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算学发展浅史

精算学发展浅史

精算学发展浅史作者:牛群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4年第6期牛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系,100029 北京市惠新东街10 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E-mail:niuqun@摘要:相对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历史较短,源自保险的精算学引入中国也只有20 多年。

看似神秘而又新兴的职业——精算师,其实历史久远。

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比较知名的精算师协会有英国精算师协会、北美精算师协会和日本精算师协会等。

随着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南开大学首次开办精算专业以来,精算学这样一门学科也逐渐被我们所认知。

最早的精算学产生并应用于寿险业务,我们称之为寿险精算。

相比之下,非寿险精算产生较晚,但其发展非常迅速。

精算学虽然源于保险,但其所涉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也是很多其他领域所需要的。

随着整个金融业的高速发展,精算学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金融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精算学理论的复杂性、较少的从业人员、保险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舆论过分夸大了中国市场对精算师的需求。

由于中国保险行业处于成长期,人们的保险意识还很差,加之中国保险市场的整体环境畸形发展以及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实际上精算师的需求与精算师的供给存在很大的结构性不匹配。

关键词:精算学发展史精算师协会数理论及应用精算学起源于英国,成长于英国,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

一定程度上,精算学归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但不能将其定义为数学,因为它产生于对保险的计算,与这个行业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联系紧密。

最初的精算学仅应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对精算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算学逐渐将鞅论、群论、模糊数学、非线性动力学、神经网络、现代偏微分方程、拓扑学、随机过程分析、运筹学等应用其中。

相信随着数学理论及应用的不断发展,精算学的数学基础也将更加丰富。

随着精算学的不断发展,20 世纪以后,精算不再仅应用于保险领域,也逐渐延伸到银行、投资、证券、金融资产负债管理、经济预测、公司财务、金融工程、人口分析等领域,这一点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体现得更为明显。

一、保险的起源讨论精算的发展历史就必须先介绍一下保险的起源。

最早的保险是海上保险,它萌芽于大约公元前2000 年,现代海上保险发源于意大利。

意大利热那亚商人乔治· 勒克维伦在1347 年10 月23 日签发的船舶航运保险契约是迄今发现的一份最古老的保险单。

火灾保险是继海上保险之后出现的又一重要的保险业务,起源于1118 年。

1855 年,英国率先开办了铁路承运人责任保险,自此产生了责任保险。

信用保险产生于19 世纪中叶的欧美国家,当时称为商业信用保险。

随着海上保险的发展产生了对再保险的需求,最早的海上再保险可以追溯到1370 年7 月12 日。

第一张保险单的出现要比第一张完整生命表的编制早300 多年。

用现在的保险分类理论来说,最早产生的保险属于非寿险,但最早应用精算技术的保险业务却是人寿和养老金业务。

二、精算的发展史1. 理论基础17 世纪,风险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很多数学家开始研究风险并寻求数理基础。

其中,利息理论解决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问题。

1657 年荷兰数学家Christian Huygens 发表了一篇小论文De Ratiocinics inLudo Alcare,自此概率论产生了。

1662 年,英国伦敦布科商John Graunt 开始思考并发现了固定人群的人口死亡模式,并编制了按死亡原因分类而不考虑死亡年龄的死亡人数的生命表。

2. 精算产生1693 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Halley)编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完整的生命表,它标志着精算学科的开始。

18 世纪中叶,辛普森(Simpson)编制了寿险的保险费率表。

18 世纪前半期,道德森(Dodson)创立了公平保费的计算方法。

这些精算理论雏形的产生,促使定性人寿保险向现实意义上的科学人寿保险发展。

1762 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家寿险公司——伦敦公平保险社。

公司最早建立了对寿险公司更为实用的经验死亡率表,并设立精算技术部门,负责分析保险需求、利润来源、测算人口死亡率和产品定价等,人们将这样一批专门人员命名为精算师。

其创办人Endward. R. Mores 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精算师。

三、精算师协会精算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发展离不开精算师协会的发展和推动。

1848 年,伦敦成立了一个学术性的精算组织——精算师学会。

1856 年,苏格兰在爱丁堡成立了精算师公会。

两者虽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自的会员享有相同的执业待遇,但知道1994 年两个组织都保留着形式上的相对独立性。

1994 年,这两个组织则统一了精算师资格考试制度,两个组织实际上已经统一,人们通常统称其为英国精算师学会(The Faculty and Institute of Actuaries)。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北美精算师协会成立,比英格兰最早成立的精算师学会晚41 年。

1900 年,该协会有了第一个由考试产生的精算师。

1909 年,在美国中西部和南部的寿险公司的精算师们建立了美国精算学会。

1914 年,美国财险责任有限公司的精算师和统计师建立了非寿险精算与统计学协会。

1965年北美精算师协会在美国建立了美国精算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ctuaries),在加拿大建立了加拿大精算学会(Canadian Institude of Actuarial),以协调整个北美精算组织的工作。

现在,SOA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精算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会员的一个学术团体。

日本精算师协会创于1899 年(明治32 年)10 月30 日,迄今已有90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成立较早的精算师协会之一。

其第一任会长是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的矢野恒太,当时有9 名会员。

1895 年矢野恒太出席在比利时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精算师大会,以促进日本生命保险事业的发展,开展精算学研究,搜集先进国家精算学的情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四、非寿险精算及精算应用我们所谓的精算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精算技术、精算规则和精算资格认证。

非寿险精算是应用统计学和数学工具,研究非寿险经营过程中的费率厘定和准备金评估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与寿险精算相比,非寿险精算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内容相当丰富。

非寿险精算对数学应用技术的要求更高,涉及的数学工具也更为复杂。

1. 非寿险精算的特殊性① 非寿险保单的持有人可能同时蒙受多种损失,如汽车保险、家庭财产综合保险;② 非寿险的赔付额是一个随机变量,例如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建筑物的全部,也可能是一部分;③ 在非寿险领域内的统计问题和参数估计是复杂的,加上受剧烈变化的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寿险费率的计算相当困难;④ 非寿险保单的保险期限多半是短期的,保护频繁地续保或投保,因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财务每年都要调整;⑤ 非寿险是纯粹的风险保险,它的投资收益难以与寿险相比,况且只是从难以估计的延迟理赔中获得;⑥ 非寿险承保的风险在多数情况下都存在不均匀性,对风险的先验估计是困难的,或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精算理论是对保险业务经营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规律进行判断和预测的理论。

因此,虽然名为精算,但事实上它不是像1+1=2 这样100% 精确。

在很多情况下结果是估计出来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加入人为的主观判断。

随着计算机的软硬件能力的不断发展,精算与计算机编程结合越来越紧密,应用精算精确处理数据能力也越来越强。

此外,很多原来无法应用的数学理论也被逐一突破。

2. 非寿险精算的常用方法① 多元统计方法:包括构造线性模型的主流方法,特别是多元回归和因子分析;② 非参数方法:当分布未知或分布已知的非正态分布时常用此法;③ 广义线性模型:在非寿险问题的分析中,索赔件数是一个变量只取正整数的随机变量,它的分析可用广义线性模型;④ 时间序列分析:非寿险损失的趋势分析常用此法;⑤ 非寿险风险的特殊分布:在拟合非寿险赔付金额的分布时常用到某些特殊的分布,如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伽玛分布等;⑥ 贝叶斯方法:包括可信性理论、经验估计及决策理论等;⑦ 保险费理论;⑧ 非寿险总损失的风险理论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⑨ 资产定价模型:该方法在寿险领域应用广泛,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非寿险领域亦可应用该方法。

3. 精算师的职责说起精算很多人将其视为一种技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精算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性学科,它必须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公司的经营状态、发展方向、经营历史基础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各、法律环境的变化,甚至个人心理的变化。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的精算师所参与的领域包括:① 保险产品的设计,精算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需要考虑管理的可行性、市场的竞争性、业务流程的安全性;② 保险费率的厘定,准备金、保单现金价值和预期利润的计算,精算师需要考虑公司的资本状况、偿付能力和经营目标等;③ 调整保费率及保额,需要考虑社会的需求、行业竞争及自身业务变化;④ 审核公司的年底财务报告;⑤ 投资方向的把握,对公司的各项投资进行评估;⑥ 参与公司的发展计划,为公司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专业建议;⑦ 协助职能部门根据统计资料研究各险种的效益;⑧ 研究损失的趋势,预测公司偿付能力,为防灾技术提供资料和研究手段,并参与防灾防损及危险管理;⑨ 研究再保险设置、费率以及再保险方案对公司经营的作用。

五、中国的精算发展史中国的精算领域可以说是随着中国保险行业的恢复、改革、发展、完善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大量引进了境外的人才、技术和经验。

我国自1980 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之后,曾长期缺乏精算专业人才,既没有制定精算规则,也没有建立自己的精算师资格考试认证制度。

1988 年南开大学在北美精算协会的支持下开班精算专业。

1992 年,国内的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市场,一些具有境外资格的精算师来到中国大陆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台湾。

1995 年颁布并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要求寿险公司必须聘用经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精算专业人员,建立精算报告制度。

1997 年10 月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启动了“中国精算制度建设”研究项目,决定建立中国的精算师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并逐步制定精算规则。

1998 年11 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之后,继续推进精算制度建设。

2000 年,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开考。

中国保监会1999 年发布了关于寿险公司的精算规定,建立了寿险公司精算规则体系的基本框架。

2002 年10 月《保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于2003 年1 月1 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保险法》把聘用经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精算专业人员,建立精算报告制度的要求扩大到非寿险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