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运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法

客运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法

//城乡交通一体化基础数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
设方案
////
二〇一九年八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2)
1.1建设背景和意义 (2)
1.2项目基本信息 (3)
2、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3)
3、系统的应用需求 (5)
3.1
3.2
4
5
6
6.1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2
6.3客运站、物流园区空间数据库建设 (11)
6.4客运站运营管理数据库 (13)
6.5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 (14)
地图 (14)
6.5.2查询功能 (14)
6.5.3统计功能 (1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5系统配置 (15)
6.6数据接口 (15)
6.6.1与路网运行动态监管系统接口 (15)
客运信息的接口 (15)
1、项目背景
1.1 建设背景和意义
输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全国发达省市相比有很大差距。

基于以上背景,------要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架构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基础数据信息库。

---城乡交通一体化基础数据库是公路运输管理体系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步,是结合对公路运输管理和客运站、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真实需求建设的信息化系统。

1.2 项目基本信息
通过---城乡交通一体化基础数据库项目实施,以ArcGIS 为技术支撑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辖区客运站点、物流园区等信息,建立GIS 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模式,选择符合现行使用条件的软、硬件平台,基于搭建式、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方法(部分功能采用底层开发),使数据库系统具有可更
化的过程。

具体而言,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它包括城乡产业布局、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也包括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同时还包括城乡政策措施的一体化。

其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在---城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官”、“主动脉”、“推进器”和“发动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
化程度决定着城乡一体化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当前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发达省份的道路运输业信息化,已有传统的管理方式向广泛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管理方式下转变。

在运输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电子商务技术等,迅速地改变了传统运输产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效益。

解决公路运输动态管理及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移动通信技术(MCS)
MCS技术目前主要指陆地移动(模拟或数字)通信系统。

不久它将与卫星通信系统结合起来,形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MCS)。

汽车运输行业可利用GMCS技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驻地(货运站)、货运站与货运站、货运站与货主间的生产调度通信联系和营销业务通信联系等。

(4)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CMS)
国外道路运输企业普遍拥有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采用因特网技术的企业内部网络。

企业内部网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它是一种采用因特网技术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换的基础设施,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主动地获取信息和提供信息,并且可以和底层的数据库相连接来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

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内部网后,必将使公路运输的管理运作上升到一个新的符合信息革
体推进,实现“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目标还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3、系统的应用需求
3.1空间地理信息需求
由于当前客运站、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以及级别划分不清晰的情况,尤其低等级客运站、招呼站存在详细的地理信息位置数据缺乏,导致目前仍没
有精确的关于各级客运站、物流园区的空间数据库。

现在要建设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首要工作就是先要进行全面、准确的客运站、物流园区基础信息调查,完善基础地理位置信息,并构建空间数据库。

3.2运营管理需求
当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缺乏专门对客运站、物流园区的运营情况、管理形式、调
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5、城乡交通一体化基础数据信息库总体框架
城乡交通一体化基础数据信息库的总体框架如下页框架图所示意,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通运输管理标准规范,保证系统数
据有效整合和统一,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2)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客运站、物流园区信息数据库:系统存储的所有数据,包括---范围内的电子地图数据、公路数据、客运站数据、物流园区数据、客运站业务数据、客运站运营数据等。

(3)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平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封装城乡交通一体化基础数据信息数据库中各类数据,供内外系统使用,包括地图空间信息、车辆位置信息、基
理工作任务,制定采集路线,合理计划工期,做好详尽的安全、质量、进度控制工作目标,预期120天左右完成外业采集工作。

6.1.1仪器设备投入
本次外业调查所需要准备的测绘仪器见下表,所有设备检定在有效期内,且使用前经检验校正,并且设备使用情况良好。

状轮廓
(5)基础信息的搜集(客运站建设情况、运营情况)
(1)每天进行当天测得的数据整理,电子数据的文件夹,做到每站一档,电子文件夹分为既:区级(一区、二区);组级(一组二组)日期级(当天日期);原始数据(放置仪器导出数据,已备核查);成果(放置当天整理的成果数据);照片(放
置当天修改名称后的照片)。

(2)当天成果表整理:每站一档,成果表包括(序号、站名、坐标X、坐标Y、高程、客运站基础信息、备注)。

6.1.4采集任务
采集---辖区内的各级客运站、物流园区的精确的GPS地理位置信息,并拍摄客
(3)日客车班次情况(客运站线路名称、日发班次、发车单位)
(4)客运站经济效益(年售票额、客运代理费、其他收入、利润)
(5)客运站从业人员数量
(1)物流园区地址
(2)物流园区等级
(3)物流园区建设层数
(4)物流园区建筑结构
(5)物流园区设施配置面积(车场面积、建筑面积、候车厅面、调度室面积、站务室面积、休息室面积、厕所面积、汽车安检台面积)
(6)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投资情况(总投资、------投资、---投资、企业自筹、改造费用)
(7)物流园区建筑情况(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质量的等级、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查。

(3)技术负责人根据作业组的三级检查申请,组建质量管控组进行三级检查,并对作业组提交的数据采集成果进行不定期抽查。

6.1.6项目安全生产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严格遵守外业采集各项工作制度,并对项目实施期间人身、设备安全负责任。

(1)杜绝现场作业中发生各种类型的人员、仪器设备安全事故
(2)遵守交通规则,不发生作业人员安全交通事件
(3)讲文明、守法规;坚持文明采集,文明做人,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6.1.7数据服务保障
整体项目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可靠的数据成果资料,
基础设施:客运站、物流园区、道路等。

6.3客运站、物流园区空间数据库建设
将外业调查测绘所得的客运站、物流园区的地理信息、属性信息实景影像数据共同建立客运站、物流园区的空间数据库。

数据库字段见下表:
客运站数据库字段
物流中心数据库字段
6.4
6.5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
地图
书签
图层控制
6.5.2
系统支持对客运站、物流园区等特征点以列表和图层的形式对资源进行查询展示,可实现图属互查功能,点击列表资源则以图层的形式显示资源定位,在图层上点击资源则可显示资源属性信息。

查询方式可通过输入属性关键字或通过点选、面选等空间查询方式进行查询。

系统支持对客运站的运营路线的查询展示,并以图、表的显示展示。

6.5.3统计功能
基于GIS的统计统计功能,系统支持结合条件和空间统计计算的功能,可以对客运站数量、建设面积、建设投资等内容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以柱状图、折现图的方式展示。

可通过资料目录列表或图层进行资源信息编辑,包括新增资源、资源信息编辑、
6.5.5
6.5.5.1
6.5.5.2
置。

6.6
6.6.1
析与统计。

客运信息的接口
从客运管理系统获取或手工录入营运数据,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营运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

相关主题