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延安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好的时期,形成了宝贵的延安精神。
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章分析了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党群关系的思路。
标签:新时期延安精神党群关系
0 引言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形成的重要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伟大胜利的法宝。
今天,延安精神并没有随着历史一同变为过去,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新的价值,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延安精神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实践的产物。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这一概念,经过革命实践的发展,这一精神逐渐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一面神圣的旗帜。
所谓“延安精神”,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进取、自觉奉献的精神等。
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 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同人民群众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一,依靠人民群众,这是延安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前提。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生产建设中,党依靠人民群众,在各根据地和解放区普遍组织农会、减租会、变工队或扎工队、妇纺小组、
合作社、运输队等,使群众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第二,维护群众利益,这是延安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坚实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政策。
如制定和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政策,改善了军民关系;既扶助工人,又发展实业,使资本家也有利可图,改善了劳资关系;实行减粮减税、精兵减政、厉行节约、开展大生产运动等,使部队和机关实现了粮食自给,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中国共产党真心维护群众利益的思想和实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积极拥护,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这是延安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智慧源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真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真理。
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请教。
另一方面,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吸取延安县群众互助合作的经验,并在各解放区加以推广,使各解放区找到了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
第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这是延安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前提。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边区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
如建立“三三制原则”,使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都参与到民主政治建设中来,政权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又如在边区建立参议会和民选政府,实行“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选举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政权建设中来,政府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边区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对全民抗战的发动以及党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如何建设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新一代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要站在党的生死存亡的关系上看待党群关系,提醒各级干部要有忧患意识。
早在延安时期,党中央就对党群关系做出了明确定位:党群关系犹如鱼水关系,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党群关系建设,维护好和谐的党群关系。
3.1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的外在形象。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了群众路线,贪赃枉法,暴出腐败丑闻,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和各方面欲望的侵蚀,全党上下更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党纪党规、党性党风、行政法规和法律教育,使其自觉用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依法行政,清正廉洁,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
二要完善干部选拔和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选拔的干部要进行公示,让人民群众、网络等进行监督,把好干部选拔关口,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要从严处理,决不能姑息。
探索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党风廉政档案制度、领导干部届中或离任审计制度,以制度规范干部的行为。
三要严格执行反腐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要督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持之以恒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对群众关心的领导干部申报财产进行核查并及时对外公开,国有企业要加强“三重一大”等制度的执
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增值保值,同时让群众更加有效地进行监督。
3.2 加强密切党群关系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形成长效机制。
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加强党群沟通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沟通渠道作用,使民众的意志能迅速、准确地反映到政府部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建立和完善党群对话制度,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制度,党的各级组织与各种群众团体经常交流的制度等,了解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及群众的呼声。
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落实好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听听老百姓群众的真实想法,查找解决这“四风”问题。
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完善信访处置措施。
在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完善下访、热线电话、领导干部接待日等信访制度上,要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行动”、领导联系点等,深入群众、定期下访、解决基层困难和问题,并从群众的发现和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3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先进政党。
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新形势下从加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视角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增强党员的自身意识、执政意识、创新意识。
第一,增强党员的自身意识,就是要党员明确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等,在这基础上,使党员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三者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
第二,增强执政意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集中概括,党员干部要将执政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最高目的。
第三,增强创新意识。
当前,外界环境越来越复杂,我国经济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更加要求我党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党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党统筹各方面的能力。
只有国家发展强大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群众的利益。
3.4 关心群众生活和利益,全心全意地为群众办实事。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就业难、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涉及群众利益的老大难问题,人们群众对此非常不满。
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要重视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有规划,有步骤的给予解决。
在办实事过程中,对于那些现在有条件办成或经过努力能办的实事,要抓住不放,切实办好,让群众满意。
一年办一些,年年坚持办,使为人民办实事基本形成自觉,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制度,增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这样也就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夯实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楠.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及其历史经验[N].组织人事报,2013.
[2]贾国欣.用延安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J].湘潮,2012(11).
[3]冯建辉.延安时期理论繁荣的历史思考[J].北京党史,1998(04).
作者简介:马晓辉(1983-),男,陕西凤翔人,助理政工师,现在在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