,抑制4
治疗前(P<o.05),治疗2个疗程后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 中学习问题、冲动和多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1个疗程后
习问题、冲动和多动评分均较低,提示较小年龄组患儿其症 状改善更明显。这反映较小年龄患儿大脑的低唤醒水平容 易被脑电生物反馈仪的某一频段脑电波选择性抑制和强 化。9 J。本文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不同病程组康奈氏儿 童行为量表中六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不同病程组学习问题、冲动
(P<0.05),余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3不同年龄组治疗2个疗程后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 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与6—7岁组比较,10—11岁组和 12—14岁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及多动评分比较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8—9岁组比较,12—14岁 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及多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与10—11岁组比较,12~14岁组学习 问题、冲动及多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4不同病程组治疗2个疗程后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 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与病程≤1年组比较,病程5—7年 组和8—10年组学习问题、冲动及多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5);与病程2—4年组比较,病程8—10年 组学习问题、冲动及多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病程5—7年组比较,病程8—10年组冲动及 多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611・
障碍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l,13(4):
519-521.DOI:10.3760/ema.j.isan.1008・1372.201 1.04.032.
贾洁红.综合治疗儿童多动症30例l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 1,32(2):308-309.DOI:10.3969/j.issn.1004-0412.201 1. 02.075.
[3]APA.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n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DC:American Pshehiatic As-
及多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程短 组评分较低(病程≤1年和2—4年),提示病程短患儿的学
习问题、冲动及多动行为改善更明显。这说明患儿治疗后大 脑调控能力增强,使冲动及多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注意力 相对较治疗前集中,故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本研究提示疗效 可能与患儿的发病年龄及病程存在关联,但本文样本量少, 有待扩大样本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论证。经笔者研究认为: ADHD患儿确诊后,要及时早期接受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干 预,治疗要规范、疗程要长,有利于ADHD患儿异常行为的
注:与治疗前比较,t=3.214,3.021,2.760,3.247,2.632,4.128,8P<0.05;t=4.241,3.653,2.940,4.752,2.895,4.753,6P<0.05;治疗 1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t=3.536,4.013,3.214,。P<0.05
表2不同年龄组治疗2个疗程后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分,莺±s)
apy[J].Pnegl Lek,2010,67(9):677-681. [5]冷方南.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202-207.
注:与6~7岁组比较,q=2.324,2.525,2.401,2.947,2.982,3.528,3.642,4.251,3P<O.05;与8~9岁组比较,q=2.841,3.126,3.327 3.872,6P<0.05;与10—11岁组比较,q=2.536,3.014,2.615,。P<0.05
3讨论
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约2/3的 患儿症状可持续到青春期,1/3的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药物治疗效果虽然较明显,但由于用药时间长、药物不良反 应的问题,很多家长不愿轻易接受药物治疗,而生物反馈治 疗无痛苦、无明显副作用,可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也易被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