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论中西餐礼仪的异同摘要: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中华料理以口味多变、花样繁多闻名,不同的菜系有不同的吃法,由此延伸出不同的餐桌礼仪。

西方饮食虽不如中华料理丰富,但也味道独特,别具一格。

由饮食文化而延伸出餐桌礼仪,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随着国际交往次数的增加,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国的餐桌礼仪,以便更好地与国外友人交流交往。

餐桌礼仪,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

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他国餐桌礼仪以西方为主要代表,在此就中西餐礼仪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西餐餐桌礼仪差异中国的餐桌礼仪归纳为以下加点:一、用餐前衣着礼仪:不同的宴会要求的着装不同。

如果只是普通的聚餐便可穿着随便一些,身着T恤、牛仔裤即可。

但如果是商业宴会就应穿着隆重,赴宴着装大方得体。

赴宴时,男士应穿西服打领带,女士应着套装或礼服。

女性参加宴会,不宜穿裤子,也不宜穿短裙,以过膝的裙子为好。

商业宴会无论规模大小,如果不是特别标明可穿便服前往的,一定要穿上礼服以示你的重视。

二、入座的礼仪:座位有长有主次之分,长者坐中,辈分依次排开。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一)桌次排序1. 如果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又可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

这里所讲的远近,是以距离正门的远近而言。

2. 如果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

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

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二)位次排序1.右高左低原则:两人一同并排就坐,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

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优先受到照顾。

2.中座为尊原则: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间的人在位次上高于两侧的人。

3. 面门为上原则:用餐的时候,按照礼仪惯例,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

4.特殊原则:高档餐厅里,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赏。

这时候,观赏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

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通常以靠墙的位置为上座,靠过道的位置为下座。

三、进餐时的礼仪:用餐前,侍者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

它只能用来擦手。

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

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

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中餐餐具由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组成。

使用筷子时,首先将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两只筷子的下方,大拇指按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紧贴着大拇指,小指向内曲。

筷子开合幅度可用中指的活动来调整。

取菜的时候,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

要是夹起来又放回去,就显得缺乏教养。

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

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用过没有。

够不到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能直着向两旁张开,以免碰及邻座。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果是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良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口就食物。

食物带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进餐时,不要解纽扣或当众脱衣。

如果是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用餐的时候,不能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

不但失态欠雅,而且还会败坏别人的食欲。

可以劝别人多用一些,或是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为别人夹菜、添饭。

这样做不但是不卫生,还会让人勉为其难。

不要敲敲打打,比比划划。

还要自觉做到不吸烟。

用餐时,如果有需要清嗓子、擤鼻涕、吐痰等,应尽早去洗手间解决。

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如果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品,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地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

如果发现时尚未吃食,比如说盘中的菜肴里有昆虫或者是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应该等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如果出现意外,比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上,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以免使会对方难为情。

四、离席时的礼仪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如果有事也可以事先离开,要和旁边的人打个招呼,说声“失陪了”、“我有事先行一步”等。

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大聊个没完。

因为当天对方要做的事很多,现场也还有许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占了主人太多时间,会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礼。

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走。

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

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此时主人家的主角应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在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再见”,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中餐禁忌:1.使用筷子时,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

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

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

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 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后放在桌上。

3. 当主人或其他客人讲话、敬酒时,应停止进食,专心恭听。

在进食时要注意自己的仪态,使用筷子时要忌“八筷”(舔筷、速筷、移筷、扭筷、插筷、掏筷、跨筷、剔筷)。

饮酒时,要注意礼仪,不要逼酒、灌酒。

在宴会进行中,不要猜拳行令,要控制一些失态行为,如打喷嚏、打饱嗝、吐痰等。

4. 主客双方应交谈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增进友谊,话题避免涉及个人隐私及对方避讳的事情。

宴会中不宜深入探讨具体的实质性问题,以免陷入僵局,不欢而散。

5. 在餐厅进餐后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实在不雅。

如果身为客人,则不应抢着付帐。

未征得朋友的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在西方,所有跟吃饭有关的事都被备受重视,因为它同时提供了两种最受赞赏的美学享受——美食与交谈。

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时酒、菜的搭配,优雅的用餐礼仪,调整和放松心态、享受这环境和美食、正确使用餐具、酒具都是进入美食的先修课。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研究西方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中西餐礼仪的差异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在中国的烹调技术中,对美味的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

然而,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

在对“色、香、味”的追求下,营养反而不是很重要了。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2.中西方饮酒礼仪的不同常言道:“无酒不欢。

”西方有醇香的威士忌、白兰地,中国自古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由此可见饮酒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与饮酒的气氛。

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主人与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固定的敬酒次序。

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

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

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

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

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饮酒礼仪反应出对酒的尊重,相比较之下饮酒的人反而不是很受重视。

在西方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

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

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

西餐礼仪以实际、自然为主,不讲客套、谦让,但用餐中的规矩却很多一、进入餐厅:1.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高档西餐厅吃饭,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妆要稍重因为餐厅内的光线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

入座、点酒都应请女士来品尝和决定。

2.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

二、餐巾的使用1. 必须等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2.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

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三、西餐顺序在西方最先端上餐桌的是菜和汤,然后是水果,其次是餐酒,享用完餐酒后便是主食,最后是甜点和咖啡。

四、餐具的使用1. 西方餐具由刀、叉、匙、盘、杯等组成,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公用刀叉的规格一般大于使用刀叉。

匙又分汤匙,茶匙等。

杯的种类更多,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