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精选15篇)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精选1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篇1从参工以来,我一直努力使每一个45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思想方法。
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
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
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
否则,都是空话。
学习了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之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
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
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
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
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
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
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掌握了,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
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
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
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
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篇2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
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
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
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
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一个有效教师?“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
“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教师们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地位或学历证明,这些只有在学生认识到时才有用。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
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
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
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现出来。
所以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一是认清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
通过学习,教师的这种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实施的行为。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知道了书中有很多直接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备课、讲授、提问、激励等日常教学行为。
书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问、如何有效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主动学习,尤其努力叙说。
这些策略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美好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
我是惟一的,我的学生也是惟一的。
学校、老师是孩子成长的桥梁,培养自尊,有自信,朝气蓬勃,助人为乐,敏于合作,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迎接挑战的新一代人材,愿我们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学习到底。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篇3通过这段时间的专业发展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一、专业化发展全面为我们讲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包含了以下方面:一是解读教师角色;二是教师专业化理念与实践;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四是初任教师的成长;五是反思—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六是合作————向同事学习;七是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八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九是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十是教师评价。
从这些资料中让我对教师专业化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与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三)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发展的自主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一)专业理念;(二)专业知识;(三)专业能力;(四)专业态度与动机。
三、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几个有效途径:1、敬业精神。
教师要把办好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2、教师应具备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精神。
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新课程改革的上场,不得不促使教师们参加到学习中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勤奋地钻研,要使自己的观念能够与世界教育发展同步,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
3、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向学生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学习,更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
教师承担着培养各种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许多重任。
因此,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止境,也无法用尺寸计量的。
他们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劳动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教学的热爱,源于看到学生成长的喜悦,并由此感到个人生活的充实和价值。
4、创新精神。
教育改革是学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种创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
总之,通过这次专业化发展的学习,让我提高了自己不少的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篇4在一年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总结如下:一、积极投身于“课堂质量工程”活动中,争取本学期达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现在,“课堂质量工程”活动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改变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争取本学期达标。
二、坚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
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
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就得坚持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三、学习信息技术,动手制作较复杂的课件。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
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而,学习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四、提高自身素质,自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
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因此,自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段是我第四个发展规划。
五、一学期准备一节“公开课”,写一篇高质量论文。
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时时锻炼自己,让自己尽快地成为高素质高水平“人师”。
每学期准备一节“公开课”,写一篇高质量论文是我第五个发展规划。
六、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人民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做好读书笔记就能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
反思是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
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
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